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数学中“三角形三边关系”问题的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10/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2期   作者:陈小英
[导读] 在新课标的影响下,教育核心变成了如何对课程进行改革,教师们应当与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相结合,根据学生们对课堂知识掌握程度的实际情况,去慎重的思考,将对学生们的数学感受能力的培养放在前列,借助多种新兴技术进行精心有效的教学设计,对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合作探究新知起到引导的作用,从而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育的有效性,促进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陈小英    四川省隆昌市隆华路小学    642150
摘要:在新课标的影响下,教育核心变成了如何对课程进行改革,教师们应当与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相结合,根据学生们对课堂知识掌握程度的实际情况,去慎重的思考,将对学生们的数学感受能力的培养放在前列,借助多种新兴技术进行精心有效的教学设计,对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合作探究新知起到引导的作用,从而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育的有效性,促进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探讨;小学数学;三角形三边关系;教学策略
        前言:三角形是小学生们学习几何问题的基础,以及进行多边形相关知识学习的前提。在这其中,三角形三边关系的问题对于小学生们将来对数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更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新课改依旧在不断推进的情况下,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也针对三角形三边关系这一学习内容做出了相对具体的说明,主要是让学生们在对三角形进行学习的过程当中,经过自己亲自动手操作过后,能够清楚地认识到与三角形有关的基本问题。
        一、合作式教学策略
        所谓合作式教学策略,就是指以学生们的日常学习活动为主,教师通过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的学习小组,让学生们自主动手操作,总结出“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这一问题的策略。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们应该充分的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在学生们进行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当中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将学生们的合作学习效率进行大幅度的提高[1]。
        第一,教师可让学生们对“为什么有的三边围不成一个三角形”这个问题进行思考,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来得出自己的结论;
        第二,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对“7,3,2”这组线段是否能够围成一个三角形这个问题发出思考。学生们在集体通过思考后会得出最终的结论:由于有两条线段太短,没有办法让第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进行联结;
        第三,教师们以各小组同学之间讨论出的结果作为依据,引导学生们进行大胆的猜想:“三个纸条需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够围成一个三角形?”学生们在通过合作探究后会得出“若是比较短的两根纸条的长度之和,比最长的那根纸条要更长就能够围成一个三角形”的结论;
        最后,教师们要对各小组的同学进行合作学习的情况要做出公平合理的评价,并对“三角形的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这两个结论做出总结。
        所以,通过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能够将以往的教师主观传授知识的现状彻底改变,让学生与学生之间,产生逻辑思维的强烈碰撞并擦出灵感的火花,继而让学生们对于“三角形的三条边”这个问题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合作式的教学策略其突出特点主要在于,由教师们提出合作学习的任务,以当堂可需要探究的问题作为引导,以此来让学生们展开探究与拓展的活动。这也充分的彰显了合作式教学策略的灵活性与可行性,可以极其有效地实现师生之间以及同学之间的合作,对构建精准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信息化教学策略
        信息化教学策略,主要指的就是对几何画板进行应用,以此来达到辅助式教学的效果。教师们运用信息化的教学呈现方式,让学生们得以采用信息化的学习工具来开展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相关知识的学习与拓展[2]。信息化的教学呈现方式,可以将数学教学的维度拓宽,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要更能制造出相应的认知冲突。几何画板在“三角形三边关系”相关问题当中的运用,可以为学生建立较为形象的认知,从而对学生们对所学知识进行的一系列猜想起到不可或缺的引导作用,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动的氛围下集体探讨出与“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有关联的问题。教师们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开展“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教学,可以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更为直观,且还可以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教师们将信息化的教学策略进行充分的利用,可以采用几何画板来进行设计和对其中的一条线段进行固定,再对另外两条线段进行选装,充分地将信息化教学的立体感以及视觉感凸显出来。教师们通过采用线段进行教学演示的途径,可以让学生们对三角形的三条线段的主要运动轨迹进行全方位的观察,并对在组合过程中三者之间的发生的关系变化进行总结。教师们在对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这件事做出判断时,可以采用极为平常的尺规作图的方式。运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就可以利用几何画板来对这种视觉效果进行展示,从而可以使学生们对这三条线段的联结情况的观察更为清晰,将原理以更为清楚的方式呈现出来。
        除此之外,教师们可利用的信息化教学手段也可以与常规化教学中的小纸条、木棒、透明胶片等教具相互结合起来[3]。透明胶片可以制造出线段的视觉效果,采取这种方式,可以使实验的误差变得非常小。木棒的操作方式与透明胶片的操作方式比较相似。在实际操作的过程当中,教师们也可以让学生用图钉固定出一条线段的两个端点,并且,让另外两条线段分别连接在那条固定线段的首尾两处,这样可以让学生们清楚的感受到整个视觉画面的立体感以及冲突感。在这之后,教师们可转动任意两条线段,让学生们再一次观察它们联结的情况。教师们以采用信息化的教学工具为途径,将几何画板的教学效果充分地发挥出来,能够将这一部分知识的教学准确性极大幅度的增强,并且还可以有效地将传统的教具遇到的各种突发状况以及实验误差避免掉,极大程度的减少了造成学生们无法正确将三条线段进行首尾相互连接的情况。
        所以,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在带领学生们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索和拓展的过程当中,应当将自己的眼光放得更加长远,与时代发展的要求紧密结合,以达到不被时代所遗弃的目的,将与其他教学方式相比要更为新型并且更加有效的信息化教学手段与课本上的课程内容相互结合起来。通过这样的途径,就能够创设出与众不同的数学教学课堂,从而将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进行再次强化,以此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总结:若想要将小学数学这门课教好,就要勤于思考。让学生们充分的结合现实生活的经验进行思考,并加以引导,通过设置一些比较有挑战性、趣味性以及逻辑思维较强的问题情境,最大程度的将学生们的内在潜能激发出来。总而言之,教师们在对教材和数学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要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教学目标较为明确,并将有效的教学策略逐一利用起来,将学生们的思维过程进行充分的展现,从而也将数学教学工作的本质真正的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梁宇芬.以问题意识为导向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以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参考,2019(08):75-76
[2] 杜成秀,梁玲玲.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一课为例[J].数学教学通讯,2019(07):29-30.
[3]吴后辉 . 以生为本,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J]. 学周刊,2015(15):89-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