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演“孙芬芳”

发表时间:2020/10/14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第16期   作者:郑玲
[导读] 1939年—1945年,图云关曾经是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的大本营和卫生人员训练所的基地。
        郑玲
        贵州省话剧团有限责任公司  贵州省贵阳市  550081
        摘要:我们的话剧《图云关》,说的就是当年的那段历史。
        1939年—1945年,图云关曾经是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的大本营和卫生人员训练所的基地。救护总队下辖九个救护大队,有一百三十多支救护队遍布各战区;卫生人员训练所还在各战区设立了四个分队。这两个机构聚集了三、四千名医务工作者,其中有五百多名学有专长的高级医生。据史料记载,在图云关以及奔赴各战区的医疗机构共进行手术近20万人次;骨折复伤3万5千人次,包扎伤口9百余万人次;住院治疗200万人次,门诊军人248万人次;门诊平民200万人次,灭虱80万人次……
    关键词:贵州省话剧团 《图云关》 孙芬芳 角色塑造

        作为一名导演,我极少有机会去扮演某一个角色。每当看见演员们在舞台上激情飞扬、意气风发,总能让我心里泛起一点羡慕、一点遗憾……
        2020年初,疫情在中国大地上肆虐,白衣天使们的舍生忘死再一次让国人动容。在我和一位同事谈起这方面的创作,她说起了抗疫一线的医生朋友的事,感动得稀里哗啦。她说医生朋友给她打电话时候的口气,“跟你在《图云关》上的‘孙芬芳’给我的感觉一样……”
        《图云关》是我所在的单位贵州省话剧团排演过的一部话剧,我在里面扮演了一位 “红十字会救护总队”的护士,她的名字叫“孙芬芳”。在我极少作为演员登台表演的角色当中,“孙芬芳”是我梦中时常出现的、抹不去的一个形象……
        我按捺不住内心的涟漪,驱车走向图云关。
        图云关,百度百科上是这么介绍的:
        图云关,为老贵阳九门四阁十四关之一。
        1938年10月,中国红十会救护总队,由长沙、祁阳迁至贵阳,连同举世闻名的中国医疗卫生中心和军医培训基地等都以它为中心基地。当时,由波兰、奥地利、美国、捷克等9个国家组成的一支国际援华医疗队也来到了生活艰苦的贵阳市图云关红十字会救护总队,他们为中国抗日战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站在图云关山侧上,峰峦叠翠,林涛阵阵。我的前方是“国际援华医疗队纪念碑”,不远处是的英国女医生高田宜之墓。她1941年来华支援我国抗战,翌年,侵华日军投掷细菌弹,她为防治菌疫,不幸以身殉职,长眠于图云关上。
        我们的话剧《图云关》(编剧:杨昕巍、龚丽莉。导演:杨昕巍。)说的就是当年的那段历史。以高田宜为主要原型而创作的角色“安娜医生”,在戏中就是“我”的导师。
        1939年—1945年,图云关曾经是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的大本营和卫生人员训练所的基地。救护总队下辖九个救护大队,有一百三十多支救护队遍布各战区;卫生人员训练所还在各战区设立了四个分队。这两个机构聚集了三、四千名医务工作者,其中有五百多名学有专长的高级医生。据史料记载,在图云关以及奔赴各战区的医疗机构共进行手术近20万人次;骨折复伤3万5千人次,包扎伤口9百余万人次;住院治疗200万人次,门诊军人248万人次;门诊平民200万人次,灭虱80万人次……
        中国话剧协会主席蔺永钧评价:反映知识分子抗战!医护人员抗战!国际主义!《图云关》这部戏填补了中国话剧的空白!
        话剧《图云关》建组之初,导演杨昕巍说:“来演一个角色吧,孙芬芳!”我又惊又喜。惊的是我是否能够像演员一样担任好这个角色?喜的是我可以冲上舞台,去诠释一个角色,去感受聚光灯下的酣畅淋漓。
        孙芬芳的主要原型是一位平凡而了不起的女性——前半生参加抗日医疗救护、后半生投身海外汉语教学事业的保加利亚华侨张荪芬女士。
        张荪芬1918年10月出生于北京一个书香世家。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她从小就养成了乐观开朗、勇敢坚强的性格。

1940年,就读于燕京大学护理系的张荪芬目睹侵华日军惨绝人寰的暴行,毅然中断学业,只身辗转前往贵州抗日前线,投身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在抗日战场上,张荪芬结识了响应“国际医药援华会”号召,与白求恩等人共同前来支援中国的保加利亚医生甘扬道相识。两人在并肩战斗的过程中相知相爱,最终喜结连理。1945年抗战胜利后,张荪芬随丈夫来到保加利亚。他们的两个儿子一个取名“保中”,另一个取名“保华”,寓意“保中友好”、“保卫中华”,不仅象征夫妇俩人的爱情结晶,也寄托着张荪芬的拳拳爱国之情。
        此后半个多世纪,她在汉语教学领域不断开拓、耕耘,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汉语人才,成为传播中国文化、打开保中语言交流大门的先行者,受到保加利亚汉学界、教育界的普遍赞誉和尊重。中国书法家谢德萍曾为之题词:“荪香千里赤子心,芬芳万年忠国愿”,这恰是张荪芬一生的真实写照。——引自百度百科《张荪芬》
        我扮演的角色自然和现实生活中的张荪芬有很多不同。张荪芬坚强、勇敢、乐观,而孙芬芳却有些怯怯地,但是她爱憎分明,毫不掩饰自己的好恶:
        贝昌霖:你为什么要到图云关来?
孙芬芳:为了理想!为了当今中国千万万青年人救亡图存的报国信念!我是小小女子,可能无力手握钢枪上阵杀敌,但我能用我的一片热忱,鼓起战士们的勇气,让他们奋勇杀敌,我将以我的汗,洗净他们的血,杀尽日寇,还我河山!
        贝昌霖:你认为救护总队能实现你的理想?
        孙芬芳:当然。
贝昌霖:好!孙芬芳见习医生,从现在起,你就加入爱德华工作小组,协助爱德华医生工作。
        爱德华:Guten Tag,我是爱德华,来自德国。
孙芬芳:德国人?救护总队不是反法西斯的吗?图云关上怎么会有德国人法西斯?
爱德华:哦,她好像把我和纳粹划为一类人了。嘿,不是所有的德国人都是法西斯!
        初见爱德华,她的可爱和憎恶泾渭分明,后来当她知道了爱德华的遭遇,她的态度为之一变:
爱德华:我出生在德国波森地区雅诺维茨镇,我的父亲是一个犹太商人,我们一直以来处处受人歧视、压迫。所以我转行学医,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开业医师的资格。但是生活并没有变得幸福起来,我的父亲抑郁而死。在我去西班牙以后,我的妈妈和两个姐姐被抓进了奥斯维辛集中营,我听说,我的两个姐姐被推进了毒气室,而我的妈妈,至今音信全无……
孙芬芳:对不起,我误会你了,爱德华医生,而且,我一直在背后向贝医生要求调离你这个小组。
爱德华:没关系,我很理解!重要的是,我们在图云关上,在抗战救护总队,把我们的青春、医术,献给人类反法西斯斗争,不是吗?我们在靠自己的力量拯救我们的妈妈,拯救全世界的妈妈。
孙芬芳:爱德华,你说得真好!一起拯救我们的妈妈,拯救全世界的妈妈……
        她的善良、美好,此时才渐渐朝着原型人物的坚强、勇敢靠近。我努力地在“我”——“孙芬芳”——“张荪芬”——“我”之间来回寻觅,找到了“我”的一个小动作——甩辫子来帮助我完成角色。北方姑娘浓密的辫子常常能甩出一条美丽的弧线,靠着这个小动作,常常会得到观众的反馈。尤其在第一次出场,我设计的一扬脖子,小辫子倔强地一摆,然后高举右手,喊出:“杀尽日寇,还我河山!”的时候,台下基本都会报以热烈的掌声。之后手术中的害怕,我紧握辫子;对爱德华产生好感,我舞弄着辫子;安娜医生去世的时候,我扎起了辫子——而在最后《国际歌》高唱起来的时候,两条辫子一前一后,不管观众能否看到,我心里给自己的暗示是:放下过去的懦弱,勇往直前!
  2015年8月1日,《图云关》首演!时光荏苒,五年一瞬间。如果到了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时候,我们的《图云关》又会是什么样子?
          我还会是那个孙芬芳吗?
          
        
        
—————————————————————————————
 《中国南明》 ?2015-08-24 《“红会”旧址图云关——贵阳的骄傲》 金方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