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技术促进语文课堂活力

发表时间:2020/10/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3期   作者:蒋代华
[导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而且信息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的学习的结合是时代下的教学模式的自主选择,也是能够大大的增强学生们的学习效率的关键的模式。信息技术带来的多媒体的应用,在语文的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让课堂的色彩更加的丰富,间接性的增加了课堂上的教学的效果,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更好的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

蒋代华    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胜利街道中心学校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而且信息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的学习的结合是时代下的教学模式的自主选择,也是能够大大的增强学生们的学习效率的关键的模式。信息技术带来的多媒体的应用,在语文的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让课堂的色彩更加的丰富,间接性的增加了课堂上的教学的效果,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更好的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语文;课堂效率;课堂活力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9-033-01

        在时代的发展下,网络通信支持下的信息技术已经在各个领域都有了一定的涉及。方便了学生们对知识的获取与学习,而对信息的处理也成为现代人都因该具备的基本的能力。逐步的培养学生们的信息素养,来让学生们能够对从网络上来获取的知识进行一定的处理,以达到更好的学习的效果。而信息技术在与语文学科的结合的时候,同时也为语文的学习提供了更好的学习环境,更加加深了学生的主体的意识,让他们能够在自主的研究中来进行对知识的获取。在对语文的阅读,写作,口语等综合性学习上,都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有了更加广阔的空间,能够得到更加高效和深刻的学习。
        1.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结合的意义
        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逐渐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它渗透在了生活的中的各个方面,而且信息素养也变成了人们的基本的素养。所以,教学的过程必然会引进信息技术,这也是整个信息时代下的大势所趋。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结合中,就要求老师能够把信息技术的应用充分的贯彻到学生平常的教育中,把教学的知识点与信息的资源有效的结合起来,来让学生能够做到随时随地的学习,拜托课堂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来完成信息时代下新的教学模式的改革,促进学生们的创新。
        2.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的结合策略
        2.1利用多媒体,以学生为主体,重视课件定位。
        加强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更好的明白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设身处地的融入到教学的情境中来,他们充分地享受多媒体带来的图画,声音,视频等方面,来完善学生们在课堂上的主体的地位,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一定要注重从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方面来让学生进行一定的感受。例如,在学习课文《狼》的时候,老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来播放有关狼的一些视频,插入一些对狼的描写,来让学生明白狼的这种精神,课下给学生们推荐一些图书等,像《狼图腾》,让学生们在课下自己下载阅读,引起学生的共鸣,更好地促进学生们对课文的学习。在进行对多媒体的应用的时候,需要老师与课件来进行积极的结合,采用少而精的信息资源,来让学生们进行更好的学习。需要就用,相互融合,适可而止的原则,更好地把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在一起,积极地提高教学的效率。
        2.2重视课上、课下表现,锻炼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的创新,为老师们提供了远程教育和在线教育的途径,老师在课堂中的任务重,没有办法与学生做出必要的交流。现在通过信息技术就可以在课下通过远程教育的方式,来与学生进行更好的联系。


例如有的老师会在班级群中每天发送一篇与学习相关的文章,来让学生们进行阅读与了解,这样对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他们的创新能力的培养,都能带来一定的积极作用,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对老师有充分的信任。让学生能够自主的明白创新在学习中的作用,让他们来进行自主的学习,来促进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的结合。
        2.3利用电子书包,增强学生实践技能。
        由于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注意力的集中的时间不是很长,所以,老师在进行教育的时候需要时刻的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适时的教学。老师要把电子书包的资源与初中的语文课堂来进行一定的整合,让学生在上课的同时,也能通过信息技术来进行对课外的阅读,增加学生们的知识面,扩展他们的视野,更好地带动他们的兴趣,增加课堂的效率。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像朗读比赛,组织读书会、朗诵会,写读后感等,以发掘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发挥学生的一技之长。在朗读过程中,理解内容,积累词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如:我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让学生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各种鸟的语言进行反复诵读,以悟出它们内心的想法和学艺的态度。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自编自演了课本剧,他们那逼真的形象、丰富生动的话语、独特的表演手法,体现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的教学让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得到升华。
        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仔细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观察那些学困生的言行。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学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合适的学习,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如果教师的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语文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如何有效提高弱势群体的学习积极性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分层教学,即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和练习作业,如果答对了、做对了或者做对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扬,表扬他进步了。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习困难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长进,体验成功的快乐。另外,对于学困生我还经常作出一些激励性的评价,此类的评价,不但承认了学生的进步,而且强化了学生的进步,并使学生在心理上也感受到进步。由此喜欢上语文老师,也喜欢上语文课。
        总结
        总的来说,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堂的有效结合,能够更好地完善教学的氛围,促进教学方式的改革,增加学习的效率。初中语文老师要努力地将信息技术更好地应用在课堂上,把信息技术的方法与资料与课程的教学有效的融合,这样才能让初中语文的教学发挥出智慧的火花,更好地带动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颖.以“技”之长,圆“課”之美——以《望月》为例谈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18(08):25-26.
[2]王宗.小学语文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课程资源的实践与问题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6,(16):7+13.
[3]王慧.挖掘信息资源感悟文本真谛——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21):134-1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