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中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

发表时间:2020/10/14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第16期   作者:李金凤
[导读] 本文主要介绍了河道生态护坡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要点,希望能够为河道生态建设的水利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李金凤
        龙城区西大营镇政府  辽宁省朝阳市   122004
        摘要:近些年来,河道建设面临的生态问题日益突出。水资源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重要要素,而河道则是维持人类水源生命线的重要载体,加强河道生态建设已刻不容缓。生态护坡建设是改善河道生态建设的主要途径,强化生态护坡技术在生态河道建设中的应用有利于促进河道生态质量的显著改善。本文主要介绍了河道生态护坡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要点,希望能够为河道生态建设的水利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河道;护坡技术;
引言
        通常情况下,为了保护河道的生态功能和服务功能,避免资源的流失和浪费,均会在河道的两侧建设防护破,不仅能够实现河道的生态建设,还能够起到抗旱防洪的功能。目前,由于我国河道护坡主要是硬质护坡,硬质护坡在起到防护作用时,还会损害河道的水环境,并危及河道鱼类的健康成长。生态护坡技术是进行生态河道建设的重要支撑点,建设良好的河道生态环境,可以显著地推进整个河道周边环境的人文景观等方面的升级,提高整个城市的影响力,能够对人们产生更大的虹吸效应,进而带动整个城市的快速发展[1]。
        1我国水利工程河道护坡技术应用的现状
        (1)硬质护坡能够对人文景观环境造成破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健康生活的基本前提,即便是在现在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时代,青山绿水仍然是人们追求居住环境高质量的终极目标。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大量的自然资源被破坏,使人类处于极度的危险环境中,没有受到人类环境破坏的自然景观已经越来越少。(2)硬质护坡能够破坏植物的生存环境,河道是整个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赖以生存的基本环境,而此刻由于河道生态环境的破坏,使得大量的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濒临灭绝的边缘。同时,硬质护坡结构使得水源失去了下渗的途径,导致河道失去了自然过滤的途径,逐渐地趋于浑浊。(3)硬质护坡能够影响人们的居住环境,硬质护坡本质上是使用混凝土结构进行护坡的建造,均会将一些添加剂添加到混凝土的黏土中,例如常用的抗冻剂和膨胀剂,上述添加剂都会在水中发生化学反应,污染河道水质质量。硬质护坡的最大特征是唯有了植物作为天然的屏障,当雨水较多的季节时,就会将道路上的有害物质和一些重金属冲入河道中,进而污染河道水质,造成河道水质的进一步污染。由于失去了绿色植被的可能性,使得河道失去了大自然的生机,违背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高境界,更不符合城市河道系统的审美观念。
        2河道整理中的生态护坡技术研究
        2.1污泥免烧制技术
        污泥免烧制技术是一种应用效果非常显著的生态护坡技术,这种技术中最重要的一种理念就是就地取材。在这种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把河道中的污泥取出,然后使用相应的技术和工序,对这些污泥进行有效地处理,把污泥制作成河道的护坡,从而实现高效的河道治理。这种生态护坡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河道淤堵的几率,把河道中的废料变成河道治理的原材料,由于烧制以后的成品具有多孔隙的特点,所以,具有非常强的吸附功能,对各种废物进行吸附,净化水环境,提升河道治理的效果。这种生态护坡技术在我国的城市河道治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发挥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
        2.2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
        生态护坡建设的目的,就是在防洪固堤的同时,利用各种植被的种植,提升河道的生态功能,所以,在生态护坡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当地物种的保护,减少项目建设对当地生态产生的消极影响。

生态护坡建设过程中涉及到了大量的植物种植工作,这些植物是项目的核心,也是生态护坡功能性作用得以发挥的基础,在植物的选择上,需要慎重的考虑,出了要分析植物的生长习性之外,还需要对植物的繁殖速度进行验证,避免引入一些侵略性比较强的植物,对当地的生态造成严重的破坏,比如水葫芦等。可以选择一些当地的植物进行种植,这些植物长期在当地生长,已经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在种植以后更加易于存活,可以有效地提升生态护坡的生态性功能,另外,当地植物在运输环节也更加的具有优势,可以减少植物的运输和种植费用,达到经济性建设的效果。在植物种植完成以后,要加强对植物的保护,避免各种因素对植物生长造成的消极影响,保证植物的健康成长,提升城市河道的生态功能[3]。
        3水利工程河道建设中生态护坡技术的应用策略
        河道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使河道建成后具有稳定的使用功能,那么前期建设过程中的规范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规划河道护坡时,既要考虑河道的防洪功能,还应该实现河道水资源的有效利用,通过采用生态护坡技术,实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最大程度地保护河道的生态环境。生态护坡技术是以生态学为理论基础,综合水利工程和生物科学工程的特点,来实现河道建设的生态属性。近些年来,生态护坡技术已经逐渐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广泛应用,在建设生态护坡时,首要是保持河道两侧的自然属性受到良好的保护,利用绿色植物和水土保持技术建造生态护坡进而在河道两边构建系统化的生态工程系统,实现保持水土、涵养水分、保护生态多样性等建设目标,使得生态河道具有人文景观的属性,同时还能够满足人们休闲和娱乐的生活需求。
        3.1生态护坡绿色植物的选择
        在进行生态河道护坡建设时,应该对周边的植物状况进行系统性的研究,然后根据研究结果,选择合适的绿色植物进行河道的生态建设,尤其是要做到绿色植物要和周边的生态环境相适应,增加周边生态环境的美感,综合考虑周边环境的生态效果和区域特性,对于生态护坡绿色植物提出了如下的选择标准:绿色植物能够适应周边气候和环境的需要;绿色植物能够适应不同特性的土壤环境;绿色植物尽可能地选择河道周边的物种;绿色植物应该具有良好的抗病虫害特性,并且不应对周边环境造成危害和污染;绿色植物的生存寿命应该尽可能地长,外表符合生态河道美观的实际需要;绿色植物的日常维护应该易于管理,并且在市场上容易购买,具有物美价廉的特征[4]。
        3.2生态护坡建设结构的选择
        生态河道护坡一般是由加筋结构和非加筋结构两部分构成,上述两种结构常用于生态护坡的建设中,并且能够根据现场施工的实际需要来对结构的自由度进行转换,这样就可以避免大量硬质材料的使用,并且在生态结构交汇处尽可能地使用三角形结构来满足生态护坡的承载需求。生态河道的护坡结构通常是由生态袋、土工格栅和三脚架等结构组合而成,并且生态袋的原材料一般是PE材料,PE材料具有抗老化、不降解等优点,对紫外线等外在的因素也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生态袋的结构能够根据护坡的实际需要进行调节,在生态袋的表面还可以进行绿色植物的种植,能够起到对生态河道绿化的功能;三角架结构是近些年来兴起的新技术,并在生态河道护坡建设中进行了大规模的应用,可以在三角架结构中充填合适的土壤和材料等,这样也可以在三脚架中进行绿色植物的种植,最终形成和周围环境相适应的绿色生态系统[5]。
结束语
        在水利工程中,护坡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通过结合具体水利工程护坡的形式选择,让我们更好地从管理、投资、质量等角度,促进了水利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于福臣.水利工程中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J].科学技术创新,2020(22):113-114.
[2]夏晓庆,陈莉,周营.水利工程中的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22):161-162.
[3]唐乐.生态护坡技术在生态河道建设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20(20):291-292.
[4]李宗华.试论生态护坡在河道治理工作中的应用对策[J].中国水运(下半月),2020,20(07):88-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