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工程建设中林木种苗的培育技术探讨

发表时间:2020/10/14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第16期   作者: 王少伟 白景凡
[导读] 在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影响下,近年来我国林业工作受到了更多的重视,林业工程的建设规模也逐渐扩大。
        王少伟   白景凡
        岐山县苗圃    陕西宝鸡  722400
        摘要:在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影响下,近年来我国林业工作受到了更多的重视,林业工程的建设规模也逐渐扩大,但由于林木种苗培育具有着一定的复杂性,且在细节要求上较为严格,因此在种苗培育效果不甚理想的情况下,林业工程质量同样受到了不小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分别从前期准备、播种育苗、幼苗管理几个阶段出发,对林业工程建设中的林木种苗培育技术要点进行了总结分析,希望能够对林业工程整体质量的提升起到一定帮助。
关键词:林业工程;林木种苗;培育

引言:林业种苗培育作为林业工程建设中的基础工作,其不仅影响着林木的成活率以及整个林区的森林覆盖率,同时也与林业工程的建设成本、建设效率有着直接的关系,只有在把握好林木种苗的培育技术要点,并将其灵活运用于种苗培育的工作实践之中,才能够为林业工程建设提供良好的基础职称,而要想保证林业建设工程的顺利推进与完成,对于林木种苗培育技术的研究自然也同样是十分必要的。
1前期准备
1.1种子采集
        为提高林木存活率,林业工程建设的林木品种选择通常会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在当地天然林区进行林木种子的采集,但由于同地区林木品种在生长特性上同样存在差异,因此在采集过程中,还需根据林区生态环境条件来选择合适的母树,对种子的产量、品质、遗传形状稳定性等林木品种特性做出准确评估,并从中筛选出最为合适的林木品种,之后再从选定的各类型林木上完成种子采集工作。例如在西北地区的林业工程中,应重点关注采集树种的耐旱能力,而在东北地区林业工程中,则应将抗旱能力作为树种选择与种子采集的核心标准。
1.2种子处理
        在完成林木种子采集工作后,应根据种子的种类来对其进行相应的加工处理,以便于后续的长期存储。一般来说,林木种子可按照水分含量分为球果、肉质果、干果三大类,而存储方式则主要包括干藏与湿藏两种。对于水分含量较低的干果类种子,应提前进行晾晒或烘干处理,以进一步降低种子中的水分含量,之后再将充分干燥后的种子装入容器中,放置在干燥、凉爽的室内干藏。对于肉质果与球果,则需要将种子混入到湿沙、泥炭等透气性、保湿性较好的材料中搅拌,待种子与材料均匀混合后,再放入坑、窖或室内进行湿藏。
1.3苗圃选择
        在林木种子存储期间,应提前选择合适的苗圃位置,为后续播种育苗做好准备。苗圃选择时应从坡度、土壤、风力、交通几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其中坡度应与土壤肥力直接相关,需以尽量平缓的区域为宜,具体坡度限制应根据林木品种而定。土壤则需要保证养分含量的充足,同时具有适宜的含水量与良好的透气性,土质以轻黏壤土、砂壤土为最佳。风力条件对苗木成活率影响较大,苗圃位置应尽量选择在背风地,避开风力较大的位置,为便于后期的苗木运输,还要保证交通的便捷性。
2播种育苗
2.1苗圃准备
        确定苗圃位置后应根据林木种苗培育需求来建立临时苗圃或固定苗圃,如林木品种较为单一,培育规模也比较小,直接建立临时苗圃即可,但如需要长期培育林木种苗,或种苗品种较多、培育规模较大,则需要建立固定苗圃。在完成苗圃建设后还需对苗圃内土壤进行整地、消毒,以提高土壤透气性、透水性,杀死土壤中残存的病原或虫卵[1]。如土壤中养分含量无法满足林木种苗的生长需求,则还需在整地阶段适度施肥,以达到补充土壤中养分的目的。


2.2播种
        苗圃准备完毕后可直接开始播种工作,播种本身并无太多要求,只需根据林木种类将种子播入适当深度的土壤中即可,但为了提高林木种苗成活率,降低病虫害发生几率,播种前还需对种子进行严格筛选,去除其中的坏种、烂种或其他无法发芽的种子,同时完成种子的消毒工作。
2.3无性繁殖
        无性繁殖是林木种苗培育工作的关键环节,能够降低遗传变异的发生几率,提高中种苗成活率,通常需要借助乔木、灌木类树种的营养器官完成。从繁殖方式上来看,林木种苗的无性繁殖通常可分为插条、压条、嫁接等集中,培育阶段应根据林木种苗的品种来进行合理选择。
2.4移栽
        由于林木种苗培育直接关系着林业工程建设质量,因此为促进苗木根系发育,并降低其根茎比例,通常都需要在林木种苗生长至一定阶段后对其进行移栽,移栽时间的选择应根据林木品种而定,总体上可分为芽苗移植、幼苗移植、成苗移植几种,但无论选择在哪一阶段进行移栽,都需要先对苗木的侧根进行适当修剪或切根处理,以促进主要根系的发育[2]。当然,移栽育苗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林木品种,如林木种苗的根系比较脆弱,或是根系发达程度与规格均能够达到要求,那么为了避免对种苗存活率造成影响,则无需对种苗进行移栽。
3幼苗管理
3.1松土
        在林木种苗的生长期间,苗圃内土壤可能会出现板结等情况,因此为保证土壤的透气性、透水性,促进种苗根系发育,育苗还需定期进行松土,并在松土的同时将苗圃内的杂草拔除,以免杂草与种苗争夺养分,影响林木种苗的正常生长。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松土可能会导致苗木根系损伤,因此必须要选择在降雨后(或灌溉后)进行,除草时还要注意将杂草根系全部拔出,并统一运至苗圃外处理。另外,如苗圃规模较大,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化学药剂进行除草,但除草前必须要进行试喷实验,确定农药不会对林木种苗生长造成影响后,方可在苗圃内大规模喷洒。
3.2灌溉
        林木种苗在幼苗期的需水量较大,为满足其生长需求,还需根据当地降水情况来定期进行浇水灌溉,灌溉过程中还要注意对灌溉量进行严格控制,通常以苗床土壤湿润为宜,否则无论是灌溉量不足还是灌溉量过大,都会对种苗生长造成影响[3]。另外,在初次灌溉结束后,还需密切观察苗木的生长情况,一旦苗木生长状态异常,或是苗床土壤干燥,还需继续进行浇水灌溉,如灌溉后出现强降雨,则还要及时进行排水,以免使苗圃内出现积水。
3.3出圃
        由于不同种类林木的造林标准不同,因此在育苗期间,育苗人员应密切关注林木种苗的生长状况,如确定种苗达到造林标准,则可及时组织进行出圃操作,如出圃时间选择较为宽裕,则应尽量选择在苗木休眠期起苗,以降低起苗对苗木造成的损伤。出圃阶段需要提前对种苗进行灌溉,并保证水灌透至种苗根系,且土壤处于湿润状态,待灌溉后7d左右,则可开始挖坑起苗,挖坑时应尽量加大坑的深度与开挖幅度,以免挖伤苗木的根系[4]。将整个苗木挖出后,还要根据苗木长势、规格对其进行不同等级的绑扎,绑扎时需要注意避免碰伤苗木干、叶,并在苗木外部铺垫一层湿润物,以帮助苗木补充水分,避免包装材料与苗木直接接触,铺垫好后可直接进行苗木包装,包装上还要做好记录苗龄、品种等信息的标标记。
结束语:总之,在林木工程建设中,对于林木种苗的培育十分关键,培育人员必须要对种子采集、种子处理、苗圃准备、松土除草、灌溉等各个环节的培育技术要点,并在实际培育工作中严格按照技术要求进行操作,才能够保证林木种苗的健壮,为林木工程质量提供充分保障。
参考文献:
[1]刘景华.林木种苗培育在防护林建设中的作用及改进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20(06):133-134.
[2]赛汉娜.试论林木种苗在林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J].农民致富之友,2019(11):185.
[3]李永录.林木种苗培育技术及发展趋势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8,38(24):196.
[4]蒋雯雨.林木种苗培育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园艺,2015(22):2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