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六年级文言文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10/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3期   作者:汤丽丽
[导读] 文言文自身比较晦涩,跟现代白话差异比较大,它的断句、句式都有自身的逻辑。学生在小学六年级阶段接触文言文的时间不长,所以还没形成学习的体系,对于文言文比较抵触,学习兴趣低。但是文言文在日常的考试中比重比较大,在未来的学习阶段也是重点内容,是学生理解国学经典的重要途径,所以老师应该注重思考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效率。本文基于此将浅谈小学六年级文言文教学策略。

汤丽丽   安徽省舒城县舒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安徽  舒城  231300
【摘要】文言文自身比较晦涩,跟现代白话差异比较大,它的断句、句式都有自身的逻辑。学生在小学六年级阶段接触文言文的时间不长,所以还没形成学习的体系,对于文言文比较抵触,学习兴趣低。但是文言文在日常的考试中比重比较大,在未来的学习阶段也是重点内容,是学生理解国学经典的重要途径,所以老师应该注重思考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效率。本文基于此将浅谈小学六年级文言文教学策略。
【关键词】六年级;文言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9-043-02

        国学经典之所以可以流传至今,是因为它所展现的中华文化魅力,它自身浓厚的文化底蕴,是历代圣贤智慧的结晶,文言文是其主要的表达方式,所以需要学生重点学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离不开我们的学习和传承,所以老师要注重对于文言文的讲解,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经典的理解。本文将在分析小学六年文言文教学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浅谈如何提高文言文的学习效率。
        一、文言文教学现存的问题
        1.忽略学生主体地位
        文言文与现代白话差异比较大,学生接触时间较短,自身的语言理解系统没有发展完全,所以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老师会注重自身的作用,一字一句给学生进行讲解。逐字逐句的讲解方法是大多老师采用的方法,老师认为这样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文章,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在一定意义上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被迫地接受知识,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自己没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在晦涩难懂的文言文学习过程中注意力容易走丢,课堂效率低。
        2.教学方式单一无趣
        学生位于小升初的衔接阶段,自身的思维能力不断发展,需要的文言文课堂是丰富多彩的,启发式的教学。课堂教学方式多样,才能使他们更好的参与,所以老师应该好好备课。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每篇文言文的三维目标,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展开教学活动。但是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老师因为教授班级比较多,自身压力比较大,加上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教案资源丰富,为老师提供了一条便捷之路,所以老师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草率设计,完全的填鸭式教育,无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老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认真设计文言文课堂的流程,它们应该是独特的,不重复的,具体生动的。
        3.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引导者,所以文言文的学习还是需要学生自身主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多学生都缺乏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因为他们觉得文言文的朗读记忆都比较晦涩,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交流也不需要,所以不需要重视,自己也不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学习,所以学习效率不佳。
        二、文言文教学的提升策略
        1.注重学生诵读
        诵读是文言文学习一种很重要的方法,它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提升学生的语言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诵读文言文是学生与经典的对话,可以更好理解文字的优美,感受作者的创作意图,所想表达的中心思想,从而感悟其中的智慧。文言文的断句与现代白话的断句形式不同,学生处于小学阶段,对于刚刚接触的文言文不能很好地断句,就会乱读,不能把握文章的节奏,这样更不能体会文章背后的内涵,会对后面的学习造成困扰。所以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老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加深对文言文的学习,了解不同类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诵读方式,引领学生进行有效的诵读,促进学生的语言素养发展。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生僻字,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逐渐形成良好的语感,不断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感受文字背后的魅力,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
        2.引导合作探究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学生要主动参与文言文的学习才能提高文言文的学习效率。文言文的学习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这篇文章每句话的意思,这也是学习的难点。学生在诵读后会大致了解这篇文章是关于什么方向的,但是具体的内容需要老师帮忙引导,所以老师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针对难点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大胆猜测文章的意思,要鼓励学生进行猜测,给予他们参与课堂的空间,同时给予他们思考讨论的时间,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自己摸索印象会更加深刻,这样可以提高他们对文言文的学习效率。以文章《陈太丘与友期》为例,有一句话“下车引之”,理解这句话重点在“引”字,所以可以让大家重点讨论“引”的意思,学生可能会理解为引导,老师可以给予他们一点提示,拆字法,引导他们得出在这里的意思是拉,加深他们的学习印象
        3.强调学生背诵
        文言文的学习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是就是需要学生背诵,通过背诵加深他们对于文章的理解,不能让学生学了之后就结束了,这样文言文的学习是无法取得进步的,只有见得多了,背得多了,学生才会得多。所以在日常的文言文教学结束后老师要注重学生的背诵,检查他们的背诵进度,增强他们的文言文素养,才能出口成章,提升语文素养。
        结语:
        文言文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老师和学生进行长期的努力,老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参与课堂,通过诵读奠定基础,大胆讨论文字含义,背诵记忆经典之作,逐步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增强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钱琪瑶. 浅谈小学语文古文教学优化策略[J]. 教育界(基础教育), 2019, 000(001):P.91-92.
[2]吴丽娜. 浅谈小学语文文言文的教学策略[J]. 数码设计(下), 2018, 000(005):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