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老师是贴身的心理保健师 庞欣欣

发表时间:2020/10/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1期   作者:庞欣欣
[导读] 众所周知,初中的学生有很大的学习压力,且初中阶段是学生心理成熟的重要阶段,不健康的心理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健康成长情况造成影响。初中教师要分析初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根据学生的成长年龄特征,开展针对性地心理健康疏导活动。本文分析初中生几种心理健康问题,分析造成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提出预防初中生心理问题的策略。

庞欣欣   大庆市三永学校   163711
【摘要】众所周知,初中的学生有很大的学习压力,且初中阶段是学生心理成熟的重要阶段,不健康的心理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健康成长情况造成影响。初中教师要分析初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根据学生的成长年龄特征,开展针对性地心理健康疏导活动。本文分析初中生几种心理健康问题,分析造成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提出预防初中生心理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心理健康;初中阶段;预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0)08-076-01

        引言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个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存在社会经验及文化知识不足的问题,容易受到社会、学校、家庭、同学和生理发育等各方面的影响,如果不重视学生在这一时期的心理问题,学生可能会抑郁,甚至产生更加严重的心理疾病。
        一、初中学生的几种常见心理健康问题
        (一)心理负担过重,情绪不稳定
        因为社会环境变化迅速,学生不仅要适应新的环境,还要应对学习、生活、交友等过程中产生的挫折与冲突,初中与小学相比,学生开始接触社会和更多充满诱惑的事物,因此初中生所承受的烦恼和压力比小学阶段重,初中生更容易出现情绪上的波动,一旦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大,学生的情绪就会出现两极分化,比如学生在取得好成绩时会兴高采烈,但遇到挫折时会悲观失望。
        (二)自信心不足,自卑敏感
        初中生在成长过程中,如果存在学习成绩不好等问题,学生很难得到家人及周围人的鼓励,导致其自信心不足、意志薄弱、性格敏感,不喜欢在公开场合展现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也比较消极,这样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学生长期有着自卑的想法,学生会和同学们关系日渐疏远,导致心理受挫,甚至产生不良念头。
        (三)缺乏学习动机,注意力不集中
        初中生如果学习成绩不理想,且在成长过程中,家庭和学校没有给予其正确的沟通及教育方式,不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养成学习习惯。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容易出现注意力分散的问题,在课后也缺乏学习目标,懒散、懈怠,并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习困难,惧怕考试,无法很好地完成学业。
        二、造成初中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社会原因
        面对社会各种激烈的竞争,有些学生担心自己的未来,觉得自己的能力不如别人,将来会被淘汰,此时学生的情绪会一落千丈,心理严重失衡。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高度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沉溺于手机、网络,变身低头族,一些学生甚至每天沉溺网吧,迷恋网络游戏,这些社会现象时刻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家庭原因
        目前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家长对独生子女的关怀无微不至,导致孩子养成任性、放纵、好吃懒做的坏习惯,孩子通常缺乏吃苦精神、缺乏独立性等。一旦进入初中,学生便感到很大的压力,此外,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无形中增加学生的心理压力。如果学生成绩不佳,学生会觉得学习非常吃力,不想再通过努力获得好成绩,容易产生不健康心理。
        (三)学校因素
        初中师资队伍的参差不齐,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跟不上学生的思想变化,不能为学院开展心理健康疏导活动提供帮助。一些教师的教育方法不恰当,加速学生的逆反心理。还有很多初中学风不正,存在教师责任感不强、违法乱纪事件多发、班级学风差等问题,都会使学生滋生不良情绪,产生自卑感和失落感。
        三、预防初中生心理问题的教学策略
        (一)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多样性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避免一刀切的说教,确保教学内容新颖、教学形式灵活,,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教师可以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与课余讨论相结合,在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多看心理健康教育节目,在课堂上组织班级团队活动,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解决和预防其心理问题。
        (二)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
        学校可以为初中生定期开展心理讲堂、心理咨询等活动,请专业的心理学医师、心理咨询师及教师讲授心理健康、心理卫生知识,并为每个年级配备专业的心理学医生、教师,对学生在生活、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口语化地心理健康指导,增强学生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宣传有效提高心理素养的方法。
        (三)让学生从心理上减压
        初中生有很大的学习压力,初中教师要帮助初中生减压,让其有一个理想的心理状态,有利于其以正确的心态看待初中阶段的学习。因为初中阶段的知识存在一定的难度,很多学生在还没有接触时,就对初中知识产生畏惧心理,其认为自己达不到父母的预期,这些学生会产生不认真听讲和自暴自弃的表现,教师要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避免学生处于过度紧绷的精神状态,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结语
        综上所述,生理成熟、内心茫然、学业困难等因素都会影响学生的心理,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障碍。教师要让学生接受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其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在社会激烈竞争中做到知难而进,这时就要求教师不断增进自我,开拓创新,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保健师。
参考文献
[1]石汉诚.浅谈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9(16):194-195.
[2]朱兵.农村初中“问题学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0):256.
[3]戴耀红,牛燕华.关注中学生心理问题  提高个体适应能力[J].现代教学,2018(Z4):91-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