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措施分析

发表时间:2020/10/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1期   作者:邓艳
[导读]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现代教育更加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初中语文教学开始逐渐重视整本书阅读教学。新课标颁布以来,“整本书阅读”成为语文界探讨的热门话题。整本书阅读,对于学生开阔阅读视野,构建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以《西游记》为例,探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措施。

邓艳   四川省中江县继光实验学校  四川  中江  618100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现代教育更加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初中语文教学开始逐渐重视整本书阅读教学。新课标颁布以来,“整本书阅读”成为语文界探讨的热门话题。整本书阅读,对于学生开阔阅读视野,构建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以《西游记》为例,探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措施。
【关键词】初中语文 核心素养 整本书阅读  西游记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0)08-087-01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神魔小说的代表,是四大名著之一。该书语言精练、想象瑰丽,主要描写孙悟空在大闹天宫之后与唐僧、猪八戒及沙僧一同斩妖除魔、西天取经的故事。歌颂了劳动人民反对强权、反对暴力、蔑视统治阶级权威的反抗精神,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阶级的丑恶本质。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将整本书阅读教学课型具体分成以下三种:
        一、导读课
        在以《西游记》为素材开展整本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导读课至关重要,要具体达成三种任务:①促进基本教学目标的完成,也就是使学生对其中主要情节形成感知;②激起学生阅读《西游记》的兴致,为接下来的教学过程起好奠基作用。③向学生介绍《西游记》的文学价值。
        《西游记》属于中国古代首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它经过数百年的历史检验,一直流传至今。虽然我国有大量关于《西游记》的影视作品,能让学生对其情节形成一定了解,但学生对《西游记》的精髓却知之甚少。所以,在导读课起始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对于《西游记》的认识与了解,并不急于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各抒己见,促进其表达能力的发展,同时保护学生对《西游记》的阅读兴趣。随后,由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补充和拓展,着重介绍相关文学背景知识。
        在教学实践中,对于导读课可以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主动学习过程当中逐步形成独有的知识脉络。因为《西游记》具有故事情节丰富而复杂的特征,会使大多数学生梳理和解读过程中感到困难。教师可以选择“画时光轴”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西游记时光轴”进行自主设计。比如,将“石猴出世”作为《西游记》的起始点,并将整本书的情节大致划分成“大闹天宫”、“被困五行山”和“西天取经”这三个阶段。学生在创作“时光轴”的过程中,会深入分析其中的故事情节,显得更加生动有趣,凸显出阅读的创意性,加深学生对其的理解。
        在完成导读课之前,需要针对即将开始整本书阅读的《西游记》设计出学习任务表,让学生在7周之内读完全书,并在每天阅读之后整理读书笔记,标出其中无法理解的部分。将全班学生分成多个小组,由组长对大家的问题进行集中整理,并在每周的阅读课上解决。
        二、推进课
        在推进课中,教师要尝试引导学生了解书中人物的主要特征,明确作者描写人物所使用的方法。要引导学生就小处着眼,关注故事情节,以细节入手领悟人物的性格特征。


比如,在“三打白骨精”章节中,悟空打死白骨精后遭到唐僧的责怪,因而出走;但在“真假美猴王”那一回,孙悟空打死几个强盗遭到师傅的误会将被赶走时,他则求助众神,跟师傅之间进行沟通,请求师傅的谅解。两次同样是遭到师傅的误解,第一次悟空选择出走,而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砺之后,悟空选择竭尽全力去解决问题。经过对比便能看出悟空的成长。
        在结束导读课之后,教师要定期收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进行分类,引导大家一同解决问题。可以在推进课当中设置专题形式,对归纳后的问题进行串联,并依据学生们目前的阅读情况进行逐步深化。为充分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要在检查他们读书笔记的前提下,设计针对西游人物的评论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故事情节,以支持自身观点,并与同学之间进行交流,相互交换意见,深化对文本的理解。
        此外,还可以采取学术化活动形式,逐步深入引导学生掌握文学作品的内涵。比如,可以先要求学生完成习作——我所了解的西游,让学生将自己对《西游记》的故事脉络与感知写出,随后组织大家进行“细读”,探寻其中的细节。最后,再对该书的所形成的整体感受与体验进行描写。
        在推进课结束之后,学生对《西游记》所形成的认识不再是简单的了解,而是应该找出自己感兴趣的“点”,并对作品整体形成较为深入的了解,形成个性化认知,其阅读能力与方法将在每天的阅读当中逐渐加强,这也必然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分享课
        在完成导读课和推进课之后,教师应该组织开展读后分享课,其侧重点在于了解学生对《西游记》的见解。可以通过画西游记海报来介绍学生自己心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故事情节;还可以让学生剪辑有关西游记的电影片段,引导学生们说说《西游记》中渗透的人生道理,或者编写后续的故事。专题活动是初中学生熟悉的一种学习探究模式,学生可以依据专题的安排,选择自己喜欢或擅长的专题,在读中探究,在读后教师组织召开读书交流会。通过各种类型的活动,能使学生有效体会《西游记》中人物设置的具体意义,同时把握各个矛盾点渗透的深层含义。
        在分享课中,教师要关注对学生的评价,以促进教学效果的进一步优化。在整本书阅读教学评价中,可以举办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比如,“我最喜爱的《西游记》人物评选”、“我最爱的‘西游故事’”等,以专题作为活动的索引,让学生在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化解读。此类活动不仅可以将学生的阅读情况形成有效展示,便于教师对学生加以及时有效的评价;又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完善整本书阅读教学环节。
        此外,还要关注书面作品的展示。比如组织举办读书报告会,要求每个同学走上讲台分享自己的读书笔记,随后由教师和同学一同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打分,以找出学生的闪光点,同时激发竞争意识。在课后,教师可以围绕《西游记》中的一些细节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为学生的探索过程提供方向,促进其成长与进步。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整本书阅读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至关重要,值得广大初中语文教师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深化对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与创新,通过阅读教学优化学生对文本的掌控能力,逐步创建一种更加符合学生学情的阅读教学体系,为语文教学改革贡献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韩佳益.基于整本书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8):137.
[2]路廷俊.基于整本书的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2):243.
[3]岑礼霞.基于有效教学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22):158-1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