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的思考 伍代忠

发表时间:2020/10/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3期   作者:伍代忠
[导读] 在探究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科学合理地考虑到处于儿童期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理解能力,还必须以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方式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达到“以法育人”与“以德育人”中双重教学方法共同实现同一个教学目标的结果,从而为我国教育领域中道德与法治的融合思考起到促进作用。

伍代忠   丹棱县杨场镇小学校
【摘要】在探究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科学合理地考虑到处于儿童期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理解能力,还必须以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方式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达到“以法育人”与“以德育人”中双重教学方法共同实现同一个教学目标的结果,从而为我国教育领域中道德与法治的融合思考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融合;思考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9-032-01

        引言:法治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在儿童时期起对社会的秩序与内涵、公民的义务与责任起到一个基本了解的思路,从而避免学生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中误入歧途。
        1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的融合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1.1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实施途径核心概念界定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实施途径核心概念界定最早可追溯于我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普法规划。至今为止,我国社会已经处于第七个五年规划阶段的末期。自普法运动的三十年发展以来,我国全社会各个阶层在党的领导下统筹兼顾地对法律知识进行了深入的宣传与落实。通过循序渐进地推动全民普法活动,逐步构造出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的法律普及框架。而在2014年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报告中,我国“法治教育”厚积薄发,历经近四十年的发展,终于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实施途径核心概念的阶段性特征进行了一次完善的阐述。
        1.2融合途径的过程演变
        我国在改革开放的发展初期,社会是处于一种百废待兴的状态,对此,其并没有针对道德与法治与法制教育的融合进行统一性的界定,同时其也不能更为完全性的认知道德与法治和以及法制教育这两类元素。所以在该特殊时期,其课程和法制教育的范围仍旧会以学校以及生活环境为基准,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相融合,可以更好地帮助儿童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意识,这会对学生们日后的身心发展起到巨大的帮助,促进学生具象化实践以及表达能力的发展,借助各种转化形式,可以更好地推进法治社会的发展。需要界定小学道德与法制科与法制教育融合的概念,让其更好地迎合时代的发展。
        2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的思考
        2.1注重政策机制的配套与完善
        政策机制始终是社会民生发展的关键,其可以用来推进各类事物的有序化发展,所以必须要补充完整相应的政策机制,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的融合。提升其外部保障融合的效应,同时还需要在融合时期,设定好环节的支撑点。举例来说,在该门课程教学时期,需要把法制教育落实并贯彻到实处,老师以及学校都应该明确其具体的操作步骤,这些工作都需要完整的政策机制扶持。该类型的机制不但可以提升法律的权威程度,同时还可以较好的迎合法制教育工作的开展,进一步的补充完整了教育评估体系结构,优化反响以及完善这两类步骤,可以更好的找出其中所存在的缺陷性问题,利用各类高效的教育方式,设定好相应的教育目标,对其及时进行反应。



        2.2凸显实践教学的关键效用
        想要进一步的凸显出小学教育法制课与法制教育的融合效应,那么老师以及学校就需要适当的的开展校内实践活动,利用这种形式进一步的培养并引导小学生。传统的课堂教学实际执行成本费用会比较少,而且受益人群规模比较大。所以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仍旧会被大多学校所沿用,但是这类传统教学方式会给老师造成较大的教学负担,一些学生也无法较为透彻的理解法治的观念,这就导致其课堂教学的成效会比较差。需要尽可能的凸显出实践教学的效应,合理化的设计教学活动,老师可以采取模拟法庭等的形式,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同时培养学生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们可以更好的组织语言,将自身的想法阐述出来。
        2.3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学
        当前,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极快,多媒体技术也成为了教育领域中应用效益较强的一类教学方式,所以多媒体技术备受广大的老师们推崇。利用多媒体技术,收集整合相关的影像资料,制作出更为优良的课件,开展后续的教学活动,发挥出多媒体技术的辅助效应。采取绘声绘色的方式,开展法治教育工作,赋予其课堂更具现代化的特性,同时把法制教育渗透到教学课堂上,正确的引入新课,确保各项教学环节的良好衔接状态,进一步的提高总体课堂教学的品质,加快其教学的效率。
        2.4关注联系学生生活
        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的融合应当着重分析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让其所开展的教学活动可以更加的贴近学生现实生活,保证二者之间良好的连接状态。将理论和实践更好的融合在一起,不断的强化学生们自身的法治人之一是。可以在讲解“学会自我保健”这一课程时,对教材当中的图片等进行整合,由其图片资源编制成为和学生发展特征相符的影像资料,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的创设出教学情景,缩短法治教育和学生们之间的距离,不断的集中学生们的注意力,让学生们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活动当中。之后老师要指派学生讲述自己生活中自我保健的事情,在课程活动开展之前做好各项教学准备工作,可以采取小组的形式,让学生们在课前对所需要讲授的内容进行探讨,学生们通过小组交流可以更好的了解到自我保健的重要价值,同时还可以让小学生们掌握相应的自我保健知识。
        2.5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氛围的构建对于小学道德与法制课与法治教育的融合来说十分的关键,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能够使得学生们始终保持轻松的状态学习知识,同时其学习的效率也会比较高。小学生们的好奇心理会比较强,对此,老师需要利用学生这一特性进行教学,采取融合的教学模式,构建更为真实的教学场景。
        结语: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的融合不仅涉及教育课程、学校师资与教师素质,最主要的还会涉及法治资源、实践教学、政策机制等方面。政策机制决定了我国小学法治教育发展方向;实践教学则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的融合起到了推行作用;而法治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则对学生本人未来的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唐燕.“摹仿生活”: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生活化的实现[J].中国教育学刊,2018,20(1):15-20.
[2]章乐.引导儿童生活的建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对教学的引领[J].中国教育学刊,2018,22(1):9-14.
[3]严卫林.道德与法治教学要处理好“金三角”关系——兼与夏波老师商榷[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中旬,2018,14(5):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