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网应用开发1+X 证书试点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0/10/14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16期   作者:周忠强
[导读] 近年来,物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社会对物联网技术人才的需求也显著增长,传感网“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势在必行。
        周忠强
        武汉市仪表电子学校 湖北武汉  430205
        摘要:近年来,物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社会对物联网技术人才的需求也显著增长,传感网“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势在必行。本文探讨在传感网应用开发“1+X”证书试点工作中的项目组织与实施。通过分析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分别从人才模式的培养、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索解决对策,全面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竞争力。
        关键字:
        传感网;“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教学方法
1 1+X 证书制度概述
        2019年4月16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 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1+X”证书制度),宣布“1+X”证书制度试点正式在职业教育中开展,意味着职业教育步入考证新时代近年来。“1”是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准备基础,凸显教育功能;“X” 是“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1”的强化补充和拓展。
2项目组织实施
2.1政策解读
        “1+X”证书试点名录公布后,我校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工作组。领导小组对试点工作全面领导,负责组织相关制度建设,负责组织协调与试点工作相关事宜。专业部项目负责人进行宣传和解释,重点解读国家的 1+X 证书制度改革的相关政策,介绍物联网行业发展需求,让学生充分了解国家 1+X 证书制度和物联网专业的就业前景。通过宣传,学生们反应强烈,踊跃报名参加培训学习,专业部组织选拔参加考证。最后通过引领带动,实现以点带面、点面共进,为推进 1+X 证书制度平稳落地提供学生基础。
2.2改善实训条件
        为了满足传感网应用开发的考证环境需要,学校不断整合资源,完善实训条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共享,提升原有实训室的配置,更新和维护考试所用的设备和场地,保证了培训与考证的正常运行。
        为了提高教学团队的教学、培训和考核评价能力,推进“1+X”证书制度有效落地,学校组建教学团队参与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主办的各种培训。通过不断学习,教学团队领会了国家职教改革的相关文件和政策的精神,也熟悉了 1+X 证书制度、传感网岗位人才标准、传感网开发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传感网开发考试考务系统。
3试点的关键点与实施对策
3.1与企业共同制订“1+X+Y”人才培养方案
        物联网专业学生一般学制为三年,共计六个学期。优化后的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程计划表如图1所示。按照平台+岗位+行业应用实践的模式进行人才培养。
        平台课(1):服务于全部岗位或某几个岗位的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
        岗位课(x):某岗位群的几门核心课程与X相关书证融通形成岗位模块课程,注重培养学生面向相关岗位群的专业核心能力
        行业应用实践(y):与地方区域经济特色、地方优势产业、学校特色专业结合的行业应用实践模块课程,帮助学生深入未来从事的物联网相关行业,最终培养出面向产业特色,符合地方区域经济的物联网创新技术技能型人才。
        
        
        
       
        
        
        
        
        
图1 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2课程体系改革
        传感网应用开发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并不是依靠某一门课程实现,而是一个课程体系的支撑。课程体系是 1+X 证书制度与物联网专业融合的根基,因为学历教育为学生提供的是系统学习职业知识和技能的条件,并由此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在“X”的职业技能培训中,中职院校应根据物联网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设计相对应的课程体系,以实现1和X的融通。
        传统的三段式(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的学科式课程体系已经不能适应人才培养方法的要求,应该围绕岗位模块课与行业应用构建课程体系符合职业教育面向岗位群针对性培养的要求,因此此次改革的课程体系完全来源于职业领域和职业活动。课程体系完全来源于物联网行业企业职业活动过程,再无与物联网无关的课程,而且每一门课讲授的内容都有物联网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做支撑。
        如图2所示为改革后的课程计划:公共基础课程(语数英体)、专业平台课程(电工电子、c语言、传感器等)、岗位课程(物联网系统运维、单片机技术、物联网组网等)、行业应用实践(智能家居、智慧物流等)
        
       
        
        
        
        
        
        
        
        图2 1+X+Y课程体系
        3.3师资队伍建设
        随着 1+X 证书制度融入人才培养,课程结合需求进行模块化设计后,教师应该根据新型人才培养方案,打造物联网技术专业教学团队,以提升专业教学能力及职业技能培训能力为目标。
(1)校企合作、师资混编
        学校的师资普遍具有较好的理论功底,企业的师资对实践性的操作水平较高。为了把双方的优势体现出来,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双方探讨成立了混合师资队伍。要求同一门课程必须要有校企双方的教师共同参与备课和授课。在这过程中,形成集体备课、共享教案和教学资源。通过努力,目前与柳职院合作的所有专业中,基本上都以社会需求为目标,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结构,引进“双师”素质型人才,打造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混合教师队伍,保障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求。
(2)建立团队、分专业攻克难关
        将物联网教学组分为三个不同的教学小团队,同时师资团队结合教师的专业特长,三个教学团队分别为:物联网硬件教学团队、物联网软件教学团队、物联网基础教学团队。每个教学团队的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研究方向,并结合X 证书的考核内容,参加相关证书师资培训及考核管理制度,让教师符合 1+X 证书师资需求标准根据“1+X”证书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3.4校企深入融合,建设高水平的实训基地
        加大校企深入融合,建设高水平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我校已于2019年建立完成高水平实训基地(智慧物流、工业机器人),通过以职业岗位为导向,与企业深入沟通,以社会需求的人才为培养目标,将真实生产流程与人才培养过程进行紧密结合,真正实现校企深入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各职业院校都处在“1+X”证书制度试点阶段,我校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到物联网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效果有效反馈,通过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改革,促进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当然在此过程中仍然有需要问题需要继续探索解决对策,真正做到“课证融通”。
        参考文献
        [1]李寿冰.高职院校开展 1+X 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思考.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9(10):26-29
        [2]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EB/OL].(2019-02-13)[2019-02-14].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3]邓泽民,陈森森.1+X证书中X证书的双属性与三作用---我国教育证书与劳动证书制度系统设计的视角[J].职教论坛.201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