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形势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原则新思考

发表时间:2020/10/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3期   作者:谭勇
[导读]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中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双边活动要达到的目标,目标的设计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指示意义。要上好一堂科学高效的语文课,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就要考虑很多因素:是遵循预设的目标,还是兼顾考虑生成的目标?要及时性操作还是要长远的宏观发展?这些关系到汉语课程如何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关系到我们对语文课程功能的再认识。如何合理的设计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是小学语文教师新能力要素中的一项重要评

谭勇    湖北省巴东县教育教学研究室  444300
【摘要】教学目标是一节课中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双边活动要达到的目标,目标的设计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指示意义。要上好一堂科学高效的语文课,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就要考虑很多因素:是遵循预设的目标,还是兼顾考虑生成的目标?要及时性操作还是要长远的宏观发展?这些关系到汉语课程如何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关系到我们对语文课程功能的再认识。如何合理的设计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是小学语文教师新能力要素中的一项重要评价标准。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有效设计;新课改理念;设计原则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9-180-02

        在教学实践中,要保证教学的高效性,确定准确的教学目标是关键。而小学语文教材是以课文的形式呈现的,但课文并没有告诉我们教学目标在哪里。同时,语文教学目标也是多元的。一篇课文是一个整体,其中隐含着无数的教学目标。什么目标应教,什么目标是重点,是否要面面俱到,这都给老师教课文带来了诸多困难和迷惑。因此,引导教师找准教学一篇课文的重点目标成为当务之急。那么,教课文怎样找准培养语文能力的重点目标呢?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凸显学习语言这一中心。我们的语文阅读课的教学目标必须紧紧围绕着学习语言来制定。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的基本任务。”新的理念教育的核心,就是“把以学科旧有知识为中心变为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这两个指导思想确定了语文教师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发展是第一位的,知识的获得是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也是语文教学的归宿。以学生为本,这是我们设计语文课文教学目标的一个总目标。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少年闰土》一课的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3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2.有感情地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3.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理解全文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4.了解闰土是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见识丰富的农村少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5.朗读说话训练:“我”的外貌描写。这些目标的设计都体现了“学生”这一中心,都是以学生为主体,从基础到运用,从字词到句子,从课文到想象,从课内到课外,“人”是这一活动的主线,很好地体现了学习这篇课文的目标。
        二、设计教学目标要能体现课堂教学过程的程序性
        认定目标应掌握这样一个原则:学前重点认定,突出主要目标;学中逐一认定,坚持目标先导;学后对照认定,加深整体认识。一节课的目标系列,通常都有多个目标组成,要想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学作用,就要分清主次,突出重点目标。课前只对重点目标进行强化认定,其它目标则在讲课过程中边学、边认定。当然,在此过程中也必须遵循目标先导的规律,即先认定目标再学习,充分发挥目标的激疑启思功能,在导学达标之后,还可以对照目标再次认定。这样做可以强化学生的记忆,使学生对目标系列有一个完整、深刻的认识,也有利于学生对教材中重点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例如:在认定小学语文第七册《海滨小城》一课的目标时,对于重点目标——知道海滨小城的景色特点和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的,我在学前重点认定,学文中反复提醒,导学达标之后,又对照认定。而对于其他目标,如“说出作者的观察顺序”、“知道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等,则采用了学中认定的方式。这样,学生便对本课重点目标有了深刻印象,而其他目标也在学中逐一认定,立即达成。
        三、教学目标设计要突出语文实践性、关注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综合性学习《鸟的天堂》一课的教学目标:1.利用网络展开多层面的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鸟的天堂”的相关资料。2.能较好地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尝试写简短的“解说词”。3.在自主探究的网络读写活动中培养兴趣,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感受祖国河山之美。4.通过小组分工协作和信息成果集体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5.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了解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6.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媒体获取资料解决与学习、生活相关问题的主动性和习惯,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这种目标设计突破了以往单调封闭的“知”、“能”互动,代之以鲜活开放的综合实践,把语文的实践由原来简单的知识、能力训练项目变为真正意义上的语言交际活动,使学生在语言交际活动中理解语文知识、运用语文知识,提高了语文能力。
        四、教学目标的设计要给学生足够的发展空间,突出学生学习的快乐星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教育是爱的事业,师爱超过亲子之爱,因为它包蕴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于是我就尝试着在学生身上播种爱。对于班上有特殊发展潜力的孩子,顺势引导,使他们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班上有一位叫小安的女同学,她的朗读能力特别强,普通话非常标准,听她读课文那真是一种享受。对于这个孩子,我针对她朗读能力强的优点,对她进行特别训练。她朗读时声情并茂,嗓音特别亮,但对于语速的把握有些欠缺,我让她每天养成收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习惯,仔细揣摩播音员对新闻稿语速的把握,并借一些中央电视台优秀节目主持人的播音光盘给她听。果然,过了一些日子,她的进步很快,也能像模像样的模仿播音员那样去播音了。去年班上举办迎新年联欢会,我推荐她当主持人,她主持得非常成功,得到了与会同学的一致称赞。对班上语文成绩不太理想的同学,我首先让他们树立信心,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小锋同学就是一个例子。他的作文写得很短,老是写几句话以后,就再也写不出来了,要么就胡编乱造。但他有一个优点,就是脑子特灵活,接受能力很强。于是,我就有意识地让他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好好鼓励他,给他们以关爱,什么样的学生我们都能把他教好,让他们在我们的呵护下健康茁壮的成长!
        有人说:“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和谐,是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受到教育。”我关爱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关爱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像上面提到的小锋同学就是一个例子。我从不给学习有困难的孩子扣上“差生”的帽子,他们不就是暂时没有掌握好吗?干嘛要说人家就很差呢。我也从不拿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的同学,因为每个孩子都是具有独立个性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力,只不过有些学生暂时还没有开窍罢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早慧”与“迟慧”之说吧。我在平时都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不仅仅让他们感到我和蔼可亲,更重要的是我理解并尽力满足他们的内在需要,无论是学习上的,心理上的,还是生活上的。只要我们是带着这样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孩子,那么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不都是一个个个性鲜明、聪明活泼、充满朝气的的孩子吗?那么我们就会在和谐、关爱、体贴中和孩子们一道快乐的成长。
        五、教学怒表涉及要学会取舍与整合,确保教学目标设计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当下常见的教学目标是三维式,如有的一节课中知识目标有两三个,过程方法有两三个,情感目标若干,加起来目标好几条。这些目标中有的重叠、交叉,也有的是并列关系。我们要将诸多教学目标进行整合,抓住要点,带动全篇,围绕培养语文能力这个基点来整合。其他知识、方法、情感目标,则有机地渗透其中。
        在课文教学内容上我们可以结合年段目标进行取舍。低段,要凸显字词和朗读,其他内容可以少教或不教,让学生自己解决或点到为止。高段,要凸显表达方法的领悟,力求读写结合,其他内容可以少教或不教。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独立学习的能力。凡是学生已学已知的,决不重复讲。教师的教学重点要选择学生必须掌握而又未能掌握的内容。中段,介于低段和高段之间,可因课而异取舍内容。教中段的课文,有的可以侧重于理解语言;有的侧重于运用语言。字、词、句难点较多的,可侧重于理解语言;字、词、句难点少的,课侧重于运用语言。与理解、运用语言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则可不教或少教。
        总之,教师在设计汉教学目标时,一定要站在新课标的高度,考虑群体学生的个性发展,科学而合理进行预设,不能把教学的视点狭隘的局限于具体的一节课或一篇课文,应立足于全体学生的发展需求,结合教材内容的特点以及自身的汉语素养,把促进学生汉语素养和提高学生品德修养作为最终归宿,教师预设的汉语课程目标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确保在课堂教学中适应学生个体发展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
参考文献:
[1]王得俊,王格奇,编著. 《语文新课程教学设计》.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2]《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设计》.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6.
[3]张桂林,袁开文.《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中的问题与对策》.《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年,03期.
[4]李成文.《“目标设置问题化”的教学设计》.《新课程(教研)》,2010年,12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