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石化企业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应用实践

发表时间:2020/10/14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16期   作者:温亮 :汤皓然
[导读] 我国将危险化学品(以下简称:危化品)分为9类(GB6944-86):爆炸品,气体,易燃液体,易燃物品和遇水易燃品,氧化剂及有机过氧化物,毒性及感染性物质,放射性物质,腐蚀品,杂类。
        温亮 :汤皓然
        抚顺石化公司调运车间
        摘要:我国将危险化学品(以下简称:危化品)分为9类(GB6944-86):爆炸品,气体,易燃液体,易燃物品和遇水易燃品,氧化剂及有机过氧化物,毒性及感染性物质,放射性物质,腐蚀品,杂类。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危化品使用大国。我国化工企业有20万余家,投放到市场的化学品7万多种,已经明确标明编号的危化品数量达到2700种以上,而且有超过90%的危化品是依靠公路来运输,这也就造成了危化品事故多发的结果,且危化品方面的工作起步较晚,缺乏对事故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危化品运输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大型石化企业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应用实践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大型石化企业;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应用实践
引言
        道路运输依旧是运输的主要方式,事故率也相对较高。危化品运输安全需要各个部门和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而不是依靠某一种单方面的力量。近年来,危化品运输事故频繁发生,为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严重,希望本文中提及的方法,能够为企业和政府管理人员提供帮助,为危化品运输安全事业做出一点贡献。
1、危化品道路运输的特点
        1.1危化品种类多,理化性质差异大
        每一种危化品都有自己的特性,即使那些组成元素相同,结构相似的化学品,它们的理化性质也可能会天壤之别,因此需要考虑每一种危化品的生产方式和环境,运输条件,储存环境,使用方法,废物处理这五个环节。而大多数危化品都具有易燃易爆的特点,一旦发生事故,就会造成人员伤亡。所以,依据每一种危化品的个性去寻找合适的运输条件,是解决事故的根本措施。
        1.2应急资源不到位
        不同于普通的交通事故,危化品事故救援难度大,专业性强,而且由于事故发生地段和覆盖区域都不确定,很难定点安装救援设施。发生事故以后,往往难以及时到达现场。通过设施装备、反应时间、救援人员技术等来评估应急处置能力,同时还需要警察和医护人员的配合。因此,应急资源的配置和安装往往取决于当地的实际情况。
2、危化品道路运输事故原因分析
        2.1运输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
        因监督管理和管控技术落实不到位,导致部分企业,尤其是在企业注册地和作业地不一致的企业,在执行法律法规等方面存在侥幸心理,表现为企业对车辆安全监管、从业人员培训、企业安全资源整合配备、安全信息及技术资料的上传下达等都难以落实到位,更有甚者,企业为了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辆使用率,出现超速超载、一罐多用、非法运营等现象。因管理不到位造成的重大安全隐患都可能导致在道路过程中引发道路运输事故。
        2.2危化品道路运输车辆及设备设施等安全状况欠佳
        运输车辆及其设备设施的安全状况也是保障安全运输的重要因素。危化品道路运输行业是经过政府管理部门审批的具备相关运输资质的专营企业,根据运输物品的特殊要求,往往需要专用的车辆和设备设施,但是实际运作中,存在某些个体运输户挂靠有资质的运输企业的现象,导致运输车辆、车辆容器与运输货物的匹配方面,都存在不一致的现象。游离在监范围外的运输车辆和设备设施往往存在保养不到位,更新迟缓,技术状况差,缺乏安全附件等现象,甚至有的车辆进行私自改装,出现超载等不良现象。这些都是安全的隐患所在。
        2.3相关从业人员培养管理与作业规范需要进一步提升
        驾驶员是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保障的直接关联者,但目前危险货物驾驶员普遍学历较低、年龄偏大,出车过程中看手机、疲劳驾驶以及超速行驶等现象较为严重,安全意识不强。


        2.4行业恶性竞争现象严重
        受传统行业规则影响,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合同订单多以招投标方式实施,很多企业为了占据市场份额恶意低价报价,严重扰乱行业正常市场运营环境,导致全行业整体运价和利润率降低、安全设备投入与更新能力下降。
        2.5信息化与标准化监管能力较差
        我国已制定了有关危险货物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的规范,但由于信息化基础较为薄弱,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系统功能不完善、行业共享互联不充分等问题。
3、大型石化企业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应用实践策略
        为遏制危化品运输安全生产事故,强化危化品运输系统性、区域性安全生产风险防控,行业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危化品运输全链条安全管理。
        3.1建立危化品物流信息共享和公开机制
        鼓励危化品运输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信息化手段,提升运输安全水平;依托危化品登记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危化品数据库;将危化品数量、特性、运输路线、可能引发的事故类型和应急处置措施等信息纳入全国统一的开放平台中。完善现有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立全国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协调机制,完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数据库,将全国范围内的应急救援队伍、物资、装备等信息纳入统一平台。
        3.2落实运输企业主体责任,强化从业人员安全职责
        落实危化品道路运输企业的资质监管,详细登记企业运输车辆信息,从业人员培训变更等信息,将企业纳入动态信息监管平台并及时更新,强化危化品道路运输企业智能动态监管,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企业内部应认真执行危化品道路运输各项法律法规、制度规范等,明确企业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责任,落实驾驶员、押运员的安全职责,坚持严格的管理手段,做到违者必究,违章必罚等。
        3.3确保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要加大排查整改力度
        正在全省组织开展的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要求,坚持立查立改、边查边改,做到排查整改、执法查处、督查督办贯穿全过程,对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一律挂牌督办,并监督整改到位。从中不难悟出,安全生产底线,也是法律的底线、生命的底线。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底线,企业的主体责任和政府的监管责任都要履行到位,一刻都不能松,一个都不能少。
        3.4确保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要多管齐下,合力共抓
        危化品道路运输企业负有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必须坚守红线、守住底线,加大安全投入,做好车辆技术状况的维护和检测,严格执行“五不承运、五不出车”制度。交通系统相关部门负有主管责任,要加强与公安交警、生态环境、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等部门的协同联动,加强从业人员、专用车辆资格资质管理,强化动态监控,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3.5加强对中小企业危化品监管
        有的企业管理设施落后、自控技术水平较低,企业在安全生产的规范操作方面欠缺。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要认真贯彻危化品生产和经营许可制度,杜绝不规范的操作,淘汰不具备生产条件、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此外,还要加大监督监察执法的力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危化品道路运输过程中必须提高大型石化企业危化品道路运输信息化、智能化监管水平,完善信息共享和联动监管机制的监管体系,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强化从业人员和车辆设备的有效管理,相信危化品道路运输车辆事故必定会减少。
参考文献
[1]张猛.大型石化企业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管理问题及改进措施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07):34.
[2]强贵财.大型石化企业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管理问题及改进措施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8,39(23):205-206.
[3]胥耀铭,张晓文.大型石化企业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管理问题及改进[J].山东工业技术,2018(21):272.
[4]余春瑜.大型石化企业危险品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系统“危云通”发布[J].商用汽车新闻,2018(35):7.
[5]陈家秀.大型石化企业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管理问题及改进[J].化工管理,2018(05):234+2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