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10/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3期   作者:许玉萍
[导读] 课堂教学时效性,是评判课堂教学的重要标准及思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围绕新课标精神及要求,及时实现课堂教学的改革,全面激活课堂。结合以往教学经验,高效课堂构建,离不开教师的积极指导、学生主体的充分展现、生活素材的巧妙带入以及丰富活泼的课堂形式,这也是教学革新发展的重要思路所在。

许玉萍    山东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中学  256656
【摘要】课堂教学时效性,是评判课堂教学的重要标准及思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围绕新课标精神及要求,及时实现课堂教学的改革,全面激活课堂。结合以往教学经验,高效课堂构建,离不开教师的积极指导、学生主体的充分展现、生活素材的巧妙带入以及丰富活泼的课堂形式,这也是教学革新发展的重要思路所在。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9-192-01

        前言
        实现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革新发展,是新课标发展的要求,也是课程教学发展的重要要求。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属于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课程,学生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就已经在不自觉接触到道德与法治的知识,用道德去彰显个人魅力、用法律去维护自身权利。此时,组织开展道德与法治课,正是要从学生的生活、灵活的形式入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感悟与理解,提高教学实效,本文即针对于此,展开具体讨论。
        一、彰显教师指导地位
        新课标明确了教师在课堂中的陪伴者、指导者的地位,由此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应当及时发挥自身作用,提高教学技能[1]。道德与法治课本身也是一门关注成长的课程,教师应当及时调整自身的教学思路,明确自身定位,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技能上,“互联网+”时代之下,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成为常态,作为教师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多媒体操作技能,将新颖、新奇的教学形式带入到课堂,以提升教学技能,作用于课堂的效率。整体而言,新时期教师也应当处于不断成长、提升的过程。
        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在课堂教学中,想要提高教学的效率,正应当尊重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及时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关注,挖掘生活实践。新课标指导之下,一再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核心素养又要求关注到学生的终身发展能力,此时教学生知识的重要性,远不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的设计形式、素材选择上,都能从学生角度出发,找到学生感兴趣、参与性强的活动与方式。二是带动学生的思考。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可以积极找寻提问素材、设问素材等,使学生在课堂有感而发、有话可说,及时表达。三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等,再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因材定教[2]。四是及时设置互动素材,指导学生参与到课堂的互动与讨论中,如小组讨论、情景体验以及简单的小游戏等,都能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不再枯燥。
        三、从学生生活挖掘素材
        从学生的生活中挖掘素材,是新时期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效率的重要策略形式。道德与法律课程与学生的生活实践若即若离:道德与法治与学生的生活很近,学生可以通过教学组织形式,完善日常教学的思路所在,全面促成发展。从学生的生活中挖掘素材,教师首要任务是了解学生。


如在学习网络道德等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尝试学生在生活中有没有喜欢的明星,会不会为了追星或者是维护明星在网络上做些什么。实际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初中阶段学生早已进入到网络世界,但是对于一些基本价值观念尚不清晰的初中学生而言,很容易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为,如为了维护自己喜欢的明星在网络骂战、骗取家长的钱去为喜欢的明星打榜等,这些事情就发生在每个学校、每位初中生身边,这也是值得关注的。挖掘学生的生活素材,正是要挖掘这些与学生息息相关,又值得关注的话题。挖掘学生的生活素材,除了从学生的生活日常找寻资源,也可以从一些热点新闻、重要的活动以及社交平台等找到可以挖掘的内容,以帮助学生加以学习与思考,活跃课堂。
        四、丰富活泼的课堂形式
        丰富活泼的课堂形式,是提升课堂实效性的重要环节,也是真正作用并落实于课堂的重要内容。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度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学组织形式被带入到课堂、带入到教师眼前,此时,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选取,找到适应学生需要的课程形式设定,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丰富的体验。活泼的课堂形式,应当紧紧围绕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情况等,加以设定。如选择学生的生活素材,借助多媒体设备加以表达。如当教学生学习《青春期的烦恼》课程时,教师可以化身知心姐姐,与学生一起写“心情条”,帮助学生排解心中的困扰[3]。再如,学习基础法律知识时,可以指导学生在班级中进行“小小法庭”的模拟,对一些事情加以讨论。在作业布置时,或者是学习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调整教学顺序,实现发展课堂,布置预习性任务,通过给学生基本的学案,或者是必要的微视频等,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学习、思考,而将课堂的时间用以内容讨论、结合实践的模拟尝试以及答疑解惑等这些都是丰富活泼的课堂形式所带来的新变。在课堂教学中,以丰富活泼的形式促成教学的开展,能够吸引学生投入到课堂中,激发学习兴趣,拉动课堂的丰富与发展,及时将课堂组织形式加以拓展。
        五、积极高效的课堂评价
        道德与法治课虽然有很多专业的知识与术语,仍然改变不了其实践意义,这也是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始终伴随着学生的学习生涯的原因。在组织课程教学中,转变以往的结果性评价思路,关注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新时期教学评价的重要变革思路之一。就日常的课堂评价,及时观察、纪录学生的参与热情,以及对一些事件等的观点,不仅关系到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也关系到对学生成长的关注。如当一些事情学生出现偏激心理时,教师能够及时捕捉到这样的情绪,加以疏导。在日常的作业中,不仅可以有按照教材回答的知识性作业,也可以适当增加实践作业,并做以评定,判断学生是否真正将道德与法治学到了心理。如帮助家长处理一场网购的退货维权、在社交场合如何有礼貌的互动等,都应当纳入考核和作业。在最终的成绩显示上,不应当仅仅关注到分数,更要关注到学生的课堂表现等。
        结语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发展进程中,及时关注到课堂教学的革新发展,提高课堂实效性,是一个师生紧密配合,不断探索与革新的课程。作为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及时关注到自身教学方式、思路等的全面调整,促成课堂新变,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提高课堂整体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宋建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时政教学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13(4):64-65.
[2]杨艳.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情景教学法[J].才智,2018,31(4):33.
[3]徐芳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整合案例教学的实践尝试[J].教育现代化,2018,25(11):348-3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