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颖
国网山西省新绛县供电公司,山西 运城043100
摘要:随着电力公司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对台区线损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对供电所低压台区同期线损精益化管理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低压台区;同期线损;管理
引言
要想减少电能损耗,提高工程质量是关键,要从源头上控制工程质量,提高施工技术和工艺水平,提高施工质量和竣工验收标准。
1概述
台区配电网在输送和分配电能的过程中,由于配电线路及配电设备存在着阻抗,在电流流过时就会产生一定数量的有功功率损耗。在给定的时间段(日、月、季、年)内,所消耗的全部电能量称为线损电能量。台区线损电能量=台区供电能量-台区用电能量。线损电能量和供电能量的比值的百分数就称为线损率,简称线损。从管理的角度分为技术线损和管理线损。管理线损包括的内容主要有计量设备误差引起的线损以及由于管理不善和失误等原因造成的线损。管理线损可以通过规范业务管理等手段降低。
2台区同期线损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2.1健全台区同期线损管理架构
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工负责、协同合作”的原则,明确省、市、县、所四级台区线损管理的责任主体,将台区同期线损管理的责任指标分解到各专业、各岗位,责任到人,构建“责、权、利”一体的台区同期线损管理架构,推进台区同期线损管理与专业管理融合,形成管理合力。
2.2夯实台区基础档案
健全台区关口、分布式电源点、办公用电等考核点计量装置档案,实现台区供(用)电能量计量点“全覆盖、全采集”,深化电能表应用,夯实现场基础档案。充分利用营配贯通成果,做好电网设备台账、电网拓扑、运营数据的共享和贯通工作,建立信息数据维护和治理常态工作机制,保证线损计算数据源的唯一性、完整性、准确性。
3供电所台区同期线损管理现状
国家电网公司在2019年提出了打造“三型两网、世界一流”的战略目标,随着坚强智能电网、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建设,各类智能表计的全覆盖、HPLC载波采集模式的推广、台区智能感知终端的试点应用等新设备、新技术的投入,配电台区用电信息采集的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使得台区线损率的计算变得极为精确,对于一些小供电量的台区(日供电量小于20kWh),如果想免于高损考核,日线损电量就要以0.1kWh为最小单位来控制。因此任何一种微小因素的影响都能导致日线损考核异常。
4影响低压台区同期线损的因素
4.1技术因素
存在农村配网网架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农网改造未覆盖的部分台区位于偏远山区,用户分布较为分散,整体负荷小,这种配网布局存在供电半径过长、架空线路导线半径过小、绝缘老化等问题,此时若负荷集中于线路末端(山区存在养殖大户),则会进一步增大线路损耗。
4.2台区三相负荷分布不平衡
三相负荷越不平衡则低压台区线损率越大。随着经济的发展,部分用户用电量猛增,农村小作坊企业也不断增加,造成低压农网冲击性负荷不断增加,加之农网最初的设计规划布局存在一定的缺陷,导致三相负荷不平衡。
5台区同期线损异常分析处理方法
5.1台区总表综合倍率一致性分析
通过数据抽取方式,开展营配调贯通、PMS、营销业务应用系统、采集系统台区总表倍率一致性分析,并分析倍率值在不同计算周期内是否有变化。
5.2台区总表数据分析
通过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分析台区总表连续7天无表码、倒走、飞走、停走、三相电流不平衡、失压、断相、逆相序、电能表故障更换、异常开盖事件,确定台区线损异常原因。
5.3时钟分析
统计分析总、分表与日历时钟偏差、台区总表时钟与台区下用户电能表时钟偏差情况,是否存在电能表时钟超偏差,导致采集数据异常,进而确定台区线损异常原因。
6低压台区同期线损治理措施
6.1技术措施
加速农网改造,优化配网网架结构。对供电半径过长、架空线路线径过小的台区制定合理的农网升级改造计划,尤其是搭乘政府美丽乡村建设这辆高速列车加速农网改造,采用切割末端低压用户至邻近台区、分设配变、更换架空线路等方式减小台区线损。新分设的台区要做好中长期规划,配变要安装在负荷较为集中的地方。
6.2根据线路首末端电压判断三相负荷是否平衡
针对三相不平衡情况比较严重的台区制定线路负荷调整计划,通过用户落火线相位调整、原大负荷单相用户通过增容安装三相表、安装三相平衡自动调整装置等方式减小三相负荷不平衡。
6.3全面打击窃电行为
目前可以通过监测采集系统以及一体化电量系统发现部门窃电行为,但针对以上提到的两种比较随机、隐蔽的窃电行为还是较难发现。对此一是建议推广应用透明表箱盖的表箱,组织周期性用电稽查以及临时窃电排查,检查时无需通过拆除铅封拧开螺丝检查用户接线,可以极大提高检查效率。二是试点应用台区末端感知终端,该设备可以进一步减小排查范围,此外通过该设备采集的抄表数据可以对台区线损进行实时监控,以改善目前线损数据的滞后性。
6.4采集指标日常管控机制
优先处理采集失败引起台区线损异常的用户,每日供电所指标管控人员分析需要优先处理的采集异常用户清单,根据清单先在采集系统中分析异常用户的采集数据,通过电表数据召测、电能表时钟对时、查看采集任务设置等主站分析手段处理异常,如是现场设备故障,严格执行“采集失败不隔夜”的要求,监控室立即生成异常处理工单派发至台区经理,台区经理进行现场故障排查整改。现场处理完后,台区经理立即与监控室联系,通过现场联调召测数据,确保采集异常当天100%处理,形成分析、派工、运维、反馈4大环节闭环式管控。
6.5异常台区督办机制
对连续异常台区进行督办处理:重点是对连续负线损台区(超过3天)、连续超大线损台区(超过5天)和电量损失较大的台区(线损率为5%~7%,但台区电量较大的台区)进行限时督办。营销部在每周二、四下发连续异常台区清单,要求相关供电所限时反馈异常台区基本情况、异常原因及现场处理情况,仍未处理的台区提交整改措施,进行限时督办处理。
7低压台区同期线损管理考核办法
7.1一级考核
营销部每天对采集成功率、台区线损达标率、线损管理水平等相关重点指标进行监控分析,对重点指标数据进行供电所排名,并以目标值为基准进行奖罚考核。以微信和OA方式,向公司领导、各部门主管和供电所责任人员发送指标情况,要求责任供电所及时处理异常问题,完成指标提升。
7.2二级考核
各供电所建立完善的二级考核制度,按日通报台区经理管辖台区的线损达标率,按月统计排名台区经理累计线损达标率,综合考虑基准指标值和排名情况,对台区经理进行奖惩考核,将线损治理的责任有效落实到每一个台区经理,充分调动台区经理运维积极性,从而保证高损、负损台区的可靠治理。
结束语
同期线损管理系统“巡诊制”管理模式的实施,为快速解决基层单位遇到的源端档案错误、异常数据排查、专业协同配合等复杂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架设了从“问题反馈”到“问题解决”之间的绿色通道,为不断提升基层单位同期线损管理系统推广应用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姚驰,秦明.低压台区线损精细化管理浅探[J].农村电工,2019,27(11):53-54.
[2]徐红来,低压台区的同期线损管理及降损策略探究[J].数字通信世界,2019(11):118-119.
[3]黄静,基于同期线损系统数据挖掘技术的低压台区线损诊断模型[J].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23(06):26-30.
[4]卿曦.台区同期线损异常数据治理及方法研究[J].大众用电,2017,32(06):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