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马铃薯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发表时间:2020/10/14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第16期   作者:孙士坤
[导读] 马铃薯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农产品,相比于其他蔬菜作物,马铃薯具有产量高、适应能力强的特点,并且其营养丰富,加工处理形式多样。
        孙士坤
        滕州市东郭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277533
        摘要:马铃薯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农产品,相比于其他蔬菜作物,马铃薯具有产量高、适应能力强的特点,并且其营养丰富,加工处理形式多样。采用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能有效地提升马铃薯的产量。本文在阐述春马铃薯地膜覆盖高产栽培作用的基础上,就该栽培技术具体的才做要点展开分析,期望能进一步提升马铃薯的产量,满足人们社会生活需要。
关键词:马铃薯;春种;地膜覆盖;高产栽培
        作为生活中极为长安的一种蔬菜作物,马铃薯在我国多地都有种植。在传统种植模式下,受种植方法等因素的影响,马铃薯的产量不能达到预期目标,尤其是在春季栽培马铃薯时,其产量更低,这给种植户带来较大损失,打击了农民种植马铃薯的热情。新时期,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在多种农作物种植中得到了推广和应用,其有效地提升了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新时期,为进一步提升马铃薯春种质量和效益,还应加大春马铃薯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一、春马铃薯地膜覆盖高产栽培的作用
        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是一种高效化的现代生产技术,其能有效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在春马铃薯栽培种植过程中,采用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层面:
1、改善土壤温度
        春季种植马铃薯时,土壤的温度较低,这不仅不利于马铃薯发芽,而且容易冻坏马铃薯种子。此时,通过地膜覆盖的方式,能有效地提升土壤温度。有研究显示,采用地膜覆盖后,地表温度可提升0.4-7.4℃[1](见表1)。在早春时期,正是因为地表温度的提升,马铃薯的萌芽时间更早,其更有利于马铃薯块茎的膨大。
表1地膜覆盖对的土壤温度影响





2、保持土壤水肥
        地膜覆盖在土壤水肥保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经地膜覆盖后,土壤中的水分蒸发量大大减少,这为马铃薯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源环境;另一方面,被覆盖的地面受风化、淋溶作用的影响减小,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土壤养分的会发,保持了土壤的肥力。
3、抑制杂草生长
        相比于未经覆盖的地面,地膜覆盖部位生长的杂草较少;这是因为采用地膜覆盖后,地表的温度较高,在杂草刚长出来时,其会因为闷热而被烤死。这种方式不仅抑制了杂草生长,减少了杂草对土壤养分的消耗,而且大大减少了种植户人工除草的费用支出。
二、春马铃薯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1、马铃薯选种
        品种选择和种薯选择对于马铃薯增产增收具有较大影响。就春马铃薯品种选择而言,不仅应确保其具有良好的抗疫病能力,而且需保证马铃薯能丰产、早熟。譬如,费乌瑞它川是一种品种优良的马铃薯,其具有结薯集中、产量高的特点,而且薯块较大,商品性优良。
        种薯选择阶段,应精细选择良种:一方面,应确保所选择马铃薯无病虫害,同时薯块较为完整,此外,当薯块在存储期间发芽时,在栽培前,应将所有萌芽全部摘掉。另一方面,栽培前应对所选择的种子进行检疫处理,要求选用原种种薯,同时薯块的大小较为均匀、适中。马铃薯种薯的单体质量应保持在100g,种薯使用量应保持在3000kg/hm2。
2、栽培和催芽
        马铃薯栽培前应对其进行催芽处理,催芽使用赤霉素浸泡种薯,并对种薯进行切块处理。在栽培催芽中,应注意以下操作要点:其一,种薯小于50g时,进行10min左右的浸泡催芽处理,而当种薯较大时,应采用切块催芽的方式进行处理。

在种薯切块前,应对切刀进行消毒;切块应在0.5%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2]。其二,种薯质量不一,其切块的大小也有一定差异;通常,种薯50~100g时,需去除尾芽,然后按照纵向将其切成两瓣;而当种薯质量达到100~150g时,需将尾部切下1/3左右,然后通过顶芽切开成为3块;对于超过150g种薯,应根据芽眼的方向进行斜切,要求每个砌块的质量保持在30g以上。种薯切块完成后,需将其置于背风向阳处,将切口晾干。其三,在药剂拌种过程中,应将滑石粉、石膏粉拌入甲基托布津当中,要求拌种均匀,且需保证薯块刀口无病菌感染。其四,催芽过程中,将切好的肿块装入框中,要求催芽的温度保持在18~22℃,而催芽湿度应控制在85%左右,正在催芽的肿块需要采用潮湿的布料覆盖,当新芽长到2mm时,将其置于阳光下,促使新芽逐渐长成壮芽,最后进行播种。
3、马铃薯播种
        春马铃薯播种的最佳时间为11月20日到来年1月10日。在这一时间段内,应细致观察土壤环境,当土壤能手握成团、落地即散时即可播种。实际种植中,一方面,应就气候、土壤肥力、品种特性等因素进行有效分析,同时应基于产量需要,对种植密度进行合理调整,以此来达到增长的目的。通常,马铃薯的单亩种植密度应控制在5500株。另一方面,马铃薯种植应按照肥地宜稀、薄地宜密的原则进行种植,同时在实际种植还应遵守小种薯宜密、大种薯宜稀的规律[3]。目前,高垄双行种植在马铃薯种植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具有大中薯比重高的特点,同时此方法种植马铃薯的出苗较早,产量较高。此外,马铃薯的播种深度应控制在10~12cm,同时株距应保持在26cm左右,在地膜选择中,可采用黑膜进行覆盖,这是因为对比与白色地膜,黑膜覆盖可有效达到增长的目的。覆膜后,土壤表面温度能上升3℃,早出苗时间能达到10d,同时,其在抑制杂草方面效果较为显著。
4、覆盖地膜
        覆盖地膜是马铃薯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应用的核心环节。采用黑色地膜覆盖前,应一次性的施足底肥,要求混合使用农家肥和专用配方肥,农家肥、专用配方肥的用量应分别控制在45t/hm2和45%;另外需按照1500kg/hm2的要求施加薯类复合肥。所有废料在撒施时应进行翻压处理。需要注意的是,在施垄心肥的过程中需要融入50kg/hm2的3%辛硫磷颗粒剂,其能起到防治地下害虫的目的。盖膜方式包含两种形式:其一,播种后规范盖膜,在出苗后,还需破膜隐苗;其二,在起垄后铺膜,在提升土温后,通过打孔工具打孔破膜播种,然后通过湿润细土盖严,并将膜孔封堵严实。
5、开展田间管理
        马铃薯田间管理应坚持前促、中控、后保的管理原则。即在前期管理中,应注重马铃薯幼苗的生长,确保苗齐、苗壮。在中期管理中,控制马铃薯茎叶生长,促使马铃薯地下块茎膨大。到马铃薯即将收获季节,应避免地上叶子过早落黄,同时应追加对地下块茎的供给。田间管理阶段,对马铃薯追肥应采用叶面加肥,另外需补充一定的氮肥。马铃薯对于水分要求较高,在早春季节,如果出现干旱问题,还应科学合理地进行灌溉,灌溉过程中,严禁大水漫灌将垄顶淹没。需注意的是,对于马铃薯的田间管理,还应在控制真菌性病害的基础上,防治病毒病、细菌性病害发生。
6、马铃薯收回
        从马铃薯生长规律来看,春马铃薯到5月中上旬时,其叶片就会逐渐枯黄,此时,马铃薯的茎块会逐渐膨大,表皮也随之变硬;随之而发来的是:块茎内含物质含量会上升至最高值,含水量大力的降低。在马铃薯采收时,应在晴天采收,采收过程中应避免阳光超时间照射,针对采收的马铃薯,应将病薯、烂薯、畸形薯块提出,然后分级、分类储藏,马铃薯应储藏在阴凉、通风且干燥的地方。
结论
        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对于春马铃薯种植具有较大影响,新时期,人们只有充分认识到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优势,然后加大其在春马铃薯种植中的应用,并加强马铃薯各个环节的系统管理,这样才能提升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水平,保证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参考文献
[1]张淑青,樊建英,张铁石,等.二季作区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规程[J].中国瓜菜,2018,152(01):50-51+53.
[2]邵小丽.马铃薯地膜覆盖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方式[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10):39.
[3]张高霞.马铃薯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探析[J].新农业,2019,888(3):15-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