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念
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0
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进程中,学校中的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逐步被社会大众广泛关注,而且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高速普及背景下,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其中专业老师不光要向学生传授专业基础知识,还需要重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实用能力以及专业素养的培育。所以,此文简要的阐述了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背景下实行电气自动化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以此来推动学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教学改革;措施;发展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社会各行各业都带来了无限的发展生机,对学校的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亦是如此,而且新时期教育市场对电气自动化教学的要求也在逐步增多,不论是专业基础知识教学还是专业技能教学都需要专业老师多加重视。所以,专业老师联合学校对电气自动化教学课堂实施了创新和变革,借助新教育市场中的新教学方案、教学思念以及教学工具,为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课堂增添了多种色彩。
1、实行市场调研,确定教学改革的意义
在对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实施变革之前,需要专业老师深入市场内部,对电气自动化行业实施调研,从而确定对专业教学课堂实行创新的现实意义,在此过程中专业老师需要了解学生的未来就业状况以及电气企业的用人要求,进而确立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而且在市场调研中,专业老师可以清晰的了解各行业对电气自动化设备的维护操作技能、对电气自动化设施的安装、维修以及调配。所以说,对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的改革是势在必行的,需要加大力度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教学以及对学生知识实用能力的培育,为学生未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比方说,在学习“供配电设备”模块内容时,专业老师需要让学生清晰的了解10KV高压配电系统、低压配电设备、变压器以及不间断电源在社会电气专业领域的实用方向以及实操能力,让学生掌握以上系统的使用技能以及专业基础知识,以便适应新社会电气市场的快速发展进程。在此基础上,学校为了培育高精尖的专业型人才,需要把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学内容和社会企业实践融汇贯通,借助校企合作或者项目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企业自动化设备的实操工作中,以此来强化学校的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模式,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此外,学校务必要组建一支专业水平较高的专业师资队伍,给学生的专业课堂提供重要保障,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优化专业教学课堂,推动学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朝着更加先进、科学的方向努力前行。
2、现代科技手段对电气自动化教学的应用策略
2.1、更新观念
消除思想障碍现代科技应用于教学的核心是教师的现代化,牢固掌握和熟练应用现代科技手段,是高素质教师的必备技能及时代的要求。但本校部分教师仍然青睐传统的教学手段与方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在其头脑中没有一席之地。针对此状况,本学院要求教师进修相关现代科技的理论课程,用以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组织教师参观现代科技手段应用较为先进的院校,通过观访提高教师对现代科技手段的使用意识和水平。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全体教师具备了现代教育意识,并认识到教学手段从传统到现代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2.2、加强教师的技能培训
现代科技应用于教学除了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技能。为此学院积极组织教师学习、研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课件的制作技术、图像图形处理技术以及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知识。定期举办培训班或专题培训,逐步打造出一支能熟练掌握和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师队伍。
2.3、应用现代科技改进教学手段
以“PLC原理及应用技术”为例。“PLC原理及应用技术”是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主干课程,大量的控制功能图、梯形图、控制线路图贯穿始终,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课上工作量大,学生难以理解,其教学效果也不理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技术、仿真软件,结合多媒体教学,对PLC控制过程进行仿真调试运行,使学生理解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及动作结果,让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通过学生座谈及问卷调查都表明,用形象生动的课件、动画演示控制过程,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教学效果良好。学院研制的“PLC原理及应用技术多媒体教案开放平台”现已形成基本框架,初步具备了进一步开发推广价值。
2.4、应用现代科技改进软件类课程教学模式
对软件基础类课程,比如“C语言”,其特点是课本算法程序固定、单一且较多,这就很容易造成学生思路不开阔。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可以将这一弊病从根本上克服。教学环境采用微机原理实验室和交互式多媒体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学手段改变了以往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既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又减轻了学生负担,最重要的是营造了一个互动、开放的教学环境。在课件制作设计问题上,建议教师仅设计问题要求,而不设置固定答案,积极鼓励学生利用发散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虽然学生的答案可能不同,甚至是错误的,但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体现。教师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其指导性作用也得以发挥。
2.5、应用现代科技改进基础实验课教学
“电工基础实验”是机电系学生在大_阶段就要学习的基础实验课程,考虑到学生初进实验室,很难掌握电工仪器、仪表的仪器的使用。为此,学校制作了如何正确使用仪器、交互式仪表的VCD学习光盘,很好地解决了新生进实验室很长时间还不能正确使用实验仪器的难题,为此后的实验打下了良好基础。此外,考虑到“电工基础实验”内容多而学时少,如果按照传统的实验方法很难完成实验教学任务,为此,学校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帮助学生做好实验课的预习,极大提高了实验课的效率。同时,学校还鼓励学生利用所学技术自行设计实验电路,这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实验的主观能动性。
3、教学改革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3.1、多媒体课件重形式轻实用
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当今网络上提供的许多模板课件内容相仿,一些教师为了图方便直接下载使用;还有的教师在课件制作上过分强调一些形式上的东西。比如一些不恰当的动画等,教师在使用中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结果导致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其实课件作为教学基础,其制作和使用应当以实现最终教学目的为宗旨,要避免出现重形式轻内容的不良现象。
3.2、现代教学手段“万能论”,重机器轻教师
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过多使用,使得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技术,从而忽视了教师教学活动的主导作用,甚至出现教师成为多媒体课件放映员、学生成为观众、教学课件成为电子讲稿的怪现象。笔者认为,课堂要保证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地位,现代媒体只能作为教学活动的辅助工具,是教师达到教学目的的手段之一。任何教学手段都不是万能的,或多或少都具有相对的局限性。比如多媒体教学由于速度快,信息量大,导致学生课堂笔记记录困难,基础薄弱的学生学习吃力。笔者认为教师应结合授课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高效组织课堂教学,把现代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以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为最终目的。
4、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背景下,电气自动化领域逐步引用了多种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科学手段,为本身企业创造了诸多经济价值,而且电气自动化领域的企业对当下的专业人才要求也逐步增多。这就需要学校内部加大力度变革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模式,而且专业老师不光要优化自身的教学素养,还需要引用更多先进科学的教学工具和思维丰富专业课堂,强化学生的专业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顾拥军.浅析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J].学周刊,2019(12):5.
[2]胡银全,朱黎丽,陈红红,伍小兵.关于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山东工业技术,2019(03):239.
[3]郭文娟.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当代教研论,2018(1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