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合作学习下的活力课堂的构建

发表时间:2020/10/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2月03期   作者:李爱民
[导读]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有效学习活动的重要形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使学生之间实现互助、互补,在学习交流中通过思维的碰撞擦出智慧的火花,同时还能提高学生与他人交往的能力,更是培养和树立良好集体观念的重要载体。本文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来阐述初中数学教师在实施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如何去科学、合理地进行分组,充分发挥小组内每个成员的作用,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应注

李爱民    湖北省当阳市淯溪镇脚东小学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有效学习活动的重要形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使学生之间实现互助、互补,在学习交流中通过思维的碰撞擦出智慧的火花,同时还能提高学生与他人交往的能力,更是培养和树立良好集体观念的重要载体。本文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来阐述初中数学教师在实施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如何去科学、合理地进行分组,充分发挥小组内每个成员的作用,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应注意哪些问题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策略;活力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2-003-01

        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形式,学生不仅可以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学会交往、学会参与,还能改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从而建构起更高效的教学模式。
        1.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意义
        小学生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而数学抽象、归纳的特点不易使学生产生兴趣。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合作学习,促进和谐、积极、开放、宽松和民主的课堂学习氛围,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通过合作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来,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在课堂中放下师教尊严,把课堂真正地交给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的沟通。
        2.小学数学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2.1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之所以要安排合作学习,其目的就是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一个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下与同伴一起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但在现实教学中笔者发现:不少讨论过程中,很多学生参与度不够,完全是为配合老师而勉强参与,或只听同组同学讨论……这样不仅起不到合作学习的效果,反而让学生感到融不进集体,与促进学习积极性相违背。
        2.2合作效率不高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且多为独生子女,合作意识淡泊。因此在他人发表意见时,常常做不到倾听和尊重他人。小组合作变成一场辩论赛的场面是屡见不鲜,如此就失去了合作的意义,不仅起不到合作的效果,反而让同学间产生了矛盾。如果凑巧一组的学生性格都是比较内向,那么在讨论的时候就会出现学生无人做主,不知道应该说什么的冷场。这样不仅浪费了学习的时间,失去合作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



        3.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策略
        现阶段,我国小学数学的合作学习教学中存在着各类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得学生们的身心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影响。想要提高学生们的数学能力,就需要不断的整改其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理念,将合作学习的理念融入到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当中,并不断的优化其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让学生们提高自身的交流能力,给学生们创造出更多的学习机会,解放小学生的天性,让其自身的创新能力得以发展,并强化其自主学习的意识。
        3.1多样化的合作学习方式
        首先,在一些难度相对来说比较小的数学问题上,如果需要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就需要在小组当中选出一名成绩比较优异的学生,让其担任组长,小组内的各个组员都能发表出自己对问题的见解,给学生们一个可以独立思考的空间,并让学生们将自己的想法记录整理出来,和小组内的成员共同探讨该问题,讨论完毕后,让组长进行总结,并将最后的意见汇报给老师;其次,如果问题的难度处于中等的位置时,老师们需要让学生先自行对问题进行思考,然后在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出一位学生,将其自己的观点阐述出来,其它的同学们需要对其表述的内容进行评价,形成一种学术问题上的争论,这种争论方式能有效的提升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形成思维逻辑的碰撞,加深其对问题的印象,提高学生们对该知识理论的认知程度;再次,要解决一些难度比较大的数学问题时,小组之间可以相互的进行提问,提高学生们发现问题的能力,激发出学生们的潜能,在合作中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通过提问以及解答之间的互动,找到问题的答案;最后,在对一些简单的问题进行处理时,老师可以组建小组,让学生们自行的对其动态进行编排,给学生们更多的发展机会,了解学生自身的特性,管理并控制好学生们的学习行为,保持数学教学课堂的公平性,学生们在回答问题时,要使用这种合作的方式,不断的鼓励学生,提升学生们的成就感,激发出学生们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以及兴趣。
        3.2学习题材的掌握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们,其自身的身心发展还不是十分的完善,小学生对于各类知识的好奇程度也比较高,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数学老师可以利用这一特性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对数学教学题材的内容进行分析,找到和学生们年龄阶段相符合的书序而教学内容,让学生们对该知识内容进行探讨。
        总之,合作学习是小学数学有效的学习和教学模式,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合作学习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体验到集体智慧的力量,感受到合作的快乐,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意识,有利于师生、生生之间和谐的关系建立,实现小学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目标。所以这就更需要我们一线教师深入探索运用的技巧,在运用中不断总结经验、反思,真正实现合作探究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坦.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周红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8)
[3]何广茹.四个“学会”优化小组合作学习[J].素质教育大参考(A版),2014(1):35-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