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梦
陇县国有关山林场 陕西陇县 721200
摘要:随着人类大面积的乱砍乱伐、破坏生态,使得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成为我国的重点探究项目,生态林业建设也因此而成为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 乡土树种的种植与保护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造林成活率和生态林业建设的效率,但是根据调查显示,目前有些地区的环境保护部门仍没有重视起乡土树种的建设。因此,本文通过分析了乡土树种在林业建设中的优势及其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依据提供了促进生态林业建设的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乡土树种;生态林业;优势问题;应用措施
引言:
因乡土树种性价比高、适应性强等优势,在生态园林和林业工程建设中应用乡土树种来建设生态林业能起到非常好的绿化效果。但是若想在生态林业建设中应用乡土树种,则必须要对其所需要的生活条件:阳光、土壤、温度、水分等等重视起来。为此,相关的林业、生态环境保护部门必须要深度探究乡土树种的建设策略,以此来进一步促进我国生态林业绿化工程的发展。
一、乡土树种在林业建设中的优势
(一)适应性较强
由于不同地区的乡土树种都是根据该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而生长起来的,因此其已然经受住了该地区的长时间的考验,对于一些极端天气气候和不断变化的自然生长环境也会有很强的适应性。而生态林业建设最看重的就是绿化资源的适应性和抗逆性,因此,乡土树种的这种特性在一定程度上非常有利于提高林业建设的效率。并且,由于生态林业建设在提高绿化率的同时也要使得植物具备一定的观赏性,所以,对于乡土树种这种即使在该地区的恶劣环境下依然能够顽强生长的植物来说,利用其来进行生态林业建设能够非常有效地提高该地区的绿化美观度。总而言之,乡土树种适应性强的这一特点对于生态林业建设能够提供非常大的便利,有关部门一定要对此而重视起来,应用好其的这一特点来提高生态林业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二)性价比较高
乡土树种较其他绿化植物而言,其性价比较高,这便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绿化工程的经济效益。首先,乡土树种的价格较低。由于乡土树种是一种 “地区特色”,因此其的树苗和种植工具会比较丰富,价格也因此而较低。 其次,乡土树种的培育技术也比较简单。养育树苗的关键在于其是否能够存活,而由于乡土树种已然非常适应该地区的自然条件,再加上对于该树种的种植经验丰富,因此能够比较容易的种植成功、易于培育。并且,由于树种植物是要根据城市绿化生态建设的规划而适时调整地点的,因此,受乡土树种的特性影响,其在移植过程中比较容易存活下来的这一特点,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绿化建设的成本。最后,仍旧受乡土树种的特性影响,其的抗病虫害、抗风雨侵蚀能力均较强,因此,人工管理成本、物力资源投入也会较其他植物相比减少很多,所以管理成本较低,性价比较高。
(三)标识度较高
由于不同地区的乡土树种都在当地具有较为悠久的历史,因此对于生态林业建设来说,应用这种具备一定文化底蕴的树种,也能够有效提高林业建设的普及度和标识度[1]。根据调查显示,有很多地区的文化树种已然具备了该地区的特色,而受传统思维的影响,该地区的人们对于这些地区特色的乡土树种也会具有较深的感情,譬如北京的国槐等等。而良好的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仅是关乎“生态”,还要体现“文明”,因此,在园林工程中多加利用乡土树种,也能够在提升地区绿化美观度的同时提高人们的归属感、认同感,以此来进一步升华该地区人民的思想、情操。
二、乡土树种在林业建设中的问题
(一)乡土树种的重视程度不够
根据调查显示,在目前的大多数地区中,人们对于乡土树种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由于乡土树种在本地区的普及程度已经非常高,所以,人们在进行生态林业建设时大多都会想选择一些特别的、观赏度更强的树种来建设。但是由于外来树种在本地区的存活性较差、且在运输过程中的抗逆性也较弱,将其应用在生态建设中的成本会比较高,并不利于增进生态园林的整体协调能力。同时,即使外来树种在该地区被成功的引入,但是有关部门对其的培育成本、养植成本均不会较低;且由于缺乏经验,一旦该树种在养植过程中出现什么问题,林业部门的应对措施也比较有限,并不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长远发展。总而言之,生态林业部门应当逐渐提高对乡土树种的重视程度,选择最为适合该地区自然条件的植物来培育,以此来提高本地区的生态林业建设整体水平。
(二)乡土树种的开发程度不够
受生态林业建设者思维意识的影响,很多地区的乡土树种并没有在该地区形成系统的市场,因此对于其的养育、培育、加工和开发的这一过程也没有一套标准的流程。受开发程度不够的这一因素影响,乡土树种在应用和推广方面也因此而受到了阻碍,使得其在林业建设中的应用程度不高,整体价值缩水。 而由于乡土树种的应用频率低,使得林业建设部门和地区政府都对于乡土树种的栽培技术没有进行深入的探究和引用,造成了乡土树种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应用一直处于一个“野蛮生长”的状态,甚至在某些区域就没有被开发,逐渐形成了一个关于林业建设的恶性循环。为此,有关部门必须要跳脱出以往的林业建设思维,开辟新的乡土树种建设途径,以此来提高对乡土树种的重视程度、开发程度,并逐渐提高其在园林建设者心中的地位。
三、乡土树种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应用途径
(一)加大对乡土树种的宣传力度
就整体而言,乡土树种在过去的生态林业建设中没有被很好的重视主要在于其的优势没有被人们意识到。为改变这一态势,有关部门必须要加强对乡土树种的宣传力度,以此来提高其在林业建设中的应用程度。受“物以稀为贵” 这一思维意识的影响,过去的园林建设者们都会对外来树种、珍惜树种比较青睐,即使其的养育成本较高,人们也乐此不疲的引进、培育。为此,有关部门首先可以在内部着重宣传外来树种的劣势以及乡土树种的优势,以其为依据令乡土树种在园林建设者们心中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其次,有关部门也要着重向外宣传乡土树种的优势和特点,以及将其引进生态林业建设中的有利影响。 改变以往的主要宣传外来树种的模式,从而对本地区的乡土树种进行正确的宣传,以其特有的文化历史底蕴为出发点,唤醒人们心中对乡土树种的认同感,以此来促使将乡土树种应用于林业建设中的呼声变多,并逐渐占据生态园林中的重要位置。最后,有关部门也要重视宣传对乡土树种的保护措施,通过宣传与其有关的树种知识来贯彻科学化、合理化的培育观念,以此来为乡土树种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提高对乡土树种的保护力度
为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理念,有关部门也要逐渐提高对乡土树种的保护力度。为此,有关部门首先要采取“因地制宜”的原则,并将其来作为树种保护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生态林业建设中,对于那些长期存活下来的乡土树种来说,其已然具备了一定的韧性。所以,有关部门不需要对其的培育工作下太多的功夫,反而应当重视起来是否有乱砍乱伐、肆意破坏的情况出现,以此来保护乡土树种的覆盖率。其次,有关部门也要在保护树种的过程中掌握好保护的力度,切勿制定的保护措施过多,使得生态园林成为了一片“人造林”。生态林业建设的一大特点就是原始的生态景观,因此有关人员在深入园林进行工作时,要尽可能地保存其原始的相貌,在不改变整体条件的前提下进行恰到好处的保护[2]。譬如将枯死或病死的老树移除、将抢夺营养的杂草砍除,以此来努力复原原始的生态景观,使该地区的生态林业建设能够充满自然的乡土气息。
(三)加强对乡土树种的应用程度
为提高对乡土树种的应用程度,该地区的林业建设部门也应当根据整体的林业规划和生态文明目标来选择出适合林业建设的乡土树种,以此来科学合理的加强对乡土树种的应用程度。为此,林业建设部门可以首先将适应性强且具有一定美观度的树种筛选出来,并分析其适合应用于哪一部门的林业建设中。 通过合理的应用不仅可以有效促成空气净化的效果,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环境美化的程度,满足人们视觉上的需求。其次,林业建设部门还可以将本地区的乡土树种根据不同的标准分为几个类别,譬如对于大型场地而言,就可以引进形状较大的树种;而对于路边、公园等场地,就可以适时引进较为小型、 美观的小型树种。通过这种针对性的应用政策,能够进一步提升对乡土树种的应用合理度,以此来促成清新美观的生态环境。最后,林业建设部门也要根据该地区的生态建设特点来推动乡土树种应用体系的建立,围绕当地政府对于乡土树种的规划来适当地对树种的应用、培育投入一定的成本。并依据大量的实践经验来组织有关人员持续开发乡土树种的培育策略,以此来提高乡土树种的应用效率,为乡土树种的进一步应用做好铺垫。
结语:
总而言之,在明确了乡土树种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优势问题及优化策略后,有关部门一定要以此为依据来切实提高该地区的生态林业建设水平。并通过科学化的可持续发展观来及时更新乡土树种的应用模式,以此来进一步地提升该地区园林建设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周明生.生态林业建设中乡土树种的应用探索[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0,(01):124-126.
[2]张小敏.乡土树种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应用分析[J].南方农业,2019,(05):66-68.
作者简介:史梦(1979年7月16日)女,汉族,陕西省陇县人,大专,助理工程师,从事林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