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3期   作者:索多
[导读]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素质教育对中小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要在中小学教育中渗透信息技术,使中小学教育能够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中小学教育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本文简单分析了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应用的重要意义,并且提出了一系列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

索多   西藏拉萨市教育局电教馆  西藏  拉萨  850000
【摘要】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素质教育对中小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要在中小学教育中渗透信息技术,使中小学教育能够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中小学教育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本文简单分析了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应用的重要意义,并且提出了一系列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小学教育;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9-233-01

        引文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已经逐渐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中小学生发展的需要,需要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中小学教育中,为中小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因此,中小学教师需要重视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对信息技术加以有效作用,使中小学教育能够发挥有效作用,引导中小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
        一、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一)激发中小学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小学生的年级普遍较小,上课很难集中注意力学习,并且对于学习主要凭借主观态度。由于在学习过程中,中小学生自主力较差,因此为了有效的发挥中下学教学课堂的重要作用,需要激发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中小学生学习无形中的动力,能够有效推动中小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信息技术能够将教学中点知识由抽象化为具体,便于学生理解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使中小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将信息技术融入到中小学教育中,能够强化中小学生的学习欲望,使中小学的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传统的中小学教育中,比较重视教师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对学生知识的传授主要是“灌输型”的,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法得到充分发挥,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如果能够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中小学教育中,能够增强中小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中小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接受教育,将所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有利于使中小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此外,这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是激发中小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中小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主动参与学习,进一步激发中小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中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
        (一)多媒体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的应用中,多媒体是最常见的教育手段之一。多媒体能够通过图片、视频或者音乐等的形式展示教学内容,使中小学生在多重感官的刺激下接受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使教学课堂更加生动、形象,是活跃教学课堂氛围的有效手段。此外,运用多媒体的教育手段进行情景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教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获得情感上的升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中小学教师可以对学生加以引导,提高中小学生在多媒体学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中小学生的学习提供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保证中小学教学课堂的高效进行。
        (二)网络资源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
        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快速时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如果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搜集中小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以及教学素材,不仅能够使中小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并且能够使教学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此,中小学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兴趣爱好,在互联网中广泛搜集中小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使中小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多有用的知识,并且实现中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此外,中小学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让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在开拓学生学习视野的同时,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使学生能够在不断的教学活动中突破自我,体会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
        (三)视频展示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微课的教学方式逐渐被应用到中小学教学中,并且通过实践发现,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微课是现阶段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是通过视频的形式展示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以及重点。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差异性的特点,其学习能力以及认知能力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而微课具有时间短、储存小的特点,能够使中小学生储存在智能设备中,打破传统教学课堂的限制,在课下随时随地的进行反复观看,尤其是对于一些学生上有困难的学生来说,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学习中的问题。这种学习方式大大的节约了中小学教师的讲课实践,生动形象的将教学知识展现出来,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教学知识的记忆,并且能够使中小学教学发挥出良好的教育效果[2]。
        三、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十分重要。对此,中小学教师要重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且通过一系列教学方法和实践,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在不断的教学实践和摸索中探索出适合中小学生的教学方法,合适的才是最好的,才能不断激发中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提升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中小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畅肇沁.新时代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教学与管理,2019(36):30-32.
[2]蒋立兵. 信息技术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