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相如
宁明县永茂林业规划设计服务有限公司 广西宁明 532500
摘要:林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一大产业,在经济社会与生态事业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对林业生产的投入逐步增大,造林与抚育技术已然成为了林业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随着林业的稳步发展,造林与抚育技术日渐成熟,在各个地区的林业发展与生产过程中,林业部门可以根据区域林业发展的现状与需求,选择恰当的造林与抚育技术,提升林业发展水平。基于此,本文重点探析了林业生产中的造林与抚育技术,对于区域林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林业生产;造林;抚育技术
林业资源是我国乃至世界的重要资源,一些林业资源的经济、社会效益较高,而部分林业资源的生态效益明显,因此,加强对林业资源的创造与保护,可以发挥林业资源的最大价值。林业生产中的造林与抚育技术极为重要,其关系着林业生产能否成功,地区林业资源能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虽然造林与抚育技术具有多样性,但是,需结合地域特征,选择最佳的技术,并严格遵守相应的技术要点,带动区域林业发展,保持相关产业与林业的协同发展。
1.林业生产中造林抚育的必要性
在林业生产活动中,很多因素都会影响最终的林业生产成效,而造林与抚育是林业生产中的关键步骤,其在整个的生产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1)造林与抚育的开展是推进绿色生态建设的重要途径,有利于落实现代化生态建设和发展理念。林业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构成,其在其中的作用不可替代,而造林与抚育下,有关林业部门与林业人员可以对现有的林业资源加以优化与调整,提升林业发展的潜力,使得林业资源化、产量化目标得以快速实现[1]。(2)造林与抚育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科学发展观的倡导下,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建设重视度逐步提升,也有了自身的需求,在此情况下,当地林业部门就需要竭尽全力来满足人们对林业发展的需求,以为人们创造一个健康、绿色的环境条件。造林与抚育是生态管理的重点,可以有效推进林业资源的保护与优化,加快生态林业的建设步伐,有效增加森林覆盖面积。(3)优化生态系统,改善生态环境。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虽然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但是,也造成了巨大的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通过造林与抚育技术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能够缓解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的现状,发挥林业资源在降噪除尘、净化空气等方面的作用。
2.造林技术措施
2.1以环境为根据选择树种
在林业生产活动中呈现出一定的地域性特征,如果要充分保持林业生产活动的最大效益,提升林业生产水平,就必须要以林业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为基础,因为这些因素是决定树木生长的关键因素[2]。林业生产中,林木的选择、造林设计与土地修整都需要从地域的实际情况着手。在林业生产活动开始之前,林业部门需对造林土地加以整体、全面的调查与分析,遵循基本的整体标准与要求,来开展林业种植工作,确定最佳的造林方案,林业部门对造林方案加以调整与优化,保障总体造林方案能够符合现实需求。因此,林业生产的造林技术应用中,需结合环境条件来选择最佳的树种,使得树种选择能够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良好的环境条件能够为树木生长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树种选择是造林的首要环节,需尽量选用林分稳定、抗逆性强的树种。
2.2优种壮苗
林业生长过程中,树种质量是决定林木生长质量、成活概率的基本因素,这就要求相关林业部门在树种的储备过程中,需要充分选择最佳的树种。由于部分树种尚未进入生长成熟期,往往需进行一段时间的休眠,也将会对造林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针对这一情况,需结合林业种植要求,选择优种树苗,在部分建设区域内可以通过高质量苗木来提升成活率。
2.3结构布置恰当
造林过程中,造林密度与树种结构是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这是为了使得林业生产活动更具现实意义,以发挥林业资源的空间优势。由于林业生产活动中可供选择的树种非常多,在造林密度与树种结构的设置上,需从树种的生长规律与特性出发,只有保障了密度与结构的合理性,才能够为树木生长提供充足的阳光与水分[3]。在不同的林业生长区域内,专业的林业生产人员需结合树木生长中对阳光、水分、湿度等的需求来保障林木结构的合理性。
2.4选择恰当整地方式,仔细落实栽植工作
整地是林业生产中的关键工序,在整地过程中的整地方式选择需从树木的生长需求、林区地质条件等出发,以通过科学的整地来为树木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尽量通过生长条件的改善来提高林木成活率。对大多数树种而言,其最佳的栽种时间在春季以后,但是,还需要结合不同树木的生长规律,来选择最佳的种植期。
3.林业生产中的抚育技术
3.1幼苗抚育
林业生产中的林木抚育需从幼苗抚育开始,在考虑了区域的地质条件、环境因素选择了相应的树种以后,林业部门需做好种植的保存工作。种子经由科学处理以后方可播种,在种植发芽以后,需利用草席覆盖的方式,来保障种子的生长,当发芽率达到70%以后,揭开全部草席[4]。对于处于幼苗阶段的树苗而言,其生长极易受到人为因素、气候因素等的影响,幼苗的成活率难以保障,因此,必须要通过抚育工作来提升幼苗成活率,结合幼苗的生长情况,及时通过检查来掌握苗木的出苗情况,当存在缺苗情况时,采取恰当的补苗措施。如果幼苗生长阶段的光照强烈,需做好相应的防晒措施,否则,幼苗暴晒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在秋季,需适当施加磷肥,为幼苗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条件,在冬季,由于我国冬季气温相对较低,需做好相应的防冻工作,比如,可以采用覆盖草席、搭设挡风棚的方式。
3.2幼林抚育
在幼苗成长为幼林以后,同样需要做好相应的抚育工作。在幼林的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保障树苗间距的合理性。在幼林阶段的抚育工作,最为关键的是要对林地已有的种植结构加以必要的调整。在幼林植株定植过程中,需结合幼林的生长特性,对苗木的种植间距加以有效确定,尽量选用抗逆性较强的苗木,使得在苗木的生长过程中,苗木本身具有极强的环境适应性,能够自觉抵御生长环境中的不利因素[5]。此外,幼林种植的过程中,往往需对树苗加以移栽,在此环节,需尽量将移栽距离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最好选用带土移栽的方式。如果苗木在移栽过程中处于裸根状态下,需开展打浆移栽作业,以保障植物的正常生长。在移栽管理环节的幼林抚育过程中,还需要充分考虑移栽地区的环境条件,通过对这些因素的掌握,来做好病虫害处理,消除苗木生长中的不利因素,且在移栽过程中,尽量避免在寒冷的天气下进行,只有当地温条件符合要求时,才能够保障苗木的成活率。如果移栽地的地温相对较低,一般需在覆膜处理以后再移栽,以保障温度条件的适宜性。当幼林移栽作业结束以后,同样需要进行相应的抚育管理,需做好浇灌工作,保障浇灌量的合理性,在幼林茎干周围,还需要保障覆土的压实性,安排专人来进行幼林的日常管理,如果存在倒伏情况,要及时对苗木加以固定和支撑。
结束语:
现阶段,随着国家对林业生产活动的重视,在林业发展的过程中,各个林业部门需结合林业发展的现实需求,采用相应的造林技术与抚育措施,以提高林业生产效率与质量,保障林业生产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娟,张辉,王明臣.国有林场中森林抚育采伐技术分析[J].林业科技情报,2019,51(03):62-64.
[2]黄述河.营造杉木火力楠混交林对林分生产力的效果研究[J].绿色科技,2019(13):170-172+175.
[3]白丽环.营林生产中的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初探[J].种子科技,2017,35(11):51+53.
[4]何伟坚.试析林业生产中的造林和抚育技术要点[J].农技服务,2016,33(006):150.
[5]司宏图.试析林业生产中的造林和抚育技术要点[J].现代园艺,2018,000(0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