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工程建设本质安全的主要内容及重要意义

发表时间:2020/10/14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16期   作者:吉鹏
[导读] 安全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保障。
        吉鹏
        国网山西省新绛县供电公司,山西 运城043100
        
        摘要:安全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保障。一直以来,囯网濮阳供电公司坚决贯彻濮阳市委市政府和国网某省电力公司党委决策部署,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安全工作的重点与思路,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深刻认识安全发展的重要意义,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落实安全责任,推动本质安全提升,为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贡献力量。
关键词:本质安全;内容;特征;意义
引言
        电力作为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能源,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电力行业作为高危行业之一,安全生产具有2个明显特征:①电力生产的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极具潜在危险性,对生产人员的人身安全构成很大威胁。②电力生产是集发电、输电、配电、用电为一体的复杂系统,各个环节同步进行、相互衔接、交互影响,任何一个环节运行偏离了正常都可能影响到其他环节的安全,甚至导致整个电网瘫痪。因此,电力企业如何将创建本质安全管理体系与安全管理现状相结合,是需要深入研究的主要内容。针对电力企业如何建立本质安全型安全管理体系进行研究,探讨工艺设备、遵守规章及安全文化在本质安全管理中的重要性,有针对性地加强设备管理、落实安全责任制、构建和谐安全文化等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有效地控制电力生产事故发生。
1.本质安全的基本内容
        质安全理念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自20世纪中叶以来逐渐成为许多发达国家的主流安全理念。本质安全原意是指“相对于依靠人的管理实现的安全、工艺过程、机械设备、装置等生产条件的安全才是本质上的安全”。通俗地讲即给予设备、设施和生产工艺本身具有自动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功能,或是即使操作者操作失误,也不会发生事故或者伤亡。
2.本质安全的基本原理
        现代安全管理的终极目标是实现系统的本质安全。根据人类对事故成因的认知水平将本质安全分为3个阶段:Ⅰ型本质安全阶段,即基本安全阶段,主要指标:技术、设备可靠,环境安全;Ⅱ型本质安全阶段,即规范安全阶段,主要指标:达到行为规范、技术规范、管理规范、法律规范;Ⅲ型本质安全阶段,即文化安全阶段,主要指标:实现人的安全理念、生产系统、安全系统、管理系统、信息传输系统的高度和谐。由此可见,本质安全的创建可以通过整合基本安全、规范安全以及文化安全来实现,它们之间具有复杂的交互作用关系。
3.电网工程建设本质安全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
        3.1电网工程建设的全生命周期特征
        电网施工建设一直是安全事故的高发区,其客观上是由于电网工程建设中的基本特征决定的。首先,基于城市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实际上电网工程建设工作的任务量较大,工作覆盖面较广,因此施工周期长,导致安全监管困难;其次,施工环境复杂,特别是施工工程的自然环境复杂,工程交跨河流、道路、街道以及人群密集点较多。同时,施工工程建设过程中安全监督管理岗位多由单人任职,且存在“一人多管”现象(即一个安全监督管理员同时负责多个电网施工项目的安全生产工作),且施工建设人员的流动性较强,使得生产现场到岗、到位的安全监督管理实施困难。另外,施工流程繁琐,且受季节性变化如“春潮困倦、夏暑热台风、秋冬霜冻冰雪”等影响较大,施工工作人员容易在思想上松懈,施工环境容易达不到要求;这些都给工程施工建设工作增加了不小的难度;最后,施工项目小、数量多、工期紧,各个施工环节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旦其中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工作马虎或者所使用的材料质量出现问题,都会引发安全风险,造成电网运行的故障问题,需要电力公司引起高度重视,并积极研究相应的解决对策。


        3.2新形势下科学开展本质安全管理工作的作用
        现阶段,电力公司想要取得与时俱进的发展,就必须要了解落实本质安全理念的重要作用。结合电网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本质安全管理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安全发展理念的必然选择,践行“六个力量”的必然要求,是必须牢牢扛起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开展本质安全管理工作符合国家对电能传输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能够满足受众的基本用电需求,提高受众对电力公司工作的满意度,推动公司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为了实现安全管理的最终目标,既需要各级领导有高度的安全责任感,也需要从人员思想教育的角度入手,引导员工树立安全工作意识,制定与公司发展目标相一致的个人工作计划。搞好电网工程建设本质安全管理是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备条件。这就对电力公司内部的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设备管理等工作的质量及效率,有了更高的要求。
4.本质安全阶段:完善管理、行为规范
        4.1岗位标准建立
        建立明确齐备的岗位标准是提升岗位执行能力的前提。这里所称的岗位标准包括岗位职责、工作标准和基本使命。岗位职责是界定岗位应负责的工作范围和具体工作内容;工作标准是指导员工开展工作的基本指南,是衡量岗位工作绩效高低的基本标志,也是确保岗位之间工作协调一致的基础;基本使命反映岗位存在的价值。为什么在建立岗位标准的时候,必须要同时明确岗位的基本使命,这是因为岗位标准建立得再齐备,也不可能把所有的情况都考虑进去,当出现新情况和新任务的时候,员工可以依据岗位价值的判断而自发、主动地完成临时性的任务,这样就可以做到凡事有人负责、有章可循。
        4.2加强安全监督
        充分发挥安全监督职能,严格执行到岗到位监督计划,加强现场违规违章行为查处,严肃查纠各类违章,推动现场作业班组努力争创“零违章”工地。通过“四不两直”检查、联合督导检查等方式,严肃查禁管理性违章、指挥性违章、作业性违章。通过持续开展安全监督检查、考核问责、整改提升,敦促现场作业人员严守安全红线,让安全作业成为习惯。
        4.3积极造就高素质员工队伍
        员工的技能水平决定了生产过程中作业行为是否标准化,技能熟练的员工可以减少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因此,电力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提升尤为重要。电力企业管理者首先应就员工在安全技能培训、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其次开展人员安全能力分析和评价管理,在强化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能水平的同时不断挖掘员工学习应用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的潜力,从本质上提升员工的安全技能水平。不断改进教育培训的形式、内容和手段,在提高员工安全技能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引导员工“做就做最好、扛就扛红旗、争就争第一”,将安全理念入脑入心并严格落实到工作中,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安全生产员工队伍。
结束语
        本质安全型企业是一项理论化、系统化的工程,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在电力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体现和应用。围绕本质安全系统交互性模型,提出了创建本质安全型电力企业的方法措施。创建本质安全型电力企业必须久久为功、常抓不懈、抓出成效,唯有如此,电力企业才能真正实现本质安全。
参考文献
[1]许海鹰.基层电网企业本质安全的实践与展望[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24):214-215.
[2]林勇.推进本质安全建设促进企业安全管理[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9(33):52-53.
[3]孙大雁,郭成功,任智刚,许栋栋,王琦,毕雅静,何奕.电网企业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9,15(06):174-178.
[4]孙德轩,张晓飞,强宝稳,陈志远,王伟.电网企业的本质安全管理战略与策略研究[J].管理观察,2019(12):16-17.
[5]沈祝园,周旸,曹雯.电网工程多元化安全质量预控策略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21):33+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