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10/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3期   作者:王洪洲
[导读] 小学阶段的学生受自身年龄及认知能力的限制,对客观世界缺乏足够的认识,更没有健康的法治观念与道德素养形成。而以核心素养为前提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更加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和理解世界的发展规律。

王洪洲   丹棱县杨场镇小学校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受自身年龄及认知能力的限制,对客观世界缺乏足够的认识,更没有健康的法治观念与道德素养形成。而以核心素养为前提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更加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和理解世界的发展规律。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9-026-01

        1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状
        现阶段,我国在小学时期增设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主要就是为了端正学生们的学习态度,让学生们构建一个更为正确的人生以及法治观念。处于小学时期的学生已经对于客观世界有了相应的认知,这就让该门课程的教学重要性变得更加的显着,但是我国小学老师深受应试教学理念的影响,导致这些老师仍旧会使用传统强制性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学生们的实际生活无法较好的融合,且其教学的效果会比较微弱,甚至还会阻碍学生良好道德素养以及法制观念的养成。
        2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思考
        2.1学科教学转为学科整合
        当前,我国人才市场竞争十分的激烈,新世纪的人才不但需要能够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沟通及合作,同时自身还需要具有较强的批判精神以及创新意识。学校开展各项教育工作时,需要注重培养学生们综合的素养,让老师们具有超越学科教育的大观念认知。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该门课程融合了心理、历史等多个学科的知识,这就使得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综合性变得更强,在开展该项课程的教学活动时,老师需要深度的掌握该门课程知识内容的具体化结构,对其进行完善。道德与法制课程和学生们的实际生活相关联,对此,老师必须要积极的转变固化的教学理念,更为灵活化的设置教学流程,让其教学内容不会受到教材的限制。
        2.2落实知识转为养成素养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课程经典问题的转化也成为了时代发展的必然,以核心理念为基准,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掌握各个学科的知识,优化传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们由被动的接受课本知识转变为积极自主的学习课本知识。坚持以知识为本的教学观念,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良好发展,该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比较,这种教学模式会更加注重学生道德法治认知观念的培养,举例来说,在讲解团结精神相关的教学内容过程中,老师可以开展相应的合作游戏活动,利用这些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到教学课堂上,构建出更为轻松式的体验教学课堂,学习小组的成员要彼此共同合作,互相沟通交流,一起努力完成老师所布置的游戏任务。在教学任务结束之后,每个小组还需要指派出代表,分享这次比赛的感受。该种教学模式下教学课堂的氛围会变得更加的活泛,学生们长时间地处于这种欢快的氛围当中,也可以正确的认知合作的重要价值。
        2.3控制课堂转为共享学习
        在核心素养的发展背景下,若老师们一味地实行统一及标准化的教学,那么其很快就会被互联网所取代。


老师们只有自身具有较强的魅力,才可以不断地吸引学生,让学生们更好地投入到教学和学习活动当中,同时还能够更好地达到未来老师的标准要求。随着互联网加时代的发展,其不但会对教学模式产生影响,同时还会对学习者形成一定的冲击,对此,老师们必须要正确的定位学生的角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上注重培养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设定好学生的主体课堂地位。若在实际的教学时期出现了错误,那么老师不能一味的去批判学生要纠正学生们的错误,多和学学生去沟通,以此来正确的引导学生,让学生可以在交流的过程中,不断的去感悟以及反思,让原本的控制课堂可以更好地过渡为共享课堂,这样不但可以缩短老师和学生们之间的距离,同时还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们获得各类知识。
        2.4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教学
        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不但是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基础也是其保障,所以,老师应当就本质上认知以人为本理念应用的重要价值。小学生的自制力会比较薄弱,在实际的学习时期很容易遭受到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扰,这就会拉低其实际的学习效率,导致教学效果微弱。对此,老师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就小学生的立场上分析各类问题,优化教学模式,合理化的设计教学流程。集中学生们的注意力,让学生们产生学习该学科知识的欲望,激发出其学习的兴趣。多去关注学生们的学习状况,鼓励学生,使得学生们可以勇敢的表述其内心的想法,将答案说出来。老师还需要肯定学生,这样可以让学生们感受到学习其知识的乐趣,强化其学习各类知识的自信心。
        2.5做好课前导入,完成教学目标
        从属性上分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比较枯燥,部分小学生在课堂听讲中会丧失学习的积极性,而良好的课前导入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在学习《我们爱整洁》的时候,可以采取多媒体导入的方式播放动画,动画内容为:森林中举办一场聚会,小白兔蹦蹦跳跳前去参加,但是被其他小动物们嫌弃与嘲笑,为什么会发生这一现象呢?因为小白兔不爱干净,它只穿了一只袜子,它的衣服纽扣扣错了,它的衣服上面还有污渍,看到别的小动物纷纷远离自己,小白兔非常伤心,独自在一旁哭了起来。在播放到这一片段的时候,教师要询问小学生:“这个时候小白兔应该怎么办?”小学生们纷纷回答问题,有的小学生说小白兔可以不用管他人的眼光,有的小学生会说小白兔要回家洗澡换衣服。通过多媒体导入的方式,可以让小学生对本节课要讲解的内容有所了解,并且对其中的片段记忆深刻,还认识到干净与整洁的重要性,在日后的生活与学习中养成爱干净的习惯。当然,课前导入的方式众多,并非仅仅局限于多媒体导入,还可以应用课前三分钟针对教材内容轮流演讲,这种方式在有效提高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结语:
        总之,在当前社会教育教学事业不断发展的趋势下,各教学阶段及科目都呈现出了全新的发展形势。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与认知的初期阶段,在这一时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对学生的正确人生观念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只有教师真正认识到核心素养对学生正确道德与法治观念的重要作用,才能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措施,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苏东明.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J].教师,2017(22):19.
[2]俞美芳.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构建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7(89):43.
[3]陈小红.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体验式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8,4(6):38-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