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煤矿山安全管理与事故防范的研究与分析

发表时间:2020/10/14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第16期   作者:梁中海
[导读] 非煤矿山安全管理工作与事故防范的措施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制定合理有效的事故防范措施对于相关企业的生产安全和保护企业工人的人身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梁中海   
        德阳昊华清平磷矿有限公司   四川德阳   618000
        摘要:非煤矿山安全管理工作与事故防范的措施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制定合理有效的事故防范措施对于相关企业的生产安全和保护企业工人的人身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首先详细的阐述分析了非煤矿山系列伤亡事故的类型和特点,然后结合非煤矿山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非煤矿山安全管理与事故防范的具体有效的措施,以便能够对非煤矿山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和同类工程项目的安全顺利开展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非煤矿山、安全管理、事故防范
        
        城市化进程的平稳推进和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均离不开非煤矿山事业的发展,非煤矿山事业的安全管理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作用,但是在我国非煤矿山就目前的生产运营中依然存在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尤其是安全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更为突出,这方面的问题就会对非煤矿山企业生产运营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
        一、浅析非煤矿山伤亡事故类型和特点
        (一)非煤矿山事故的类型
        通过调查研究将非煤矿山伤亡事故的类型划分为以下三种。一是使用车辆的伤害,在车辆运输、提升的实际工作中可能会出现挤、压、撞等事故,从而造成一定的伤亡。二是顶板事故的发生,在各类事故中顶板事故的出现概率相对来说比较高并且出事地点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一旦顶板事故出现就有可能发生严重的人员伤亡情况。三是燃烧爆炸事故的发生,这种燃烧爆炸事故的危害性更强,一旦发生就会造成较大面积伤亡事故,甚至可能会让破坏设施并集中伤亡工作人员。
        (二)非煤矿山事故的特点
        经过查阅资料和调查分析我们将非煤矿山事故的特点总结梳理了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是井下矿的伤亡事故明显多于露天矿的事故,水灾事故、顶板事故等均有可能在井下矿发生。其二是特大伤亡事故现象有可能在井下开采矿山中发生,一旦安全事故在井下矿山中发生,其灾害的影响范围通常相对比较大。其三是小型矿山往往由于安全管理水平低发生事故的概率相对比较高,目前技术设备落后、安全意识淡薄以及盲目追求利润等问题存在于小型矿山中,这均是导致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的原因。
        二、非煤矿山安全管理与事故防范具体措施分析研究
        (一)构建完善的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体系
        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体系的构建需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首先是科学性原则,安全生产体系需要保证安全管理指标具有科学性、客观性以及可靠性等特点。其次是动态性的原则,因为非煤矿山的安全状态具有变化性的特点,所以需要保证各项指标具有动态调整性且具有长期性。再次是要遵循具有可操作性的原则,应确保各项指标可进行量化,各项指标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具有可操作性等,确定的指标能够全面反映出非煤矿山的安全状况。最后还要遵循全面性的原则,安全生产体系要确定的具有代表性的指标,这样构建的安全生产体系才能够覆盖非煤矿山安全管理以及事故防范中涉及到的各个方面。
        另外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体系应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第一是人员保障的相关内容,需要对非煤矿山工作人员进行全面考量可能造成安全生产事故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安全意识、安全经验、自身素质等情况,规避人员存在的三违现象并保证工作人员操作的规范性。第二是要包括环境保障的相关内容,为有效预防非煤矿山安全事故的发生需要全面考虑环境中的噪音现象、粉尘浓度、照明度、风速、温度和巷道等情况,以能够保证环境不会影响人员的人身安全。第三是机械保障方面的相关内容,在安全生产体系中为避免因机械设备故障以及操作不当所导致的安全事故产生需要全面考察机械设备的机械化水平、维修保养、设备故障、设备更新等情况,多方位的保障设施设备的运行状况。

第四个方面是管理保障的相关内容,应分析并完善日常生产管理、安全管理、安全检查等相关制度等,通过制度的约束力为企业的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二)在安全技术方面加大投入力度
        不完善的安全管理技术在非煤矿山企业生产运营中是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保证生产运营安全性需要加大在决策工作、计划工作、组织工作和控制工作等安全技术方面的投入,科学安排安全投入资金,使矿山能够达到安全生产水平和企业经济效益均得到提升的目标。需要组织专家全面深入的研究安全技术,同时积极采用引进新产品与新技术的措施达到形成良性循环发展机制的目的。
        (三)加强非煤矿山企业的安全教育方面的培训
        要想提升安全教育培训的效果首先应该明确安全教育目标。让非煤矿山企业工作人员全面掌握安全信息、安全理论、安全技能是培养教育的基础目标,另外还需要保障工作人员全面熟悉安全生产的相关系列法律法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的目标还应该包括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工作人员的安全素质、专业素质等,这样因人员失误而导致的安全事故可以有效的规避。企业要注意到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具有长期、全员以及专业的特点,需要分类分阶段长期开展安全生产教育活动并保证企业全员能够参与到培训教育工作中。企业安全教育需要采取多形式的教育方法,首先企业可以采用案例警示方法让员工提高安全意识,还可以采取分析系列非煤矿山伤亡事故典型案例的形式让工作人员明确安全生产事故的严重性,多形式的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能够提高员工参与安全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企业可以采用树立典型模范的方法推广员工自身在安全生产中的工作经验,可以通过开展表彰安全生产工作中表现优秀的工作人员和工作部门的活动展现企业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程度,通过在企业内部树立优秀典型并推广的形式构建企业内部相互学习的良好氛围;最后企业可以采用让员工之间进行有效交流的互动培训的方式,同时需要通过完善健全现代企业管理体制的方式实现工作人员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互相监督的目的。
        (四)构建完善的企业安全管理激励机制
        企业安全管理激励机制首先应该包括物质方面的激励。在非煤矿企业中积极构建人员物质奖励办法,有效结合安全生产操作、安全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成绩融入到企业人员绩效管理办法中,充分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让安全生产意识融入到企业人员的内心。更需要关注的是企业要在物质激励手段实施过程中全面考虑激励效果并根据效果有效调整激励措施。另外除了物资激励外还需要进行一定的精神激励,精神激励主要包括目标激励、信任激励以及情感激励。从长远角度企业应通过制定安全生产目标用来促进工作人员安全生产积极性的提高。另外企业还需要对工作人员给予充分尊重以便能够缩短管理人员与工作人员距离,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企业应该时刻关注工作人员心理健康、精神生活并在企业内部形成互相信任的良好氛围。
        (五)营造企业安全生产和管理的良好氛围
        建立良好的安全生产和管理氛围首先要开展安全评价工作。企业管理安全性可以通过非煤矿山安全评价工作的开展得到保障,企业应该营造安全生产氛围以达到安全生产事故予以避免的效果。另外建立良好的氛围还需要强化安全生产责任,企业需要对安全生产工作责任进行逐步细化并对其进行有效的落实,在企业生产中强化安全责任,使企业人员职责更为明确清晰。
        三、结束语
        通过以上详细的分析与研究得知在我国非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中存在着大量的车辆伤害事故、顶板伤害事故以及燃烧爆炸事故,且具有井下矿的伤亡事故多、影响范围较大、小型企业事故发生率高等特点。本文提出了通过构建完善有效的安全生产体系、在安全技术方面加大投入,针对不同层次的企业人员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培训、构建有效的企业安全生产激励机制、着力营造企业安全生产和管理的良好氛围等有效措施规避非煤矿山安全事故的发生。通过以上有效的措施能够保证生产安全性,并推动非煤矿山安全管理水平并提高企业事故防范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吴琼.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研究[J].化工管理,2019(26):96-97.
        [2]刘进宝.非煤矿山开采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管理措施浅谈[J].纳税,2019,13(17):2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