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防雷检测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思考

发表时间:2020/10/14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16期   作者:樊星1 黄晓露2 赵江1
[导读] 为了更好地组织防雷防静电接地测试工作,对测试过程实现全面管控,保证测试质量,提高被检测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本文针对防雷检测中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给出了对应的措施和方案。
        樊星1  黄晓露2  赵江1
        1.新疆金锋华云气象科技有限公司  新疆乌鲁木齐  83002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  新疆乌鲁木齐  83002
        摘 要:为了更好地组织防雷防静电接地测试工作,对测试过程实现全面管控,保证测试质量,提高被检测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本文针对防雷检测中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给出了对应的措施和方案。
        关键词:防雷检测;问题;措施

        雷电灾害是自然界十大灾害之一,具有突发性、偶发性、不确定性、破坏性、选择性及局域性等特点,其危害主要分为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会引起森林火灾、造成油库等易燃易爆场所燃烧和爆炸、高科技电子设备失灵和损坏及人员伤亡等。雷击是生活中存在的严重隐患,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巨大影响,因此加强雷击防范十分重要。
1 防雷检测现状及认知
1.1  防雷检测的转变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科技不断进步,各种电子、微电子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个生活与生产领域,极大的便利了生活、提高了生产,但这些系统和设备非常灵敏,耐过电压能力低,雷电灾害所引发的电磁效应和热效应轻则对电子设备造成干扰,重则使电子设备永久性损坏,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影响。
        雷电灾害的受灾面从电力、建筑这两个传统领域发展到计算机、石油化工、易燃仓储、金融银行、通讯枢纽等与高新技术密切相关的领域,现代防雷技术包括防直击雷和防感应雷两部分,即铺设内部防雷装置和外部防雷装置。 而现代智能建筑使用了计算机、通信设备、电子电力装置等电子信息系统,所受到的雷电灾害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直接雷击、雷电电磁脉冲、地电位反击等,因此要同时采用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电子时代的防雷检测已由防直击雷转变为综合防护,对防雷检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  人们缺乏防雷意识
        人们对防雷的观念大多停留在防直击雷上,认为防雷检测就是为了避免雷电流产生的跨步电压接触电压产生的人身伤亡及雷电流直击引入设施所造成的火灾爆炸等事故,除此之外,雷电会产生感应耦合过电压及感应过电压,从而造成电力或电子系统失灵与故障。
        为了使人们对雷电灾害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应当加强雷电灾害宣传,可开展相关讲座,分发防雷知识小手册,在3.23气象日及5.12防灾减灾日开展“防电知识进校园”或“防电知识进社区”的活动,还可举办“雷电知识竞答”竞猜活动、“防雷连环画”书画比赛等,使人们提高有关防雷的求知欲并扩大防雷知识面。也可邀请受检单位人员参观学习,既能提高相关人员的防雷意识,也能在检测期间更好的与受检单位人员配合工作。
2 防雷检测的基本流程及注意要点
        防雷检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检测阶段,出具及交付检测报告阶段,每一个阶段都需认真准备。在防雷检测过程中,存在一些需注意的要点,下文就这些要点进行阐述。
2.1  准备阶段
        在准备阶段,检测人员应早已熟悉防雷检测相关的规范要求,能够熟练的使用检测仪器,并且确保检测仪器年检合格并可正常使用。外出检测前应提前准备好检测所需的相关仪器,做好仪器的出库入库登记。在检测前,检测人员需根据受检单位的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是故的可能性和后果,分析判别其建筑物的防雷类别,按照防雷类别所对应的防雷规范要求,制定检测方案,出发前要确保现场环境及天气条件允许正常检测,如天气不佳应放弃检测。检测人员应提前与对方工作人员沟通,确保检测期间有安全陪护人员,并提前穿戴好静电防护场所所需的绝缘鞋、安全帽、绝缘手套等装配。
2.2  检测阶段
        在检测阶段,现场检测员应仔细勘察现场环境,详实地了解现场各处土壤电阻率,察看建筑物设施及周边环境,获取信息及相关资料收集时应认真与受检单位沟通。并依据现场检测的实际情况按照规范使用检测仪器,实测数据应认真填写,其中包括:受检单位全称及地址、受检单位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受检单位防雷类别、检测日期、检测人员姓名、经纬度、温度、线阻、使用仪器编号、防雷装置平面示意图等。原始记录中所记录的检测项目应与现场一致,数据真实,附图、附表应清晰,意见或结论需准确。记录时要做到字迹整洁、 易于辨认、用语规范。检测后,检测人员及现场负责人需在原始记录表上进行签字。
2.3  出具及交付检测报告阶段
        在出具及交付检测报告阶段,检测工作结束后,在获取各项相关资料之后,报告填写人应尽快出具报告,报告编写应做到仔细周密,如果编写人未参与勘察检测,应对现场检测人员进行工作对接。不同行业的项目应采用最适用的报告版式。

报告应严格依照原始记录进行填写,不得任意删减或增加有关内容,确保报告的真实性、科学性及客观性。报告应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批并加盖公章后方可发放给受检单位。对于不合格单位,检测报告中需明确不合格项目,告知对方单位进行整改,并于整改后进行复检。检测报告应以电子版和纸质两种方式存档,原始记录以纸质存档,并作为用户档案保存两年。报告发出时应进行登记,并由报告接收人签字确认。
3 防雷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3.1  防雷检测的安全性需提高
        检测人员在对一些存放危险物品的易燃易爆场所、生产化工产品的企业进行防雷检测时,如不注意,会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前期的准备工作很重要。 检测前应提前发放静电防护场所的安全带、安全帽、绝缘电工鞋和绝缘手套等安全防护装备。防雷检测应具备相关应急预案,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岗位应急措施的培训。检测人员有权制止危及安全的违章操作,有权拒绝在安全无保障的情况下检测。检测前应要求受检单位配备一名经过培训的专职人员配合检测。
3.2  检测报告需规范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T21431-2015中给出了防雷装置检测业务表格的样式,对检测报告的编制给出了一定的要求,但该规范仅适用于建筑物防雷装置的检测,铁路系统、地下高压管道等并不适用。
        不同的检测场所需参考与之相应的规范,对报告中的检测内容进行调整,并制作与之相对应的防雷装置检测原始记录表,从而将检测报告及原始记录规范化。检测报告中应需明确检测机构的相关信息,如单位名称、地址、检测资质编号、检测资质等级等,并附有检测单位的资质扫描件及单位简介。检测报告内容应包括受检单位的防雷类别、检测时使用的仪器名称、引用的相应规范标准、受检单位的本次检测时间及下次检测时间等,并注明检测人员、校核人员、签发人员。
3.3  人才培养体系需加强
        我国防雷事业相比欧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但发展成就令人瞩目,其中对防雷人才的贡献功不可没。为切实有效的开展防雷检测工作,保证防雷检测结果的科学性与客观性,应开展相应的防雷培训,让检测人员学习最新的防雷检测规范及与防雷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并进行定期理论与实践考核,确保检测人员能够熟练掌握防雷检测相关法律法规、雷电防护基础理论知识和防雷检测操作流程及技术方法,从而提高从事防雷检测专业技术人员服务水平,保证防雷事业的正常稳定持续发展。
        《中国气象局令》第31号自自2016年10月1 日起施行,符合条件的单位均可申请防雷装置检测资质,很多受检单位提出招标,一些大型受检单位也会委托专业招标公司为代理进行招标,投标文件的编制需要一定的专业性,检测人员不仅需要相关的防雷检测知识,更需要对标书内容及要求熟知了解,例如招标文件中的参选报价具体要求、技术条款偏离表、防雷检测作业方案等方面,都需检测人员学习并理解。
3.4  防雷档案管理需完善
        检测接待办公室墙壁上应挂有公示牌,公示内容应包括检测机构单位简介、检测单位所有的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证、检测单位管理制度、检测相关法律法规、检测最新收费标准及检测流程示意图等,让受检单位人员对防雷检测有更加清晰明确的认知,做到检测标准化、收费透明化。
        仪器设备应具有独立的保管场所,专柜存放专人保管,检测仪器需定期进行校准,检测人员使用仪器时需填写出库入库单,确保仪器的有序管理及正常使用。
        防雷档案不仅包括受检单位检测报告的存档,还包括检测单位的组织机构情况表、岗位设置及职责简表、专业技术人员档案、仪器设备清单及管理制度、质量管理手册、合同管理办法、安全检测制度、档案管理制度、检测作业指导书等。其中质量管理手册、安全检测制度及检测作业制度书所有检测人员应人手一本,并熟知其中内容。以上所有档案都应专柜存档,方便存取。
4 结语
        防雷检测能够有效减少雷电事故造成的损失与影响,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针对防雷检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及探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只有仔细总结不断回顾,发现检测中存在的隐患与不足,从而完善检测工作,最大限度的保护人民经济财产与人身安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T21431-2015)[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5-09-11:(56pp)
[2]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11-03:(189pp)
[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2)[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06-11:(140pp)
        
第一作者简介:樊星(1992—) 女,汉族,新疆乌鲁木齐人,本科 学士学位,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气象防灾减灾及防雷装置检测研究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