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宪玲
(黑龙江农垦科技职业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431)
摘要: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能提高高职院校教学、科研等管理工作效率,完善学校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学校信息化水平。据调查,目前,我国本科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速度较快,但是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进度还比较缓慢,严重影响学校改革创新发展,通过对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现状的深入分析,发现有关问题,并提出可行针对性措施,促进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快速发展,为师生提供更好资源服务。
关键词: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研究;
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主要包括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数据库建设、资源建设、业务逻辑平台以及统一门户建设等内容。数字化校园建设能整合校园资源,提升资源时间和空间维度,更好地为师生提供资源服务,能提高学校教、科、研、管效率,促进学校创新发展。目前,本科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进度较快,已取得显著成果,并涌现出以浙江大学等为代表的智慧校园建设,标志数字化校园建设已经迈向智慧校园更高层次。而高职院校作为高校重要部分,数字化校园建设进度却比较缓慢,大部分高校还处在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已经严重影响学校改革发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现对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研究有关针对性对策,以促进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提速,走上健康、快速发展之路。
1 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
1.1 不够重视
很多高职院校是近十年左右由中职学校合并或者升格而来,学校当前最重的任务是办学规模、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教学楼、宿舍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导相对比较重视这些工作,对数字化校园建设重视往往不够,未能组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或者没有设置有力的执行机构,这在一定程度影响了数字化校园建设。
1.2 规划欠妥
数字化校园建设内容很多,层次复杂,属于前沿信息技术应用,必须制定建设规划并经再三论证方能实施。而高职院校由于领导组织机构不够完善、执行机构不力、缺乏有关技术人员等原因,在数字化校园建设时,没有编制科学的建设规划,或者照搬本科学校及其他高职院校建设模式,导致出现数字化校园部分内容重复建设、系统不能协调使用、形成信息孤岛等问题,严重影响数字化校园后期建设提升。
1.3 资金短缺
随着国家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虽然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有关高校信息化的政策文件,给予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一定资金支持,但是杯水车薪,数字化校园建设不是一蹴而就,需要长期、分阶段投入,资金需求量较大,单靠政府下拨资金远远不能满足建设需要,而高职院校学校招生规模不大,资金来源有限,虽然想搞数字化校园建设,也已心有余而力不足。
1.4 缺乏有关技术人员
数字化校园建设内容专业技术性强,必须有一批专门的计算机专业人才队伍,方能确保建设进度和质量,而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在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方面建设力度不够,一是严重缺乏专业信息技术工作人员;二是各管理部门、二级学院没有设定专门信息管理员或者熟悉计算机技术操作人员,影响了数字化校园建设全面开展。
2 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有关对策建议
2.1 领导重视,编制建设规划
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数字化校园建设,按上级有关文件要求,成立以校党委书记、校长为顾问,分管校领导为组长的领导组织机构,并设立独立的信息中心(网络中心)管理部门,专门负责数字化校园的具体实施。数字化校园建设有关领导组织机构或执行部门应在充分调研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借鉴本科院校先进经验,综合各部门、各校区需求意见,本着分批、分层的原则,制定科学的建设规划,建设规划特别是规划中有关技术架构、数据建设标准等必须经过技术论证,或咨询有关专家意见确定,确保规划符合高职院校自身需要、符合学校长远发展规划,防止数字化校园建设少走歪路。
2.2 分层确定数字化校园技术架构模型
为防止数字化校园建设分散以及缺乏逻辑性,高职院校应组建技术研究团队根据学校资金情况、教学模式、实训环境要求以及管理部门需求等确定数字化校园技术架构模型,并对架构模型进行合理分层,根据师生、部门需求以及分阶段发展规划,确定架构模型中每层建设内容,并指出哪些属于必建项目,哪些属于可建项目,以及确定项目先后层次关系。同时要确定技术架构模型中各项目的技术标准、业务逻辑结构等。技术架构模型要经技术专家论证,科学合理,方可实施,实施过程要跟根据具体环境以及资金情况不断调整。? 2.3 制定数据标准,建设数据中心
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应该吸取部分本科院校建设经验教训,即在数字化校园全面建设之前,没有注重数据标准制定、数据中心建设,而出现的系统平台不兼容、信息孤岛、系统信息资源不能互通互享等问题,严重影响数字化校园平台的全面使用。因此,高职院校要根据各部门、各二级学院的数据需求情况,科学设计各应用系统的数据库,并编写基础数据信息编码集,包括用户群体、部门、科室等编码规则。同时还应编写标准体系规范,包括业务标准、技术规范等。要确保个系统数据信息的技术有效汇总使用以及互通互享,还必须加强数据中心、数据集成、云计算平台建设,并由信心化部门统一负责管理,定期开展海量数据挖掘和分析工作,形成有效的数据信息,供管理部门决策使用。
2.4 筹集建设资金
再好的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如果没有建设资金,也是海市蜃楼,一句空话。高职院校应想方设法,以合理途径争取建设资金,确保数字化校园建设得以实现。除了争取政府拨款,还应采取校企共建的模式,争取学校合作企业单位投入建设资金,对筹集到的建设资金应按照分批、轻重缓急、技术可行的原则进行投放,不应盲目一次投入,因为数字化校园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加上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建设规划有可能随时调整,如果一次投入资金过多,而信息技术设备容易过时,贬值很快,容易造成建设资金浪费。
2.5 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为确保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稳定性和后期基础设施、系统平台的正常运营管理,高职院校应该建立一批高水平的信息化专门人才队伍,包括信息化部门技术人员以及各部门、各二级学院信息员。应采取招聘引进、专题培训等方式形成一批稳定的专门负责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技术人员,由他们技术指导各部门、各二级学院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各部门、各二级学院应指定专人(信息员)负责收集数字化校园建设需求、采集数据等工作,并保证信息员队伍的稳定性。技术人员应定期对各信息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学校应保证技术人员及信息员有关工作待遇等,实现技术留岗,待遇留人。
2.6 全体师生共建
数字化校园建设虽由校领导主抓,信息化建设有关部门牵头进行,但是有关系统平台是供全校师生使用,旨在方便全体教师和学生,为师生用户提供更好的资源服务。因此,在开展数字化校园有关项目建设时,一定要多听听广大学生以及全体教师,包括行管、任课老师、教辅人员、实验员、临聘人员等人员的需求意见,使得数字化校园能接地气,系统平台能够真正为师生所用,让师生用得放心、用得舒心,如果在购买系统平台时没有征求师生意见,有些功能模块用起来很麻烦很费劲,则将普及困难,有可能停用或放弃部分系统模块的使用,甚至不得不重新购买,从而浪费建设资金。
3 结束语
高职院校要利用前沿信息技术,结合自身特点、需要,努力建设高水平的数字化校园,以整合学校资源,为师生提供更好的服务,进而提高学校教、科、研、管效率,实现学校快速发展、创新发展、超越发展。
参考文献:
[1] 林昆.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研究与思考[J].软件,2013(7).
[2] 顾伟正.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现状和展望[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7).
[3] 郭志银.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