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突发事件下电力能源应急管理

发表时间:2020/10/14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16期   作者:尚啸
[导读] 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在当今不确定性上升的世界显得愈发重要,而能源作为国之重要战略资源,特别是作为现代文明基石的电力能源,其应急管理更为重中之重。
        尚啸
        西南石油大学  四川省成都市  610000

        摘要: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在当今不确定性上升的世界显得愈发重要,而能源作为国之重要战略资源,特别是作为现代文明基石的电力能源,其应急管理更为重中之重。从应急管理运行层面,通过完善电能应急管理法律法规体系,构建更完备成熟的电能应急组织体系保障运行;从能源本身及原料层面,通过深化能源市场化运行,促进新能源发展来确保能源供应充足;从应急处突层面,通过电气设备现代化、提高处突人员能力素质从而提升预警能力、紧急状况处置能力。
关键词:能源安全;电力能源;应急管理

 一、能源安全
(一)能源安全定义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与能源安全息息相关。能源安全是指我们的经济、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能够以可接受的成本依赖充足的能源供应,它包括能源供应的安全,是供应安全和能源使用安全的有机统一。能源安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可持续、稳定、及时、足额和经济地获取所需能源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的状态或能力。能源安全的基本日标,是"量"的概念;能源安全的更高追求,是‘‘质"的概念。(1)
(二)电力能源安全概述
电能,是一种经济、清洁、容易控制和转换的能量形态,被广泛用于各个领
域,电力能源安全也是能源安全的重要部分。电力能源安全保障的实现,要针对电能的特征,从其产出、储备、运输、市场等各环节来进行。
二、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
        (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概述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机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2)。而政府部门对突发事件进行事前预警、事中处置、事后善后而采取一系列措施即为应急管理。
        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即是对风险的管控,风险管理存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应急管理就是要了解风险、降低风险的危害并应对风险给社会带来的破坏”(3)
        (二)突发事件对能源安全的影响
        1.突发性能源短缺
        由于自然灾害导致能源减产会引发突发性能源短缺。例如2008年美国“卡特琳娜”飓风的袭击导致美国92%的原油和83%的天然气停产。
        2.能源供应中断
        由于能源产出企业设备、能源运送通道损坏等因素导致的能源供应的暂时性中断。
        3.能源市场异常波动
        在诸如突发性能源短缺等严重能源危机的情况下,足以打破能源市场自有平衡,造成能源价格异常波动,反作用于全球的能源供应,造成链式破坏。如2020新冠疫情下的冲击导致全球油价不断探底,2020 年3 月以来,布伦特原油价格一度跌至20 美元以下。这样大幅波动的国际石油价格,必将导致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波动,从而产生不可预知的全球安全风险。(4)
三、突发事件下的电力能源安全保障
        (一)突发事件可能导致的电能安全风险
        1.原料供应风险
        2009年末我国北方所遭遇的大雪天气,导致铁路公路中断,港口结冰,煤炭无法运出,直接导致了电煤的突发性短缺。
        2.电力生产设施损坏风险
        常见的地震、台风均会对发电站造成损坏。如1995 年阪神地震造成10 座火力发电厂、48 座变电站破坏(5);电力输送管线损坏导致的电力中断也时有发生。

如黑龙江省宾县5 月31 日的大风造成铁皮房盖刮落,砸到松宾线66 千伏线路,造成沿线三个乡镇停电。(6)
        (二)国外电能应急管理启示
        1.推动能源供给多元化
        纽约市为鼓励新能源发电,已承诺购买29MW的风力发电量,并对太阳能发电相关产业进行减税。纽约已将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份额由2000 年的10% 增加到2020 年的15%,其目标是增加到50%(7)。多元化的能源供给,更能应对能源市场的波动。
        3.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东京市通过引进先进管道技术,加快能源设备更新换代,提高了能源运输管道的抗破坏能力;东京市还提出绿色建筑计划,通过革新的建筑设计以降低建筑能耗及能源依附度。
        (三)我国电能应急管理的建议
        我国通过《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一系列预案、制度的建立,使得应急管理水平不断增强。但具体到能源应急管理层面,相较发达国家在理论研究、制度设置、机制运行方面还有着较大差距。针对前文所述问题,结合国外启示与国内实际情况,本文归纳出以下建议:
        一是形成更加完备的电力能源应急组织体系。2009年煤炭供应短缺处置中,暴露出权责不清、组织、协调能力不足等问题。为此,我国应急组织体系建设中,需要继续完备能源法律、政策体系,形成统一管理、快速分级响应、协同合作、密切配合的应急组织体系,理顺各部门间纵向指挥和横向合作的运行机制。同时,以信息化建设为依托,加强部门间协调合作,积极共享各类信息,以提升信息沟通效率和加强应急运行的稳定性。
        二是提升能源应急储备能力。能源应急储备作为应对突发能源短缺的基本手段,从中央到地方层面,均应当推进天然气、煤矿应急储备建设,以保障突发事件下应对效率与反应速度。对于煤炭能源,应当以集中化储备为原则,建立煤炭存储转运中心,在监测预警系统识别下,动态进行煤炭能源总存量管理,确保煤炭总存量始终处于安全线以上。对于油气资源,应当加快储气库、LNG站建设,加强油气储备与库存管理能力,通过LNG储备、LGP、管道储备等多种储备方式保障应急供应能力。
        三是更好发挥能源市场作用。建立完备的市场化能源运作机制,以产权制度为核心,以市场化为重点,构建能源市场化运行框架。通过减少必要介入,建立合理的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及交易机制,确保能源市场运行的效率。加强国际能源沟通合作,拓宽多元化的能源输入渠道,保障能源输入渠道畅通,链接国内外能源市场,增强能源多元化的保障能力。
        四是加强供电企业处突能力.通过将新材料、新构建技术应用于供电、输电基础设施,从而提高电气设备的运行稳定性、抗灾能力;通过应急模拟演练、加强处突培训,从而提高提高供电队伍的业务素养,提升其应急管理能力水平。
        五是推动新能源发展。多元化的能源结构有助于能源应急风险的降低,我们需要重视能源科技的发展,加大新能源人才培养、市场扶持力度,促进能源利用的“开源节流”,不断发展风能、太阳能、核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提高其市场利用率。这样能够有效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程度。政府还应当在税收、金融层面给予新能源企业优惠,在政策扶持、政府购买、市场准入上对其予以适当倾斜。
参考文献:
[1]余际从:经济全球化与国家油气安全战略[M],地质出版社,2003年
[2]《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6年
[3]王宏伟,《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第108-111页
[4] 富景筠:新冠疫情冲击下的能源市场、地缘政治与全球能源治理【A】,东北亚论坛.2020 年第4 期,第107页
[5]中国赴日地震考察团:日本阪神大地震考察[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5年
[6]高艳芹,陈兴:宾县气象灾害对电力设施的危害及预防措施【J】,黑龙江气象,2016年第33期,第45页
[7]刘红梅:国际性大都市能源战略经验借鉴【A】,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39期, 第54页
作者简介:尚啸(1992-03),男,汉族,籍贯:四川成都,学历:西南石油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法律硕士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