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昊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教学保障处 河北省廊坊市 065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环境更加成熟,为高校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而教室作为开展高校教学的重要载体,加强智慧教室的建设,就是为了营造智慧学习环境的载体。所以本文从智慧教室的概念和特点入手,就如何在互联网+环境下加强高校智慧教室的建设展开探索。
【关键词】互联网+环境;高校;智慧教室;建设
在现代互联网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以互联网+环境为核心的高校教学模式的转变已成为一个发展趋势,也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加强智慧教室建设,对于智慧学习环境的营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需要充分领悟智慧教室的概念和特点,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强高校智慧教室的建设。
1.智慧教室的概念和特点分析
1.1智慧教室的概念
智慧教室是将智慧学习环境物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将多媒体与网络教室变得更加高端的一种形态,是以物联网、云计算、智能技术为一体的基于互联网+环境的新型教室。按照类型来划分,分为物理空间(有形)、数字空间(无形),需要利用多种智能装备来呈现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对学习资源的获取,使得课堂的交互性更强,达到情境感知与环境管理的新一代教室,而在此基础上,还能给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人性化和智能化的互动空间,而且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本地与远程的有机结合,使得人与学习关系之间的关系得到有效优化,学生可以在学习空间中达到与环境的良好交互,使得学习更加个性化、开放化和泛在化。
1.2智慧教室的特点
第一,将教材变得多媒体化,使得教材类型丰富的同时变得更加智能,便于学生学习、开发学生智力,最终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第二,校内外资源的利用变得更加便利,有助于资源共享和数据资源的共享与互通。
第三,优化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取学习资源,提升学生学习的个性化水平。
第四,师生之间可以互相互动和沟通,学生之间可以更好地交流,有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氛围更加活跃,脱离时间与地点带来的约束,使得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多维度[1]。
2.互联网+环境下加强智慧教室建设的对策分析
2.1基本原则
在高校智慧教室建设过程中,应秉承的原则如下:①信息共享;②统筹规划;③标准统一;④有助于资源整合;⑤分步实施。在这样的原则下,为整个智慧教室的建设提供指导,以确保智慧教室的可靠性、适用性和使用性。而在此基础上,需要确保空间与技术设计得到优化,着力构建教学环境,确保人与资源、技术、环境、技术、空间的高度和谐统一。但是不同的学校和不同的科目,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不同,所以在智慧教室建设过程中,应紧密结合实际需求,以确保所建设的智慧教室能满足不同教学模式实施的需要,并切实做好智慧教室与校外资源、校内系统三者之间的有效对接,切实注重云中心优势的发挥,着力化解教学中的信息共享难题,在智慧教室功能上不断完善,采取模块化的方式提升智慧教室的建设成效。
2.2建设要点
第一,针对智慧教室的基础设施层,主要是在硬件方面要加大对其的支持力度,常见的有基础设施、网络设施、信息发布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感知系统等。
第二,针对应用支持层的建设,因为其在整个智慧教室建设中属于核心内容,其作用主要是对软件进行整合,从而使得应用软件与系统得到高效集成和融合,利用云平台中心,构建基于数据信息共享所需的智能信息平台,确保人员与设备、管理、资源之间的分析算法得到保障,并对信息资源实现统一管理,确保智慧教室在网络安全与信息存储方面得到保障,有效的合理地分配信息资源。
第三,针对综合管理层的建设,主要是在确保上述基础得到保障的基础上,采用可视化的集成管理平台,统一权限管理和认证与门户统一,从而给智能教师管理和服务以及环境等提供相应的运行模式,由于其具有较强的拓展性,使得教学信息化集成水平得到提升。
第四,针对综合浮层的建设,主要是利用移动智能终端,突破传统的时空限制,实现碎片化的访问教学资源,使得教学任务高效完成的同时实现高效互动[2]。
2.3技术要点
第一,在硬件设施方面,主要是结合空间布局植入新技术,基于满足交互的前提下,综合运用远程互动教学、多屏显示和课堂教学录音广播等现代化技术,再进行彩色调节之后,从空间布局上对智慧教室进行优化,以构建较为完善和开放的教室空间,同时结合学校、科目、学生等方面的特点,切实做好设备搭配,从而利用智慧教室开展远程互动教学和录制课程,为互动式教学成效的提升奠定基础,使得所建构的教学体系既满足规范又兼具特色。而在此基础上,就需要加强物联网传感技术的应用,利用其有效地进行本地智能化控制,并给远程维护和远程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关传感器方面的硬件支持,从而更好地实现环境的智能化控制,而利用蓝牙适配器则能有效地管理设备资产,利用光传感器能有效地将投影仪灯泡使用的时长进行记录。加上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对校园的无缝覆盖,使得物理空间和信息空间得以紧密地联系,师生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移动智能终端设备进行在线交流和畅通,并且通过对校园网硬件设施的完善,使得智慧教室的硬件建设水平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
第二,在软件设施方面,一是加强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建设。因为这一系统是利用网络群实现环境控制设备、网络教学设备的可视化管理和联动管控,并对资产设备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及时地诊断和上报存在的故障,从而对设备进行全方位的管控,对设备实施智能化和动态化的监管,从而创造出更加平稳而又和谐的教学环境。二是在云桌面系统方面,既要确保信息安全和提升操作系统性能,又要确保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采用终端设备在批准的身份账户下访问个人的云桌面,从而利用云桌面在远程开展可视化辅助工作,在降低成本的同时高效管理计算机。三是在录播管理系统方面,主要是利用其自动采集和记录高清的教学音视频,同时对多个教室进行管理,制作多画面课件,并根据教学特点和学校自身的实际,实施授课活动评估与教学资源共享,达到有效整合教学资源的目的。四是在学习资源系统方面,主要包含了媒体素材、优秀教学案例、文献资料、各种试卷试题等方面的资源素材,这样利用物联网,就能达到资源学习与共享。五是在数据存储系统方面,主要是利用云平台对数据信息进行管理和存储,使得数据不会丢失,智慧教室在各项数据调取时,采用高速带宽实现快速调取。
第三,在教学系统、LED显示系统、人员考勤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灯光控制系统、空调控制系统、门窗监视系统、通风换气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方面加强建设的同时,还要切实加强对其的维护,将所有系统都集成在基于互联网+的云平台之中,不仅能确保数据安全,而且每个子系统的运行情况都可以及时地传输到后台云平台管理系统之中,从而确保每个子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并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地进行预警。比如在空调控制系统中,当温湿度传感器在对室内温度监测时,主要是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系统的预设值,一旦室内的温湿度超过设定的最高门限制时,就会将空调自动开启,反之则会关闭[3]。
3.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智慧教室的建设,需要以互联网技术为载体,紧密结合智慧教室的特点和建设的需要,切实掌握智慧教室建设的原则、要点和技术,以达到良好地运行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健,姚远.高校智慧教室的建设现状和应用策略研究[J].软件,2020,41(06):261-266.
[2]宋海明.关于高校智慧教室建设的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13):199-201.
[3]孙健.高校智慧教室建设的思考[J].电脑与信息技术,2020,28(01):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