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做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0/10/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3期   作者:赖春爵
[导读] 在疫情背景下,小学生可能产生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教师应利用有效措施进行引导,完善当前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为学生创设愉悦和自由的心灵空间,能积极应对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在线上学习或者居家生活的过程中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有着积极的教育意义。本文针对疫情下做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研究,思考了有效疏导和心理调节的思路。

赖春爵    广东省茂名市化州市中垌镇兰山瓦厂小学  525134
【摘要】在疫情背景下,小学生可能产生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教师应利用有效措施进行引导,完善当前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为学生创设愉悦和自由的心灵空间,能积极应对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在线上学习或者居家生活的过程中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有着积极的教育意义。本文针对疫情下做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研究,思考了有效疏导和心理调节的思路。
【关键词】疫情;心理健康教育;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9-197-02

        前言
        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综合能力提升,为学生创设充满活力、健康、和谐的成长氛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学生的心理承受着较大的考验,如果身边的朋友或者亲人受到这方面影响,可能表现出更多的心理情绪问题,教师应及时介入并且采取针对性措施开展教育活动。
        一、疫情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新冠疫情的传染力较强,防控形势严峻,在全世界产生了严重广泛的影响。在疫情期间,国家建议减少外出活动并且居家隔离,这是有效的安全防控措施,小学教育受到了疫情的严重影响,应用了停课不停学的教育模式,限制了学生的活动。如果学生长期处于居家隔离状态,减少了社会活动,那么他们在心理和生活上可能难以适应。小学生处于心理和身体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还需要提升辨别能力。在这样的公共卫生事件中,可能产生负面的情绪和想法,并且产生应激反应。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能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帮助学生适应学习方式和环境的变化,让学生正确看待身边发生的事情。疫情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引入疫情相关教育题材,让学生形成生命价值观,利用针对性心理健康辅导和教育,让学生消除不安情绪。
        二、疫情下做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1、构建学生心理疏导机制
        在疫情背景下,不能忽视疫情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的间接影响和直接影响。一些学生的心理素质并不强大,他们难以缓解疫情带来的负面情绪,走不出生活阴影。通过实施针对性、必要和及时的心理疏导和援助,有利于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真正用心守护学生的健康。在建设心理疏导机制的过程中,设置专门人员负责协调工作,利用微信公众号、QQ群或者热线电话的方式,负责联系学校、社会和家长,进而形成立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进而舒缓、疏导和消除学生的恐惧和紧张情绪。在这个过程中,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开展针对性疏导工作,帮助学生了解疫情带来的问题,同时让他们掌握应对疫情的方法。通过有效疏导,学生能及时传播正能量,形成战胜疫情的信心,并且发展乐观的情绪。对于老师和家长来说,应在这样的疏导机制中发挥作用,倾听孩子的想法,并鼓励孩子表达自己对疫情的感受,这样才能提升疏导的针对性和即时性。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应首先掌握教育技巧,关注疫情的知识。只有充分了解新冠的特点,才能对症下药,科学安排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2、加强家庭和学生之间的联系
        利用家校联系的方式,有效把握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结合学校的疏导机制和疫情防控方案,班主任教师利用电话、QQ群和班级微信群等方式排查和统计相关情况,引入异常情况报告和每日报告的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如果发现学生产生一定的症状,及时进行疏导和心理干预,保障学生具备良好的心态。同时,利用QQ或者电话等方式联系家长,指导家长安排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日常生活,在疫情防控的过程中多多参与体育锻炼,在经过长时间的线上学习之后,指导学生做眼保健操,重视对于视力的保护。利用网络途径,还可以及时提供心理辅导服务,通过开通疫情防护心理支持QQ群,让心理健康教师提供在线服务,引入全天轮流值班的方式,及时解决家长和学生面临的情绪问题,为家长和学生提供社会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和危机干预方法资源。


使用钉钉群、微信群都能实现有效交流,指导家长参与亲子游戏,组织学生适当开展室内锻炼和娱乐,让学生在活动中放松自我。利用线上活动,也能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鼓励家长参与到活动中,带领学生参与手抄报、绘画、音乐活动,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师的特长组织文艺和体育活动,缓解学生紧张和烦躁的情绪,了解学生居家防疫的生活状态。
        3、积极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利用多种途径,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学校使用公众号、微视频或者美篇来发布关于疫情的知识,让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等等,让学生掌握心理疏导的方法。例如,使用呼吸放松法缓解情绪。方法如下:把手放到肚子上,然后深呼吸,吐气时间超过呼气时间并且利用腹部呼吸,这样的方法能有效放松情绪。也可以使用情绪调节法。方法如下:首先进行呼吸放松,然后有意识的扫描自己的身体部位,从头到脚,感受自己的情绪和状态。利用小纸片写出自己感受到的情绪,并且评价自己情绪的等级。看着小纸片,并且做出相关的表情,包括恐惧、难过和愤怒等等,然后找出自己情绪产生的部位,按摩自己的锁骨下方穴位,并且利用积极话语舒缓情绪。同时,可以思考如何进行改变,在改变他人方面,跟别人倾诉自己的情绪。在改变自己方面,可以尝试转变自己的想法或者行为,这样能够保持与人相处的和谐状态。转移注意力方法也比较有效,学生在不开心的时候如果把情绪宣泄到同学、家人或者教师身上,会对身边的人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可以利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来舒缓情绪,避免情绪问题的发生[1]。暂时不关注电视上关于新冠的新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包括弹奏乐器、画画、喝水、听音乐、上网或者打球等等,这样能够摆脱焦虑、忧愁、愤怒和烦恼的情绪。学生掌握这些方法之后,能正确接纳和看待自己在疫情中的心理状态,提升在疫情背景下的心理免疫力,加强心理韧性,同时做好自我心理保健[2]。
        4、积极营造有利于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
        (1)开展返校复课衔接工作。对于返校后学生可能存在的适应不良问题,学校要提前预判,在教学安排上预留调整适应期,提前发布开学后的教学计划安排和作息时间表,让学生早知情、早安心、早准备,提升对校园学习生活的期待和信心。对于学习上确实存在困难的学生,及时通过线上、线下渠道给予个别化指导和帮助,减低学生的紧张和恐惧心理。
        (2)安排每日文体活动。在符合防控要求的前提下,积极开展音乐、体育、美术等文体活动。学校成立有心理老师参加的学生文体活动,让学生调节身心,激发积极心态。
        (3)柔性落实各类校园疫情防控措施。学生返校前和复学后,学校可通过文字形式将防疫要求通知学生和家长,在校园张贴防疫要求,在向学生布置防疫要求时,要注意语气语调平稳柔和,降低学生的紧张心理和焦虑情绪。
        5、做好重点学生的心理辅导与防护
        学校建立重点学生清单,特别关注在疫情前已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来自重点疫区或身边有亲人确诊新冠肺炎的学生,以及家庭关系紧张、出现明显情绪问题、沉迷电子产品或出现行为偏差等情况的学生,对其提供充足的情感、生活和学业支持,开展有效心理辅导。及时了解学生状态,及时将发现的问题通报家长,家校协同完成心理疏导工作。
        6、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活动
        成立班主任和心理老师参加的复学前后学生心理防护教研组,针对疫情期间学生可能的心理困扰和行为问题开展心理讲座、心理健康教育课、团体辅导、班会课和线上家长会等活动,帮助学生和家长掌握简便有效、容易操作的心理调适方法。
        结论
        在疫情背景下,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任务比较重,应利用多种渠道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家长和学生的指导,利用心理热线和网络平台进行心理健康咨询。在心理教育中,关注班级的特殊儿童,及时了解医学隔离人员子女、抗疫一线人员子女和留守儿童等等,这样能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保障学生在疫情背景下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阎鑫融.分析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和有效对策[J].心理月刊,2019,15(11):16-17.
[2]田金平.小学生个体心理辅导方法探究[J].才智,2019(15):1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