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10/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3期   作者:肖宾
[导读] 古语有云,“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目前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的作用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授业”,而是在教学的同时注重“育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人工作作为教师的首要任务,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积极作用。素质教育背景下,人文素养的培育非常关键,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也较为重要,因此当前教师应提高重视度,树立现代化教学理念,结合实际将人文素养内容逐步渗透到课堂中。本文中,笔者以初中语文为例,探究了人文素养

肖宾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天立学校  644000
【摘要】古语有云,“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目前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的作用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授业”,而是在教学的同时注重“育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人工作作为教师的首要任务,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积极作用。素质教育背景下,人文素养的培育非常关键,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也较为重要,因此当前教师应提高重视度,树立现代化教学理念,结合实际将人文素养内容逐步渗透到课堂中。本文中,笔者以初中语文为例,探究了人文素养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人文素养;必要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9-206-01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必要性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能体现出其自身的人文素养。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将重心过多的偏重于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因此导致学生的思维固定化、模式化,无较强的自主意识不利于未来的发展[1]。人文素养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一定的辅助作用,需围绕“人文”、“素养”两方面展开教学,同时要秉承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将人文素养渗透至语文教学中。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本
        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教育部门愈发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若想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应当摒弃传统教学理念,顺应时代的发展适当调整教学方式,同时因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都有着较大的差异性,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放到首位,时刻秉承着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初中学生因年龄特点正处于青春期阶段,其心智相对成人来说还不够成熟,眼界不够开阔,对社会及各种新鲜事物较为好奇,对社会人文价值没有正确的认知,较易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因此需教师进行有效的引导,并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将丰富教学内容与人文知识相结合,让学生自身可以意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2]。其次教师也需及时对学生的心理进行疏导,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发展需求制定合理的教学方式,尽可能以分层教学法来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够全面的消化并理解,只有学生的眼界得以开阔才能树立其主观能动性,调动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人文素质培养的根本目的。
        (二)分析语文教材,挖掘人文精神
        初中语文教材是相关教育部门根据学生现阶段的实际消化理解能力结合发展需要运用科学手段进行编排的,不仅包含了我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更引进了国外多种经典名著,教师若想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需充分的挖掘语文教材所蕴含的人文情感。因每个学生所接受的事物与生活环境不同,因此具有较大的个体化差异,对课文中所蕴含的意义有着不一样的体验感,此时教师就应当对其进行有效的引导,并将教材中的思想感情讲解给学生,以此来影响学生使其具有感同身受的情感,同时教师鼓励每一位学生将自己所理解的意思表达出来,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逐渐的建立起学生的人文素养[3]。


例如在对《背影》这一课程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关于父爱的氛围,并布置课程内容相符的作文,如“我想对父亲说”、“父亲您辛苦了”、“与父亲发生的最难忘的事”,因父亲给我们的感受总是默默无言且不断的为家庭付出,在家庭中与父亲的沟通相对来说比较少,其实学生也理解父亲的不易,却不知道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这种方式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内心对父亲浓浓的情意,并可以将学生的情感融入到该课程的实际学习中,从而不仅能够提升学习效率及质量,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也是非常具有意义的。
        (三)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方式,深入人文素养教育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多媒体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中,当然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多媒体因能够利用音视频、图片的形式直接展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的听觉、视觉带来不一样的感官体验,并且具有较强的冲击力,该方式比较适用于现阶段学生的实际需求,因此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应当因势利导,将课程内容与多媒体相结合,以此来进行深入人文素养教育。例如在对《纪念白求恩》这篇课程进行学习时,教师需先做好备课工作,利用网络资源找到与战争时相关视频及图片,在上课时播放给学生们将学生带入情境中,然后适时将课本内容融入其中,带领学生来了解白求恩同志的光荣事迹及作为一名外国友人却有着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国际主义精神,该文章不论是思想层面还是语言艺术都具有一定的典范效果,对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以及爱国精神的树立有积极影响作用[4]。
        (四)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使其起到有效的引导作用
        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参与者、实施者,其一言一行会在直接给学会造成影响,同时初中生因身心还在成长发育阶段,其思想意识还会受到各种事物的影响,因此教师若想有有效的树立学生正确的三观并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需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为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学生可以在耳濡目染中循序渐进的养成良好的思想行为习惯,从而能够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为其后期的生活及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学习应当对此教师的培养工作加强重视度,定期邀请一下该领域的专家来开展讲座,并根据学生的需求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将职业道德与工作要求融入其中,同时还可以开展一些校间交流活动,互相借鉴人文素养教学经验,汲取良好的思想意识,在后期工作中,可以以此为标准规范自身,为学生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进而可以有效的推动学生人文素养及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
        结语
        初中阶段是学生三观树立的关键时期,由于青春期躁动思想的影响,多数学生可能会存在较为严重的逆反心理,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人文素养涉及内容较为复杂,如审美能力、价值追求、道德情感等,据目前实际情况来看,人文素养在教学中的渗透难度较大。语文是基础学科,能够循序渐进的向学生灌输各类优质思想,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文学价值。本篇文章中,笔者详细探究了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希望能够对语文中贯彻人文素养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陆宁.让兴趣引领学生阅读——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探究[J].华夏教师,2018(01):35-36.
[2]刘小兰.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小组捆绑评价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关系[J].课程教育研究,2015(33):171-172.
[3]王振红.真切的体验,高效的课堂——谈初中学生语文学习的情感培养教学策略[J].文教资料,2017(21):60-61.
[4]潘智群.情感导入法在初中语文与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9(06):53-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