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小学德育教育视野,让感恩教育走进新时代课堂

发表时间:2020/10/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3期   作者:赵兰
[导读] 感恩是中国人的内在情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在小学阶段是开展感恩教育非常重要,这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基于此背景,对“营造感恩氛围,渗透感恩文化;借助感恩课程,理解感恩内涵;开展感恩活动,培养感恩习惯;借助家校共育,形成感恩行为”的感恩教育策略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够达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赵兰     湖北省巴东县信陵镇光明小学  444300
【摘要】感恩是中国人的内在情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在小学阶段是开展感恩教育非常重要,这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基于此背景,对“营造感恩氛围,渗透感恩文化;借助感恩课程,理解感恩内涵;开展感恩活动,培养感恩习惯;借助家校共育,形成感恩行为”的感恩教育策略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够达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小学德育;感恩教育;传统美德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9-183-01

        在当今的时代,家长们关注最多的还是孩子们的成绩,为了成绩能够提升,在以后的生活中变得更加优秀,各种各样的补习班接踵而来。家长们也越来越忙于工作,忽视了对孩子的感恩教育,所以造成了大部分孩子和父母运用的互相不理解。学校是孩子们成长和学习的摇篮,但却过多关注学生的学习,对感恩教育有所忽略。小学阶段,孩子们的世界观、价值观正处在一个发展阶段,对事物的认知还很薄弱,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所以我们应该从小学起重视对孩子们进行感恩教育的培养,让孩子们懂得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感恩曾经帮助自己的人。在小学阶段给予孩子们一个正确的价值导向,将有利于孩子,有利于社会。基于此,在开展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中,思品教师必须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来践行感恩实践。而就具体的感恩教育活动而言,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努力。
        一、教师京信宣传,让学生明白感恩的内涵
        感恩包括哪些内容呢?从感恩的内涵和外延可以分为大感恩和小感恩。所谓小感恩,是指感恩于父母、亲人、老师、恩人,是一对一的感恩,是人对人、事对事,其侧重体现价值观;大感恩由小感恩推之而来,是通过感恩于具体的人或事,进而扩展至感恩他人、社会、国家、自然等,是一对多、一对整体的感恩,其侧重体现世界观。不管大感恩或是小感恩,都是值得提倡、弘扬的社会美德。而品德与生活教材中所表现的“恩”也是丰富多彩的,有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有老师对我们教育之恩;有社会对我们关爱之恩;有祖国对我们的呵护之恩;还有大自然对我们的滋养之恩…… 因此,我们应明确教科书中的感恩教材,为学生诠释其感恩内涵。
        二、充分运用校园文化的优势,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校园文化是把学生、教师、校长、家长调动起来,使大家参与在特色活动中,使大家都能体验到其中的价值,形成彼此共识的一种文化,学生能参与之中,有切身体会。因此,利用节日文化,倡导感恩,使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增加对父母、老师、祖国、社会、自然深深的热爱之情。
        通过走廊文化,利用重大节日,组织学生动手动脑,制作各种贺卡,通过征文、诗歌等形式表达出学生们节日的喜悦。让无声的墙壁顿显生机,展示魅力,与同学们共同成长。走廊文化直观醒目、形式丰富多样、色彩浓厚,极具感染力和教育意义。通过展示,使学生直观感受感恩教育的魅力以及由于感恩带来的快乐。每次活动结束时,学校都及时与家长、老师沟通,正确地评价每一名学生的点滴进步,将这点滴进步汇集成册,装订存档,学生记录自己成长中的每一点进步取得的成绩。这点滴进步足以使学生成为继续前进的动力,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督促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培养良好品行和健全人格的基础,感恩日记是最好的方法,督促自己每周做2至3件好事,把具体的时间地点详细记录在感恩日记中,将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点滴进步记录下来,每一周在感恩日记上留下父母的评价或老师的评价,久而久之,看到了老师和家长的表扬和鼓励,学生们会继续努力,乐此不疲,因此,坚持记感恩日记也是学生学习和生活中鞭策自己的一种方法。
        三、通过养成行为教育,善于引导学生的感恩行为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实施感恩教育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感恩的道德意识,进而让学生知恩于心,感恩于行,能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回报师长,报效祖国,回馈社会。因此,我们要积极引导,教育学生将感恩意识化为行动,从小事做起,将感恩之行落实在日常行为之中。
        1.引导“升华”感恩情怀。
        (1)定期召开以“我会说谢谢”为主题的活动。让每个孩子都说出自己平时感恩的点点滴滴,进行感恩行为的交流。


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不难知道,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除了有自己的努力以外,还有很多亲戚、朋友、同学甚至陌生人给过自己关爱。由单纯的感激父母,转化为对社会的感恩,从而学会去关心和帮助别人。
        (2)把感恩教育作为日常行为规范来加以实施,给每个学生建立感恩档案。把自己感恩行为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每月一评,评出班里的“感恩之星”,让学生每天都提醒自己做个懂得感恩的好孩子。
        (3)写感恩日记。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挖掘资源,看看厨房里的炊事阿姨,田里辛苦劳作的农民伯伯,一年四季的自然现象,家乡的巨大成就……并把自己的所想、所感记下来。
        (4)生日祝福。建立学生生日档案,在学生生日那天由班长主持,大家一起给他唱生日歌,让他感受来自同学的祝福,让集体的美好祝愿带给大家好的心情。
        2.参与感恩教育实践活动。环境是无声的教育,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我经常结合教材创设以“感恩”为主题的教育氛围,让学生的心灵在充满“感恩”的氛围中接受洗礼。根据我班学生的特点,我进行了如下做法:
        (1)讲述“感恩”的故事。通过对自己身边“感恩”故事的收集、整理和提炼,并用丰富的肢体语言进行演讲,使学生们认识到“孝心、爱心”是“立人之本”,是一切德行之源。
        (2)表演“感恩”的小节目。让学生将文化艺术融入“感恩”活动中,从中得到熏陶。如在教学《我们小学生要这样做》时,我就结合他们日常生活中该做的事情,让他们自己找同伴合作表演。唱响《祖国你好》、《世上只有妈妈好》等歌曲。通过这一活动,学生把自己在课文中所学的知识化为一种感恩行为,同时感念自然之恩的种子也在孩子的心中深深埋下了。
        3.“体验”感恩的真情实感。我们可以结合节日,让学生走出课堂,在家中、在社会的大范围内进行感恩的自觉活动。如在母亲节或父亲节时,教育学生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开展为父母多做事的活动;在一年一度的教师节时,向老师献真情活动,如给老师写一封信,谈一次心,做一张贺卡,献一束鲜花,送一句话等,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祖国的生日时,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看图书、看画册等途径,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英雄的事迹,崇敬人民英雄。
        四、建立家校合作机制,在家校协同中深化对学生的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需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活动,感恩教育要做到以情动情,以情感人,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感受他人恩惠和欲求报恩是一个人道德行为发生的重要情感基础”。在学校活动中,可与家长紧密联系,关注学生的每一点滴进步,通过学校的亲子互动、家校快递、感恩演讲、感恩征文、感恩画廊、倡议书、发放喜报等形式,与家长沟通、交流,促进家校协同开展系列活动,引发学生产生共鸣,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感,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与文明。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感恩教育应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回家给父母端一杯水,帮助父母打扫一次房间,为同学做一件好事,从为家庭和社会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做起,通过点点滴滴的小事情体现自己的一种责任,这种责任某种程度也是回报社会、回报家庭的感恩举措。一个不知孝敬父母的人,很难说他能够真心关爱他人,更不用说爱集体、爱祖国了。因此,孝心教育应当成为学校德育重要的内容。不懂感恩,小而言之,是道德的沦丧和缺失,大而言之,将可能威胁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送上所述,感恩作为德行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国一种优秀的传统美德,尤其是在当前学生感恩意识缺乏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在小学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使学生学会感恩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感恩教育在小学思想品德中的开展策略进行了探究,以期更好地指导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开展。一颗感恩的心,就是一颗和平的种子,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因子。学会感恩对小学生一生都很重要,感恩也是一切美德的开始。本篇论文主要通过对小学阶段实施感恩教育的迫切性的剖析,继而制定针对小学阶段实施感恩教育的内容与策略来激活他们的感恩之心,使之成为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胡茂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青少年感恩教育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15.
[2]林龙金.浅析90后学生的感恩教育[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3).
[3]钟铧.施恩图报:内涵、依据与策略——家庭感恩教育的视角[J].学术论坛,2017,(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