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13日雷雨冰雹天气总结

发表时间:2020/10/14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16期   作者:盖晓光1 甄淑红1 刘英杰2
[导读] 本文首先概述了本次天气实况,并重点天气形势、中尺度天气系统、卫星云图等多个角度针对探讨了本次雷雨冰雹过程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评价与总结了本次强对流过程的预报经验,仅供参考。
        盖晓光1    甄淑红1    刘英杰2
        1.临沂国际机场有限公司  山东临沂  276000
        2.临沭县气象局  山东临沭  276000
        
        摘要:2018年6月13日山东部分地区出现一次雷雨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过程,对当地民众的日常生活与工农业生产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基于此,本文首先概述了本次天气实况,并重点天气形势、中尺度天气系统、卫星云图等多个角度针对探讨了本次雷雨冰雹过程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评价与总结了本次强对流过程的预报经验,仅供参考。
        关键词:雷雨;冰雹;低压;冷涡;雷达回波
        
1天气状况概述
        2018年6月13日,山东等地出现大面积雷暴大风和冰雹天气。本场于1137(utc)至1140、1150至1332经历了一次雷雨过程,其中1156本场闻雷,1317结束,大风于1023开始,1040结束,最大风速达19m/s,此次降水量相对较小,为5.7mm。
2成因分析
2.1天气形势
2.1.1地面形势
    2018年6月12日23时由地面天气形势图可见(图略),自内蒙古北部至华北北部、河套一带有一冷锋南下,本场位于该锋面前部;13日05时华北、山东西部出现闭合性低压中心,本场位于其底前部,随后该低压中心持续发展,13日20时减弱消退。
2.1.2 850hpa天气形势
        850hpa华北北部有一闭合的低压中心,槽线自华北北部延伸至山西、陕西南部,槽线前部有暖中心存在,本场位于高压脊后,低压槽前,西南气流。
2.1.3 700hpa天气形势
        700hpa日本北部有一低压中心,槽线位于日本东部,华北北部有槽线存在,本场位于入海高压后部,低压槽前,西南气流。
2.1.4 500hpa天气形势
        500hpa日本海有一深槽,华北北部有一闭合低压中心,并有冷空气南下。 本场位于该低压中心槽前,偏西气流。
2.2中小尺度系统天气分析
2.2.1中小尺度天气条件分析:
        高空500Hpa,在日本海有一深槽,在东北南部-华北有闭合低压中心,并配合有冷中心,有冷空气南下。高空冷涡是深厚的辐合系统,有利于底层暖湿空气抬升,为其提供了动力机制。
        700Hpa和850Hpa,高空槽东移入侵前,山东半岛为暖中心控制,当日本场最高温达37.8℃,对流旺盛,午后可观测到大量的cu、Tcu。高空槽东移冷空气入侵后,中层以下有浅薄的热低压和西南气流输送,容易使不稳定加强,造成对流天气。
        中低层两层在华北平原-山东半岛西部有槽线和切变存在,山东东部地区处于槽前,西南低空急流风速最大区也正是降水和风速均较大的区域。
2.2.2卫星云图
    从云图上看此次过程是典型的高空冷涡引起的雷暴,雷暴云亮度很大,云区位置与雷达回波的位置基本一致,但是比雷达回波区大得多。1015山东半岛已经被雷暴云团覆盖,1145尾部出现消散迹象,1245云团消散明显。


2.2.3雷达回波
        1800茶山以北沂南莒县一带已经有强对流天气,其后强对流天气向南继续生成,整个强对流天气系统并向东移动。1136本场开始有少量的雷雨云,1236 强对流天气系统尾部开始自西向东影响本场,强度减弱,1317雷暴基本结束。
3预报检验评价
        0918、1221预计11-14本场有短时雷雨大风;答复咨询时预计本次晚上七点到十一点会有中雷雨影响,并答复本场无冰雹。当时主要考虑整个天气系统自西向东移动,强对流天气偏北,到达本场时间基本在晚上七八点左右,且由于到达时间已经为晚上,能量不如白天强,因此没有考虑冰雹。实际情况本场下午六点半左右就开始出现大风,但是降水一直到七点半左右才出现,且降水量较少。
4预报经验总结
4.1预报思路分析
        本此预报能够根据天气形势预判本场会出现雷雨,根据低空急流和上下层一致的上升气流区预计本场会出现较强雷雨;上游地区雷雨出现时候,根据引导气流和雷雨单体预判到了其未来移动路线。但疏忽了阵风锋对本场的影响。
4.2预报难点分析
        1800雷达图上就可以发现茶山南部出现了阵风锋,随后一直南压。但当时以为只是雷达扫射角度不同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并未引起重视。
4.3预报经验体会:
        (1)此次降雹是典型的高空冷涡型。据统计,雹区多出现在冷涡的东南象限,距冷涡中心7个纬距的范围内,影响我国降雹的冷涡中心一般在贝加尔湖和蒙古人民共和国一带生成,以后向东南方向移入我国。这种冷涡可分成东北冷涡、蒙古冷涡、西北冷涡。主要影响地区在100°E以东,35°N以北(本场118°35′40.1″E,35°2′55.9″N)。
        一般来说,凡是强冷锋入侵区;正涡度较大区;对流层底层的槽、切变、 低压中心等辐合系统与高空槽前辐散场叠置区;高空急流与低空急流“汇合” 和交叉区;垂直风速切变较大区等,都是有利于造成冰雹的形势。
        (2)冰雹多出现在初夏或初秋(本场多出现在5、6月份),这是因为冰雹都发生在零度层和-20℃高度适宜的情况。适宜降雹的零度层高度一般在四千米上下,这个条件初夏或初秋最容易满足。盛夏期间零度层太高,也难以产生降雹。-20℃层的高度一般在400hpa等压面高度附近或以下有利于成雹。一般来说-20℃层与0℃层之间厚度较小,有利于产生冰雹。
        (3)平时分析天气很容易忽略阵风锋。阵风锋(雷暴外流边界)是雷暴外流冷空气,在近地面的底层向外扩展,与单体运动前方的暖湿气流交汇而形成的温压湿风的不连续面,该不连续面导致电磁波折射指数突变,在雷达图PPI图上出现的一条细长的带状回波(窄带回拨)。常与地面强风和低空风切变相对应。
        
        参考文献:
        [1]王晓骞.宜春市2018年3月15日天气过程技术总结[J].吉林农业,2019(8):105.
        [2]吴娟.“8.17”雷雨、冰雹过程天气分析[J].四川气象,2003(1):42-44,47.
        [3]李晓鸥,张帅,刘青等.沈阳地区一次大雨预报技术总结[J].吉林农业,2019(23):106-107.
        
第一作者简介:盖晓光(1990年10月—)男,汉族,本科,助理工程师,从事民航气象预报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