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抽举升工艺配套研究与应用

发表时间:2020/10/14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16期   作者:李金斌 贺志峰 刘浩 王浩承 沈继军
[导读] 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近年来发现的低致密油藏具有埋层深、能量低、渗透性差等特点。常规开发工艺中使用的抽油泵无法适应其对泵挂深度的要求(常规抽油泵一般适用泵挂深度在2500米以内)。
        李金斌 贺志峰 刘浩 王浩承 沈继军
        江苏油田采油一厂 沙埝采油管理区 副经理
        江苏油田采油一厂 沙埝采油管理区 副经理
        江苏油田采油一厂 沙埝采油管理区 技术员
        江苏油田采油一厂 工艺研究所 工程师
        江苏油田采油一厂 兴化采油管理区

        摘要:
        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近年来发现的低致密油藏具有埋层深、能量低、渗透性差等特点。常规开发工艺中使用的抽油泵无法适应其对泵挂深度的要求(常规抽油泵一般适用泵挂深度在2500米以内)。在深泵挂的情况下,容易出现泵漏失量增加、阀副损坏、阀罩断裂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研制一种深井泵,采取配套举升工艺,能够大幅度延长检泵周期。
关键词:深井泵  耐高温井下工具  检泵周期  举升工艺
前言:对于埋层深、能量低、渗透性差的低渗、致密油藏,需要使用深泵挂开采,普通抽油泵无法满足正常的生产需要,造成检泵周期短,作业成本高。为此研制深井泵并采取配套工艺,满足油田生产需要。
1、油田现状
        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油井井况日益复杂,对常规泵(特别是小直径抽油泵)生产带来不利影响,以联盟庄、许庄为例,大部分为致密岩性油藏,同时埋深大,接近或超过3000m。
在深泵挂的情况下,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①抽油泵泵筒耐压达不要求、阀球阀座损坏以及柱塞阀罩流道连接筋发生断裂,造成泵寿命短。
②泵筒内外压差大,漏失量大;同时冲程损失大,造成泵效普遍较低;
③杆管偏磨、断裂严重,免修期短;
④悬点载荷大,部分抽油设备接近满负荷运转。
        为此开展小泵深抽工艺研究,通过研究分析,研制了深抽泵并研究了一系列深抽泵配套工艺解决以上问题。
2、配套工艺技术
        (一)深井泵选择
        由于深度较深,在满足泵深和油井产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小泵径、长冲程和低冲次。根据油藏配产情况,考虑小直径泵下入深度大,最大悬点载荷小等优势,深抽泵优选:泵径Φ32mm,冲程4.2-5.1m,冲次3-6次/min。
        (二)深井泵的研制
        耐高压深井泵:针对常规泵加深后经常出现的柱塞开口阀罩流道连接筋断裂失效、阀副(阀球、阀座)损坏失效、抽油泵零件失效损坏几率增大、泵效降低(一般在30%以下)等系列问题。我们对常规抽油泵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改进:
        (1)常规过桥泵泵筒上下端都固定在油管上,改进后的深抽泵泵筒下部通过接箍固定,泵筒上部不固定,上部在油管内的井液中悬浮,柱塞上部的泵筒内外液体连通,柱塞上部泵筒内外压差为0,从而不会造成常规抽油泵由于泵筒内胀(2800米泵深情况下常规泵泵柱塞上部筒内外压差最大可达28MPa)所产生的漏失量增加的现象。即该结构能够在加深泵挂的情况下,保证抽油泵的间隙漏失不会有较大增加,且不用增加泵筒壁厚及强度,节约成本。
        (2)深抽泵采用氧化锆陶瓷凡尔代替现有的固定凡尔和游动凡尔,该凡尔具有高韧性、高强度、高硬度和高耐磨性,可显著提高抽油泵的稳定性,有效避免因阀副损坏造成的作业维护,大幅延长检泵周期。
        (3)重新进行柱塞结构设计,改善了开口阀罩的受力状况,在柱塞开口阀罩内不装阀球,只起液体流通通道作用,不再承受阀球撞击力,改善了柱塞开口阀罩的受力状况。游动凡尔采用双闭式阀罩结构,在柱塞上下部各连一个闭式阀罩,有效的避免了柱塞开口阀罩流道连接筋发生断裂失效。


        配套工艺设计
        (1)抽油杆优化设计
        较深的泵挂对配套的抽油杆组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为延长检泵周期,提高杆组合举升的可靠性,根据井况原油物性的不同选用不同的杆组合:
        通过杆组合强度校核可以得出,当应力范围比,在0.87-0.89时,∮25mmD级杆与HY级杆四级组合在Φ32mm×5×6×2500m工作制度下不应超过2500m;
当应力范围比,在0.7-0.75之间时,HY级杆四级组合在Φ32mm×5.1×6×3000m工作制度下可以应对3000m泵深。
以中低孔-特低渗储层花26-18,花深X1-1井为例:
花26-18在工作制度为Φ32mm×5×3×2700时,PL值均在0.7以下,最大最小悬点载荷在分别是97.58KN、59.48KN
花深X1-1井在工作制度为Φ32mm×5×3×3200时,PL值均在0.75左右,最大最小悬点载荷分别是115.21、73.67KN,满足生产要求。
        (2)油管组合设计
        1.油管选用
         油井在实际生产中,油管不仅受到静载荷,而且受到动载荷作用,考虑油管在复杂井下环境下的寿命,直接影响检泵周期,经过对比筛选,优选使用N80油管。在系数N=2时,N80平式油管最大下入深度2526m;加厚油管下入深度3394m。为节约成本,考虑油井结蜡和交变载荷影响,我们选用平式+加厚油管组合的方式:
        泵挂2400-2600m:Φ73mm N80平式油管
        泵挂2700-3000m:Φ73mm N80加厚+平式双级组合油。
        根据优化结果,在泵挂较深的20余口井采用上部加厚、下部平式双级组合油管,联3-4井应用了内衬加厚油管。
(3)耐高温井下工具
        随着埋深的增加,部分油井原始地层压力较大,地层温度较高,使得井下工具必须耐高温高压。
        以徐闻X6为例,根据地层测试资料,徐闻6块流三段储层原始地层压力36.96 MPa,压力系数1.09,地层温度137.1℃,地温梯度3.32 ℃/100m;涠三段储层原始地层压力27.62 MPa,压力系数1.01,地层温度117.6℃,地温梯度3.29 ℃/100m。根据工艺需求该井跨隔开采:跨隔工具均选用耐高温工具:
        耐高温桥塞型号:QSB-114-50桥塞(耐温150℃、耐压50MPa);
        耐高温封隔器型号:PT封隔器(耐温150℃、耐压35MPa)
        传统防偏磨接箍为尼龙材质,在高温条件下,会发生软化防偏磨失效。针对高温高压深井优选陶瓷抽油杆扶正器。
3、配套举升工艺
        优选14型游梁式抽油机在联38-1井、联38-2井、花深X1-1上进行了应用,最大举升载荷达到了12t,优选的16型塔架式抽油机在联38-5井应用,目前最大载荷10t,预计能承受最大载荷16t,为进一步加深泵挂以及深井下泵深抽提供了设备保障。
        14型游梁抽油机配套应用
        14型游梁机可以进一步提高抽油机承载能力。针对联38-1 、联38-2、花深X1-1井泵深为3000m左右,进行研究应用,提高满足了生产要求。
16型塔式抽油机配套应用
        针对联38-5井泵深接近3000m进行引进应用,为满足生产要求进一步加深泵挂,引进应用16型塔式抽油机。技术优势:
①节能:电动机启动电流较小,吨液提升百米有功耗电节电30%以上。②实现冲程冲次无级调节 ,增加泵充满程度 。
        深抽泵及配套工艺应用效果分析
        目前我厂深抽工艺配套应用19口,生产情况如下表所示:应用最深的油井是,花深X1-1,联38-1井和联38-2井,下泵深度达3200米。花深X1-1井2012年12月26日投产,最大载荷103.1KN,动液面2887米;联38-1井2012年2月25日投产,最大载荷97.3KN,动液面2753米。联38-2井2012年7月1日压裂后投产,生产正常,最大载荷103.4KN,动液面2641米。
        总结
1)目前油田小泵深抽井技术主要采用常规举升工艺,存在泵效普遍较低、免修期较短、部分抽油设备接近满负荷运转等问题;
2)研究及应用的14型和16型抽油机能有效地提高承载能力;
3) 优化配套抽油杆组合,最大限度减小悬点载荷,使杆组合在合理的应力范围内正常生产;
3)研究及应用的N80加厚油管能较好提高抗压抗拉强度;
4)研制的深井泵可以有效提高抽油泵抗压抗弯曲性能,同时降低抽油泵漏失;
5)2012年以来该工艺技术共应用20余井次,均未因井下工具故障作业,平均检泵周期250天以上。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