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化学学习中如何通过“问题意识”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发表时间:2020/10/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3期   作者:邓坤山
[导读] 如果在教学中完全以“应试教育”为导向,那么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肯定会逐渐消失。面对这一教学难题,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就应当立即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高中时期正是学生性格、习惯、创造力、想象力养成的重要阶段,学生有提问题的能力,这就是一种创造力的表现。在日常教学中采取一定方法和策略对孩子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结合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积累,对“如何培养高中学生问题意识”提出了教学策略,提出了

邓坤山     湖北省恩施市第三高级中学  湖北  恩施  445000
【摘要】如果在教学中完全以“应试教育”为导向,那么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肯定会逐渐消失。面对这一教学难题,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就应当立即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高中时期正是学生性格、习惯、创造力、想象力养成的重要阶段,学生有提问题的能力,这就是一种创造力的表现。在日常教学中采取一定方法和策略对孩子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结合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积累,对“如何培养高中学生问题意识”提出了教学策略,提出了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化学思维品质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化学 课堂教学 问题意识 教学策略;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9-037-01

        化学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倡导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探究性学习方式的中心是针对问题的探究活动,能否有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课改的成败。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质疑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逐步实施、改革和完善,化学课堂教学的改革也在不断深化,要求改变过去陈旧的教学模式。化学教学过程中需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问题”是引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原始动力,问题可以引领学生的学习。那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呢?
        一、在体验化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我们教师要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问题意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浅入深。相对而言,大部分学生属于前一种类型,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但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引导、激发和启发。
        例如,在《氯气的性质》课堂上,让学生观看第一次世界大战片段,一次德军与英法联军对战时,德军向英法联军施放了一种黄绿色的气体,造成许多士兵窒息而死,数千名士兵双目失明。让学生身临其境,自然就会产生疑问:这是什么原因呢?怎样预防呢?这种黄绿色的气体是什么?为什么这种黄绿色的气体还可以用于自来水消毒?这样使学生形成了“化学与环境”的辩证思想。
        二、在引发学生疑问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学是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敢于阐述自己观点、不盲从教师、不盲从书本、不盲从教参、不迷信权威的思维品质。
        引发学生产生疑问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方法是实验法。例如在讲《钠的化学性质》时,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钠与非金属单质反应、钠与水反应、钠与酸反应后,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钠与硫酸铜溶液能否反应?”学生们根据前面所学知识可知钠非常活泼,立刻异口同声地给予了肯定回答。肯定之后,我请他们接着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学生们不屑一顾地就写出了“2Na+CuSO4=Na2SO4+Cu”这个化学方程式。此时,我并不急于指出其错误,却故意作出肯定评价,“将错就错”。然后让学生做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观察到了什么实验现象(钠浮在液面上,熔化成小球并四处游动,有气泡,发出嘶嘶的声音,溶液变浑浊)?他们书写的化学方程式与这个实验现象相矛盾,学生自然会问:为什么?原因何在呢?因为教师创设了相互矛盾的化学实验现象,激发了学生的疑问,在不知不觉中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此时课堂气氛极为活跃,学生们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和所学的知识,经过讨论得出了结论。



        三、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例如,在讲《氯碱工业》时,根据知识目标教师可设计下面一系列问题情境,去验证这些问题:①演示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启发学生思考两极为什么都有气泡产生,分别是什么气体?②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为什么会变蓝?阴极附近为什么会变红?③电解过程中,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如何变化?各向哪边移动?④为什么与电解水不同?⑤若要制得纯净的烧碱溶液,该装置应做怎样的改进?这样把目标化做层层推进的问题,不仅可以让学生通过思考探究性的问题掌握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原理,更能引导学生在思维过程中产生问题,使学生在不断生疑、析疑、解疑的过程中发展问题意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
        四、在探索化学变化规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在探索中的研究方法,在探索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矛盾运动中应用科学研究法,不断深化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在讲《影响化学反应速率》时,可以通过以下设计,在探索过程中和应用方法的同时深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1.观察现象。在两个装有不同浓度的稀硫酸溶液的烧杯中,分别放入相同大小的镁片和铝片,请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全部记录下来,巧设悬念。铝比镁反应快,为什么?随后引导学生讨论,深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2.猜想推理。猜想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哪些,并说明理由。
        3.实验验证。大家的猜想有一定的道理,但究竟什么正确?猜想要经实践检验,此时学生自己会产生问题:用什么方法来验证?用什么试剂好?这时教师要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提出各种方案,精选几种或一种合理的方案进行实验验证,最后验证猜想。
        通过“问题——探索——解决”的学习过程,使学生产生了探索的欲望,既激发了探究动机,又深化了问题意识,同时能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不断提高和升华。
        我们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是一个教学方式问题,而且是一种教育观念问题。作为主导者的教师如果能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养,营造开放的环境,把握好教育时机,一切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角度思考问题,在平时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一定能培养出具有学科素养的创新型人才。
        五、进行激励评价,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个体间是有差异的,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例如针对部分学生存在的“害羞”、“怕说错了”等畏惧心理,让他们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当他们回答正确时给以鼓励,逐步让他们体验成功,从而使其从“我怕说”,逐步走向“我要说”。有的学生以前的知识基础比较薄弱,很有可能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针对这种状况,教师要多用一些期待的鼓励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肯定,使学生感受其中的乐趣;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在课堂上讲解某个学生在课外的提问或是直接鼓励学生自己来讲,并对提问的学生给予适当的表扬。这样,提高了学生自信心,敢于大胆提问,从而培养了问题意识。
        新课程就是要求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探究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选好探究点,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获得知识与技能,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把教学目标转化成可探究的问题,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论是低层次的知识目标,还是高层次的技能目标、情感目标,教学中都可以转化成问题,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我们称之为探究教学目标。探究式教学是由美国芝加哥大学施瓦布教授在“教育现代化”中倡导的一种学习和教学模式,他认为学生应像科学家一样,以主人翁身份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创造性思维方式对所学知识实现感性到理性认识,完成知识的迁移和探索运用的过程。
参考文献:
[1]侯冬梅.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J].中国校外教育,2011(1):112-112.
[2]黄梅英.浅谈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速读旬刊,2015(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