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的相关思考

发表时间:2020/10/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3期   作者:陈梅
[导读] 目前,我国正在不断推行素质教育。作为美育的先锋站,小学美术教师必须要在自身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融入素质教育。教师要发挥自己的特长,遵从号召,将校园文化建设与美术教育紧密结合。使校园美术活动成为小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建设活动和艺术教育活动。从而制造出校园美术文化气氛,使美术教育真正发挥出自身应有的作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陈梅   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实验小学
【摘要】目前,我国正在不断推行素质教育。作为美育的先锋站,小学美术教师必须要在自身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融入素质教育。教师要发挥自己的特长,遵从号召,将校园文化建设与美术教育紧密结合。使校园美术活动成为小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建设活动和艺术教育活动。从而制造出校园美术文化气氛,使美术教育真正发挥出自身应有的作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美术教师;校园文化;美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9-228-02

        引言
        众所周知,校园具有文化传播文明的功能。由于艺术教育独具特色,具有活力,要适应培养时代潮流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要想打造独特的校园文化,建设“书香校园”,小学美术教师一定要发挥自己的特长,将校园文化建设与小学美术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
        一、为什么要将美术教育与校园文化相结合
        学校结合具体情况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能够更好地教育学生,做到教育个性与共性的结合。通过加强美术教育文化和校园文化的相互渗透,改善校园文化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美术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结合学校的自身特点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提高创造力。艺术在培养人的创新能力、综合素质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去得到重视。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动手能力,亲自设计制作校园环境标志。优美的校园环境不仅赏心悦目,而且能激发学生积极向上,提高积极性。亲手制作和安装校园的公共设施能够激发学生爱校、护校,提高集体荣誉感,增加认同感和归属感。赋予校园属于自己的缤纷色彩,能够让学生心目中的校园更加立体。除了朝夕相处的同学和老师,校园本身也是值得纪念的。例如:小学四年级《我爱校园》这一课,可以让学生用线描的画法画出学校轮廓,观察学校公共设施的细节,并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的作用。教师可以在黑板上演示基本画法和步骤,使学生明确如何从整体到局部的作画。教师在巡回指导时可以鼓励学生凭自己的观察所得用线描的形式画出校园标志,提醒学生不要临摹别人的作品或教师的示范图。最后公开展示学生的作品,指出作品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要注意的地方。
        这样有利于学校营造独特的文化氛围,让学生融入集体的环境的同时又能够从环境中凸显出来,构成校园人文环境的和谐统一。
        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进行德育与智育,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全民素质,增加文化软实力。此外,还可以提升小学美术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美术教师专业成长,抓好我国的美术教育综合改革,提升美术教育的水平,开创艺术教育改革的新局面。学校可以引导教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充分遵从中国特色核心价值观念,坚持传播中国伟大复兴之梦,发展文化自信;提高教学的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
        二、做到美术教育与校园文化的有机结合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教师要明确小学美术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艺术家,而是培养学生对美和艺术的感悟能力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如果校园美术活动能够向人文方向发展,就可以很好地建设校园文化。
        (二)发挥实践在美术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教师应让校园周围的环境成为学生交流的平台,引导学生通过美术活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装饰学生宿舍,展现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宣扬学生个性,打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



        美术作品包括绘画、雕塑、书法、手工制作等,只要发挥得当可以在美化校园环境、提高学生艺术修养、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作用。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开发学生的艺术天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开创性地展示学生的美术专业水平,具有温润心灵、创造价值的作用。
        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的建筑、绿化、雕塑等,让学生利用这些客观存在,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将美术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层面,营造浓厚的校园美术文化气氛,将美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参与设计校园环境,设计学校的各种吉祥物,参与各种标志的制作。设计班徽、班旗,并进行评比和颁奖。设计宣传栏,制作黑板报,从而展示小学生的创意。
        在制作手抄报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注意手抄报的各个要点,比如刊头、刊名、 图案、编辑单位等。刊名一般在报纸的上方醒目的位置,其字体样式能直接吸引读者。文章版块可以设置成规则形和不规则形,注意文章版块的大小穿插组合、版式要和谐美观,间距疏密得当,版式清晰明了。内容的大小不能喧宾夺主。花边可以美化版面,隔开文章,不宜太多太大。可以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绘制手抄报。在四年级《祖国在我心中》这一课,以“祖国在我心中”为题,渗透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同时学校也要鼓励和倡导老师坚持人文主义传统, 坚持立德树人的理念, 关注学生本身,避免形式重于意义。
        三、利用和发展小学生天性
        美术教师要充分地认识和利用小学生对新鲜事物的追求和好奇的特点。因为人对美追求的天性和幼儿园学习的基础,小学生往往都对美术非常感兴趣。因此,小学的美术教育要能够遵从小学生的天性特点,同时利用这一特点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小学美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传播正能量,传递正确的美术知识。做好专业教育工作,结合小学美术教学的独特性进行教学,创新小学美术的教学方式,积极开展各种各样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从而有效地拓展艺术影响力。要想让小学美术教育将学生学习美术的潜能充分地激发出来,美术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保持激情和活力,进行鼓励式教育。要站在孩童的立场上去看待其作品,而非成年人。
        小学美术教育能够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其中包括硬件设施和校园文化软实力建设。校园文化环境的改善又能熏陶和提升小学生自身的美术素养,提高精神境界。二者是相互促进,相互交融的关系。因此教师必须要对这种关系进行充分的利用,促进良性循环,避免恶性循环。奖惩制度要适宜,切忌导致小学生攀比,叛逆。要在促进小学美术教学不断提升的同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位小学生都要能够充分参与到学校的文化建设当中,做好学校的一份子。如何让学校的文化环境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更加贴和,满足小学生的心理需求、提高他们的精神追求境界,满足其生理需求,是教师要思考的问题。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小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参与能够使校园建设主体达到多元性,除了成年人视角的实用性、安全性和经济性外,从小学生的视角出发可以增加童趣。此外,还能够提升小学生自身学习美术并进行实践而产生的成就感与自豪感。为了对学生起到更好的引导作用,小学美术教师在美术教育中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美术知识,更关键的是要让小学生真正地学会怎么运用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增加生活常识。              结束语
        小学美术教育要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构建和谐社会,充实、丰富并提升小学生的生活质量。将美术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可以使校园环境得到美化,也可以美化每一位学生和教师的心灵,达到一种和谐美好的状态。这也是展示美术教育事业所取得的成就的方法, 还可以繁荣美术创作,关注小学生的心理状态,创造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应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进入校园,或者说进入生活这个更大的课堂,让他们全身心地在美的体验中感受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朱坤.略论美术学科审美教育与劳动教育的二位一体辩证关系[J].参花,2020,(18):114-115.
[2]曹强.当代艺术如何置入当下高中美术鉴赏课程[J].参花,2020,(18):88-89.
[3]毛俊杰.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开展鉴赏教学[J].家长(上旬刊),2020,(8):153,1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