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苏桃
广西云检科技有限公司 广西南宁 530000
摘要: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下,资源损耗和环境污染问题不断加剧,环境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重视。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当前需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人们对环境问题逐渐加大重视,其中不仅包含了污染物排放、可持续资源,还包括生态环境和保护问题,因此,以往环境检测也在从污染检测向生态环境检测发展。对于我国环境检测来说,由于起步较晚,因此当前技术和实力还比较落后,存在对环境质量检测不足的情况。文章简要分析了当前我国环境检测发展现状,以及环境检测和生态可持续发展重要性,探讨相关技术进一步发展策略,保证环保工作质量。
关键词:生态环境;检测技术;发展现状;意义;有效对策
在过去发展中,对生态环境的忽略导致其不断恶化,引发严重的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环境破坏等问题,使得生态环境更加脆弱。生态环境的恶化下,人们对环境问题加大重视,其中是涉及生态环境与保护等内容,因此生态环境检测成为重要工作。当前生态检测技术的发展下,有力扩大了环境检测范围,同时可以快速准确获取、处理、传输数据,为动态监测环境质量、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有力支持,推动环境检测实现现代化发展。
1.生态环境检测技术现状分析
1.1现场检测自动化
在当前环境检测中,相关检测仪器和设备逐渐向大型化、自动化和连续化方向发展,比如当前使用的环境水质自动检测系统、空气质量自动检测系统和辐射环境自动检测系统。可以在线自动检测污染源,掌握废水、废气和噪声等污染问题变化、发展。
1.2实验室自动化分析测试
当前实验室分析测试技术不断进步,实现从手工化学方法转变为仪器分析,应用计算机技术实现自动化,能够利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仪、液相色谱一质谱联用仪等检测有机污染物,应用等离子光谱一质谱联用仪测试金属毒物,以及可进行对无机离子测试分析的流动注射分析仪等[1]。
1.3应急监测简易化、快速化
在一些工业生产等环境中,容易出现突发污染事故,此情况下进行环境检测适合采用小型便携现场检测仪器快速检测,比如可应用现场应急检测车,其中配备便携式气相色谱仪、现场水质实验室和现场检气管等,满足现场检测需求。
1.4遥感监测
遥感检测是在对检测对象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远距离感知目标物质,具体遥感检测系统中包含了遥感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等,可以用来检测大气环境、水环境和生态环境。
1.5生物检测
首先是对浮游植物与生态的水质检测,在急性生物毒性测定和评价中,可以将部分浮游植物中藻类作为模型生物,对其开展生长抑制实验,来测试分析污染物生物毒性。其次是浮游植物与水环境的物质循环,水环境物质循环的主要生物化学土建就是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可以通过吸收水体中无机盐类和二氧化碳的同时生产有机物,以促进水体中物质循环。最后是浮游植物与环境评价,在环境检测评价环节中,可通过定量分析水体生物群落结构,包括水体生物多样性、藻类类型等,以获取生物群落结构,分析其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1.6信息化
在当前信息化发展下,可以建立起区域环节检测信息网,加强相关检测机构的协同,保证政令响应快速、畅通,各检测站之间信息互通、数据共享,保证检测工作、环保工程顺利开展。
2.生态环境检测工作重要性
2.1环境检测是环境影响评价基础条件
环保工程中,实现科学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需要在环境检测基础上进行,以准确评价环境中存在的影响因素,以深入分析项目建设承载力、周边环境受到的影响,通过环境检测数据分析,可以有力呈现出这些问题,以准确判定环境质量状况,确认污染问题严重性等。因此在项目建设中,需进行严谨的环境检测,在利用其检测数据基础上明确环境容量,确保项目合理实施。
2.2环境检测是开展环境保护的重要工作
人类社会生产发展中,不可避免会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而自然环境的恶化也会威胁到人类发展。
从定性和定量化角度出发,在环境科学研究工作中,一项重要途径就是环境检测,同时这也是环境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展环境科学研究中,主要是研究人与自然间物质交换、能量交换产生影响关系,以采取合理的措施实施环境保护与治理,为人们提供健康的生活环境。而全面落实环境调查工作,需要利用环境检测获取大量检测数据,明确影响环境质量因素和污染源,分析污染传播中污染物分布和变化情况。此外就是全面落实评价工作,针对存在污染问题制定有效的应对和控制策略,改善自然环境,在此基础上建设科学、有效的研究体系[2]。
3.生态环境检测技术存在问题
3.1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足
对于社会可持续发展来说,环境保护是重点工程,但很多人缺乏环保意识,认为与自身关系不大,而不愿了解生态环境检测和环保技术等,更重视区域经济发展,而彻底忽视环境问题。同时,一些地区虽开展环保工作,但实际工作质量不符合标准,无法落实好生态环境检测工作,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足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失误,而影响到环保工作。
3.2检测工作程序不规范
在开展生态环境检测中,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才能建立起完整的检测系统。一些地方管理者在对生态问题认识不足的情况下,其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同时还会导致设备不够先进等问题,以及工作人员操作不规范,严重影响到检测工作规范性。
3.3 缺乏完善的环保制度
一项工作的开展离不了制度保障,在缺乏完善环保制度情况下,会导致生态检测工作缺乏保障,而产生一些隐患。同时还存在执法力度不足的情况,难以对破坏环境行为加以有效约束。
4.生态环境检测技术的发展策略
4.1生态环境检测技术发展方向
(1)智能化和自动化发展。科技进步下,未来生态环境检测技术也在快速发展,其智能化、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可以实时、准确检测现场环境,并采集和处理相关数据,最终综合评定环境质量,以发挥对生态环境治理的指导作用。
(2)IMS 的进一步应用。在生态环境检测中,引进实验室管理系统,能够更好的收集和分析资料,有效降低传统人工操作的失误几率,实现精确数据分析,同时利于降低检测和分析成本。
(3)检测技术的重点愈加突出。在我国生态环境检测工作中,以有机物污染最为严重,因此在今后生态环境检测技术发展中,也应抓住重点,强化对有机物检测技术的发展,加强检测有机污染物、全面系统记录检测数据,以充分发挥检测工作作用。对当前生产生活中可能产生污染,应提前做好检测工作,加大预防力度[3]。
4.2生态环境检测技术发展策略
(1)提高工作人员专业素质
要加强环保工作力度,一方面需加大对环保工作的宣传,加强生态环境检测力度、环保工作力度的同时,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树立起良好的环保意识,加大对环保工作的重视。另一方面需不断提高生态检测人员素质,加强专业培训等,提升其环境检测技术水平、检测分析水平等。
(2)加大资金支持,规范作业流程
为确保生态环境检测工作有足够资金支持,不仅需要国家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视,还要注重资金发放和应用是否到位,避免资金落实不到位而导致生态检测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同时还要树立起标准的工作流程,使得检测工作可以有序、顺利开展,保证检测操作严谨性和检测结果准确性。
(3)完善环保制度
完善环保制度,可以加强对环保工作、生态环境检测工作的保障,对于具体实施情况根据法规给予奖惩,同时可通过法律威力制约破坏环境行为。因此,国家需重视相关法规的完善,同时加大对生态环境检测技术的执法力度,有效保障技术发展。
结束语:
随着经济发展与人口的增加,生态环境问题愈加严峻,加强生态环境检测成为必然发展趋势。对此需站在宏观角度,全面审视生态质量问题、发展生态环境检测技术,促进环境检测发展、加大环保力度。
参考文献:
[1]张博.生态环境检测和环保技术及其应用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25):3609.
[2]刘肖.环境检测技术和生态可持续发展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9):310.
[3]胡绍宣.环境检测技术和生态可持续发展分析[J].环境与发展,2019,31(11):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