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化战争正在走来

发表时间:2020/10/14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16期   作者:李心启,张良,李小龙
[导读] 伴随着现代科技的跨越式发展,作战样式正在快速迭代,信息化的作战运用不断升级,无人化趋势日趋显著。我军要紧紧跟住时代步伐,加速无人化发展与应用,在未来的无人化战争中占据主动。
        李心启,张良,李小龙
        国防大学联合勤务学院  北京 100036        
        摘  要:伴随着现代科技的跨越式发展,作战样式正在快速迭代,信息化的作战运用不断升级,无人化趋势日趋显著。我军要紧紧跟住时代步伐,加速无人化发展与应用,在未来的无人化战争中占据主动。
        关键词:无人化;战争;走来

        2017年12月10日,我国建成全球最大的智能集装箱码头——洋山四期码头。偌大的码头空无一人,但集装箱却有条不紊地被输送到指定位置。全智能化运转,无人引导运输车(AGV),远程操控机械吊臂,这些都是这座世界第一自动化港口的秘密武器。未来,洋山所在的上海港,年吞吐量将突破4000万吨,而这将是美国所有港口的年吞吐量之和。无人化的民营设施让我们耳目一新,无人化军事应用还远吗?
        2015年,在叙利亚战争中,俄罗斯的无人机、“平台”-M地面作战机器人和“阿尔戈”机器人顺利完成了在拉塔基亚地区的作战任务。当前无人装备的发展应用是未来无人作战的一个缩影,实现“人装分离”能很大程度上降低参战人员的伤亡率。当前无人装备主要是人工智能辅助和人工远程操控,距离完全实现智能化还有差距,世界各军事强国正在在加紧对无人装备的研发。当无人装备完全实现智能化后,无人作战将成为未来作战的主要作战样式。
        一、无人化战争特点
        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各行各业正在发生颠覆性变化,军事领域向无人化发展同样是大势所趋。随着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战争中的广泛应用,作战双方的对抗不再仅仅局限于火力对抗,信息对抗逐步凸显,战争主动权的争夺体现在更大范围更多领域,未来战场即将发生根本性变化。
        (一)战场空间不断拉大
        自主控制技术与机器人的发展,可减少空中、地面机器平台特征、增强续航能力,使其在各种地形下的长途运输能力、环境适应能力、调配补充能力得到加强,缩短物资仓储、转运与补给时间,在单独或协同的情况下完成全面或定点补给,且无人化装备补给,可摆脱人体机能限制,极大提高作战耐力和后勤支援能力,维持快速的作战行动。在未来战争中,智能化是武器装备发展的方向,随着战争节奏的不断加快,重要情报能否快速传达到一线作战单元就成为战争制胜的关键因素。太空是信息传输的重要环境,因此在未来战争中双方谁能够夺取制太空权便可以在战场上取得主动。21世纪是面向太空的时代,围绕太空资源的争夺必将愈演愈烈。
        (二)无人应用不断增多
        随着人机结合程度的不断加深和智能化装备的广泛运用,现有的军事力量结构功能、作战力量编组模式将发生颠覆性变化。无人机、无人潜航器、智能化单兵装备、作战机器人等新型智能化装备将成为未来战场的主角,无人化力量集群将成为作战力量发展的新方向,无人与有人、无人与无人间的协同作战将成为重要样式,人与机器的混合编组和机器之间的自主配合将成为战场力量编组的新形态,军用机器人将成为未来战场上的重要角色。无人作战系统在未来战争中主要担负以下任务:一是战场侦察;二是跟踪监视;三是指示目标;四是中继通信;五是配送战场物资;六是对敌火力攻击。建立在物联网基础上的无人化战场保障体系,将实现自主跟进任务、远程精准保障。
        (三)战场建设不断转型
        随着无人装备走向战场,无人化正在成为继机械化、信息化之后推动新一轮军事变革的强大动力。

将人工智能、射频感应、导航定位、传感器、生物特征识别、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于作战指挥、情报侦察、信息传输与处理、精确打击、装备物资保障等多维战场空间活动,通过全域覆盖、稳定高效、安全可靠的信息交互平台,将信息基础设施和战场实体基础设施融合起来,把信息系统、武器装备、参战人员联接成一个统一的网络,以更快的指控速度、更高的打击精度实施连续指挥、控制和作战,提升体系作战能力。同时,战场指控设施对“软杀伤” 的防护需求更为突出,高度智能化的无人作战系统极易被对手通过恶意代码、指令篡改、植入病毒等手段攻击,将带来临阵倒戈、作战失利等灾难性后果;环境干扰、机器故障、通信受阻等因素,也可能使系统失控。因此,对智能化战场设施的信息防护将变得更为迫切。
        二、无人化战争思考
        习主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军事智能化发展,提高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联合作战能力、全域作战能力。
        (一)注重抓好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是规划与部署的总体构想,是连接理论与建设实践“通道”。无人作战建设要用战法引导建法,加强体系建设,配套完善作战支撑、训练试验、装备保障等各类军事功能。一是增强体系集成认知。无人作战的创新与一般的系统创新不同,既要有无人作战单元的个体创新,更要有体系与联合创新。因为技术上的领先并不能直接制胜,只有通过要素互联增进体系融合,完善系统集成来实现战斗力升级。二是科学进行构架编组。借鉴现有作战力量的体系结构,结合无人化战争的属性特点,进行创新设计,重点是完善战术级分队的无人化力量编组,增强其在作战中的可操作性。三是注重理顺相互关系。在设计和处理体系内部的相互关系时,要以效能为目标、以精确为导向,不断完善体系、优化机制、强化能力。在武器装备平台种类、性质较多的情况下,打通物理域、信息域、认知域,做好分域联合、跨域联合,进而实现全域联合。
        (二)不断发展创新理论
        加强军事理论研究,就是要把握好军事理论对军事实践的正确指导方向,给无人化战争发展定好目标、把好方向,使无人化为我所用。首先,要不断深化无人化战争理论研究,系统掌握本质规律,紧跟时代步伐,把前沿握科技力求创新,创新无人化作战理论和作战概念,为其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在此基础上,要不断探索人工智能在军事领域的应用研究,借鉴“分布式杀伤”“蜂群战术”“作战云”等先进理念,坚决杜绝生搬硬套,在不断探索中持续发展。
        (三)推进研发无人装备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科技在各类军事装备上的应用不断增多,要紧紧跟住时代步伐,不断推进无人化装备的发展创新。一方面,加快科技发展速度,加大有效科技储备。在无人化装备研发过程中,就要舍得在无人化装备技术含量上下功夫,夯实无人化装备技术基础。另一方面,加快成果转化速度。在拥有技术储备的前提下,进行应用检验,在不断的试验鉴定中巩固研究成果,提升无人化装备的实战能力。
        (四)自主创新优化算法
        数据在信息时代的作用愈发明显,在不断优化的算法的支撑下,信息化正逐渐从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演进。我军在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的过程中,首先要注重基础科学突破,把数学、计算机等学科作为首要出发点,为优化算法夯实基础。同时,要科学设定重要指标体系,收集武器装备数据、军事训练数据和作战指挥数据。在数据收集和存储的同时,进行关键指标对比分析,查找无人化战争的关键环节,及时查漏补缺,指标体系进行动态优化,积极探索研究符合我军特点的算法,让其在军事领域大放异彩。
        (五)持续加强军民融合
        我国的军民融合程度已经从初步融合迈向深度融合,并瞄准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持续深化军民融合的广度和深度。军民融合是军事力量建设“借船出海、借力登高”的关键基石,通过民参军推动军事领域向智能化进军。在军用理论研究环节,与地方高校、科研机构、军工企业形成长效合作机制;在人才队伍建设环节,以军事院校为主,依托“强军计划”、科研高校、专业研究团队等地方力量,加紧人才队伍的军地联合培养;在人工智能武器装备研究环节,发挥好大数据、云计算、类脑芯片、超大规模计算等技术的军民融合式研究发展。通过军、民共同努力,不断推进我军无人化建设持续向前。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