疫情下初中班主任对学生心理辅导的策略浅析

发表时间:2020/10/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3期   作者:许玉琴
[导读] 疫情下,教和学方式的改变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可能导致中学生存在各种心理问题。面对此教育现状,初中班主任需要从学校教育和家庭沟通两个方面实施心理辅导。

许玉琴    广东省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旺中学  526238
【摘要】疫情下,教和学方式的改变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可能导致中学生存在各种心理问题。面对此教育现状,初中班主任需要从学校教育和家庭沟通两个方面实施心理辅导。
【关键词】疫情下;初中;班主任;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9-199-01

        引言
        受到疫情影响,中学生心理也发生了诸多变化,各种消极情绪和行为不断出现,需要班主任高度重视,做好心理辅导,让学生顺利走出心理问题困境,以积极心态参与学习。
        一、疫情下学生可能产生的心理问题
        疫情期间,各种媒体充斥着大量和疫情相关的负面或者虚假信息。初中生对新冠肺炎病毒认识有限,不明真相的初中生看到这些信息时,可能导致情绪发生波动,常常会感到紧张和焦虑。若此类学生的情绪未能得到有效疏导,就会导致他们产生各种逆反行为。同时,疫情下,网课转变了以往学习方式,部分中学生由于自我控制力不强,加之家庭监督缺乏可能导致沉迷网络,作息时间不规律,影响其身心健康成长;在学习过程不能积极配合老师,完成学习任务等,最终影响其学习成绩。针对上述问题,需要班主任及时探索心理辅导工作思路,对学生实施教育和引导[1]。
        二、疫情下初中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辅导策略
        (一)制定完善干预机制
        疫情期间,部分中学生心理问题难以得到疏导,就会产生心理危机。初中班主任需要结合学生心理状态,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降低学生心理问题发生概率,防止对学生身心健康造成影响,立足实际,制定完善的心理干预机制。
        1.精准识别
        班主任需要对高危人群精准识别,掌握疫情下哪些学生心理健康受到影响,明确其健康状态,结合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人群数量,实施评估并分类,分别制定心理辅导计划。
        2.及时干预
        重点关注疫情期间存在心理问题的初中生,并对高危人群实施心理干预,防止出现极端事件。针对普通学生,及时展开教育工作,辅导其压抑心理。若发现大量学生可能存在心理危机问题,需及时汇报给校疫情防控组,共同制定心理问题疏导和干预方案。
        3.教育形式多样
        初中班主任需要从学生年龄特点出发,对其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时干预。展开心理教育工作期间,应创新思维,选择学生喜爱的方式实施教育与引导。比如:利用校园公众号,还可利用QQ微信等交流群,为学生推送和心理健康相关的文章。中学生喜欢利用电子产品浏览内容,这样的教育内容更能走进学生心里。此外,还可利用校园宣传栏,教室板报等作为教育宣传阵地,为学生发放宣传手册,做好疫情期间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教育工作,引导中学生观看积极的疫情防控信息。
        4.营造氛围
        良好的校园氛围,利于初中生快速回到规律的生活和学习状态,稳定其情感。因此,班主任工作还需重点指导学生展开自我调适,保持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和其他同学之间相互关心,取得情感层面的支持。


同时,班主任还需及时和各科任教师展开沟通,并和其组成心理健康教育共同体。在日常班级管理以及教育教学各类活动当中,将心理健康知识渗透其中,密切关注中学生产生的心理变化,做到及时发现、及时疏导、及时解决。由班主任、科任教师、中学生互相努力,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
        5.设立心理辅导室
        学校需要针对初中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设置心理辅导室,并由专职心理健康师值班。当中学生对疫情相关问题展开心理咨询,或者利用网络渠道展开心理咨询时,应为其提供绿色通道。班主任需要除充分利用上述心理健康疏导通道,为学生做好心理咨询服务。
        (二)家校共育实施引导
        1.分析学生心理健康状态
        班主任需意识到疫情对于中学生实际心理状态产生的影响。可依托现有钉钉、QQ和微信群等,并分析本地区疫情通报信息数据,立足实际,和学生、家长等展开有效沟通,掌握学生实际心理健康状态。由于不同学生性格特点以及成长环境都不相同,因此,疫情发生时,其心理健康受到影响程度也有所不同。通过家校沟通,班主任可筛选出受疫情影响较大中学生,将其列为重点辅导对象[2]。
        如:笔者所在班级有一名学生在线上课堂听课时,在线时间较短,作业的提交方面也不及时,各科教师对其课堂听课状态不佳问题均有反映。笔者获取上述信息时,第一时间和学生取得联系,利用微信和其沟通,若学生不回复,立即电话联系,咨询出现问题原因,并且让学生知晓所有教师对于其学习状态高度关注,对其加以鼓励,提高其学习自信,在疫情下战胜惰性,积极配合老师,参与线上学习。经过短暂的沟通,学生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在线上课堂上能够和各科教师进行公屏互动,作业的提交也十分主动,心理辅导取得了良好成效。
        2.联系家长做好家庭引导教育
        疫情下,班主任需要和家长之间多加沟通,按照中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实施家庭引导教育。学生心理的形成和家庭教育有直接关联。疫情下学生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家长密切关注,做好家庭教育工作。可带领学生观看正面新闻,按照专家意见,做好居家防护工作,减轻学生对于疫情产生的恐惧心理,以强大的内心,克服心理障碍。班主任可每天利用网络组织班级晨会,要求所有学生参加。若学生未及时上线,应和学生取得联系或者直接联系家长,掌握学生居家状态。
        如:笔者所带班级内,有一名学生参加晨会不及时,对此,笔者及时与其家长取得联系,发现学生在此期间产生情绪低落的问题,还时常和父母顶嘴。在与其父母沟通之后,了解到父母日常对孩子施加压力过大,会时常电话监督学生线上上课行为,对于孩子不够信任。经过分析,笔者能够理解父母对孩子寄予的希望,但是家庭教育却忽视了中学生心理承受的极限,对于孩子成长过程干预过多。因此,笔者为其提供建议,“要参与孩子成长,但不可过多干预,中学生所处特殊时期,若为承受压力过大,可能适得其反。因此,要适当给予孩子空间。”通过家校沟通,班主任为家庭教育提供建议,经过一段时间,家长反馈,孩子能够积极参加线上课堂,并且日常能够和父母心平气和沟通。实施家校共育,帮助中学生顺利解决疫情下产生的心理问题,提高班主任工作成效。
        结束语
        疫情下,班主任自身需要认识到心理问题对中学生产生的影响,主动肩负学生教育工作。一方面,配合学校教育,按照学校制定的教育机制循序渐进完成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另一方面,需要及时和家长之间进行配合,掌握学生产生心理变化的原因,发挥家校共育的力量,做好班主任的辅导工作。
参考文献:
[1]徐斯雄,何会宁.重大疫情下生命教育的内容,原则与实施策略[J].教育与教学研究,2020(4):55-66.
[2]洁江.从毕业开始,重拾生活主权——浅谈在疫情期间因多重人际压力而想休学的学生成长辅导[J].2020(3):24-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