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故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 叶志琳

发表时间:2020/10/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3期   作者:叶志琳
[导读] 在新课改的浪潮下,道德与法治教材也进行了相应的改编,内容上更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贯穿着以德树人的理念,还夹杂了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而小学生活泼好动,道德观念比较薄弱,教师要想把优秀的价值观传播给学生,就需要让课堂丰富多彩起来,那么故事教学法就是非常好的一种选择。本文从故事教学的好处着手,对这种方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体现方式进行简要的探析。

叶志琳  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雄山街道小山小学  贵州  毕节  553100
【摘要】在新课改的浪潮下,道德与法治教材也进行了相应的改编,内容上更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贯穿着以德树人的理念,还夹杂了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而小学生活泼好动,道德观念比较薄弱,教师要想把优秀的价值观传播给学生,就需要让课堂丰富多彩起来,那么故事教学法就是非常好的一种选择。本文从故事教学的好处着手,对这种方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体现方式进行简要的探析。
【关键词】故事教学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应用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9-047-01

        随着人们法治和道德意识的增强,国家对小学阶段学生的道德教育也愈加重视,着力对教材进行改版,希望对小学生进行与时俱进的道德熏陶。但是,还是有许多教师没有加以重视,所使用的传统教学手段不能吸引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小学生,所以教学始终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而故事教学法,就是教师通过各种小学生喜好的各种有趣故事,来传播教材的内容,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一、故事贯穿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好处
        教材每个单元都有自己的主题,而主题下的课文都是有关联的,如果把他们编成连贯性的故事辅助教学,就更能够推动相对应的主题,达成单元教学的整合。而充分利用插图里面的故事,可以让课程内容跟生活更加贴近。这也就符合小学生的表达方式,更能拨动孩子们的心弦,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所阐述的道理。最后,故事教学更能够凸显出学生的主体性,因为故事是学生易于理解的世界,它以学生的喜好和情绪变化为迁移,更能激起学生参与的兴趣,也更符合学生活泼好动的心理特征。
        二、故事教学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体现方式
        (一)借助教材插图讲故事
        人教版的《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很多的插图,丰富多样的图画配上简洁的文字,就成了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让学生容易理解,乐于阅读,也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有着深厚的教育内涵。而教师有技巧地运用这些故事,就能让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有感染力,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比如在三年级学习伴我成长一课中,其中有一个交流园是由4幅插图组成的,第一幅图是妈妈抱着宝宝在怀里咿呀学语,第二幅图是爸爸扶着宝宝走路,第三幅是宝宝跟奶奶在整理玩具,第四幅是跟着老师学跳舞。由此,教师可以根据这几幅图让学生看图说故事,这样简单易懂的插图,就能够让学生从故事中联想到自己成长中的点点滴滴,从而领悟到成长其实就是不断学习的过程。


比如在我学习我快乐这一课时,其中的交流园版块是由3幅插图组成的,第一幅是2个小朋友在下围棋,第二幅是小女孩在浇花,第三幅是小女孩在跟爸爸学写毛笔字。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图画和文字提示,完整地叙述每个插图后面的小故事,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也能让学生在体会故事中人物快乐的同时,感悟学习的魅力。
        (二) 抓拍身边的小故事
        根据小学生的心性特征,他们很容易被身边的跟自己有关的事物吸引。如果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身边的故事,就能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也能带领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点滴,从而促进成长。比如在说说我们的学校这一课,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图书馆的趣事,或是在体育场进行跑步比赛的小故事,或是下课同学们打乒乓球的场景,或是让学生讲讲校园的标识设施。这些学生亲身经历的小故事,更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校园的美好,从而爱上自己的学校。比如在人人都能学好这一课,教师可以利用班上读书优异的学生,唱歌唱得好的学生,会做手工的学生等身边小事例,来让学生更真实地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
        (三)巧用童话迁移教学内容
        在童话中,学生自己就是故事中的人物,他们会凭借着本能知觉对照自己与故事中的差距,甚至很多学生认为童话世界是现实中的一部分。虽然中年级的孩子,注意力一般在20来分钟,但是听故事或是扮演故事都能够让他们充分地投入到整节课。比如在战胜困难更快乐这一课,就有一个战胜拦路虎的版块,如果编成童话故事或是以情景剧的方式进行教授,学生就能通过童话迁移理解教材的内容。可以把教学设计成童话环节:同学们,最近呀,小兔子很烦恼,它想去森林对面的田地里采摘红萝卜,可是森林里住了3只可怕的老虎,小白兔要想穿过去就得打败他们。老虎说如果小兔子能够学会骑自行车,就放它过去,那它能够学会吗?能打败老虎采到胡萝卜吗?其实在讲述故事的时候,学生就会被带入到这样的情境,联想到自己生活中想要得到某样东西时遇到的困难,从而延伸到学习和生活的遇到的困难,比如说早上不想上学又害怕迟到,是怎样让自己爬起来的。或者学习中有个题目不会做,最后是用什么方法攻克的。其实运用童话的目的,是让学生产生兴趣,从而思考故事中隐含的问题,并积极需找解决的方法,这也就达到了真正教学的目的。
        三、结束语
        总之,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教材的编排特征,结合学生的心性,积极创新自己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的技能。并学会利用好故事进行教学,以此来激发学生想象力,辅助学生理解教材的内容,从而在丰富情感中,熏陶自己的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参考文献:
[1]于波.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J].教育,2017.
[2]王华政.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思想品德教育探讨[J].新课程(上),2014.
[3]张能飞.思想品德课中小学生基本能力培养之我见[J].中学教学参考,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