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养殖中动物易感染疾病类型和预防

发表时间:2020/10/14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第16期   作者:由志奇
[导读] 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作为我国国家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畜牧养殖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由志奇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江县杏山镇人民政府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161100
        摘要: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作为我国国家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畜牧养殖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人们更加关注畜牧养殖牲畜的健康生活状况,作为导致牲畜健康状况的重大危害的动物疾病,如果处理不当,不仅影响畜牧养殖牲畜的健康状况,甚至会威胁到人民的生命安全。所以,必须高度重视和完善畜牧养殖牲畜的疾病防控工作,以保证整个社会人民的安全健康和畜牧养殖业的稳步发展。
关键词:畜牧养殖业;动物疾病;病因;防控策略
一、畜牧养殖中主要动物疾病情况介绍
        1.1传染病
        传染病是畜禽养殖过程中最为常见的疾病种类,该病为畜禽遭受病毒、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侵害所致,普遍具有一定程度的感染能力,令人闻之色变的瘟疫就是传染病的重要表现形式。传染病依靠病原传播,除了上述提及的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患病的畜禽本身也是病原之一。传染病的传播方式较多,从生物之间接触传染的直接传播模式,到通过空气、水源等方式进行传染的间接传播方式,都是传染病的传播渠道,传染病往往在很短时间内实现快速传播,从而使得预防的难度大为提高。
        1.2寄生虫病
        寄生虫病是畜牧养殖中另一主要疾病大类。该病传播范围广泛,大体上所有人工饲养的动物都有患病可能。寄生虫病是寄生虫进入动物体内,引发动物不适、肌体损害的一种病症。可以引发寄生虫病的生物有三类:原虫、蠕虫、节肢动物。这三种生物寄生于畜禽体表或体内,依靠从动物汲取养分而生活。受到寄生虫寄生,为寄生虫提供养分的动物个体称之为宿主。其中,蠕虫类与原虫类寄生虫是进入到动物体内,而节肢动物则大部分是寄生于动物的表面。从寄生虫病相关研究可知,寄生虫与宿主种类间是密切对应的,每类寄生虫都有其固定独特的宿主,寄生虫病一般通过宿主间的接触而传播。
        1.3普通病
        该病包含了畜养的畜禽所患疾病除上述两种疾病外的其他疾病种类,涉及外科、内科两个方面,发病率普遍较高。其中,外科病主要由动物体表受伤导致,也包括眼科疾病,内科病的病因则较为复杂。相对上面提及的两种动物疾病大类,普通病医治技术较为成熟,通过规范的诊疗体系以及科学的诊断,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治愈而不会影响动物的健康发展。
二、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的病因分析
        2.1环境因素
        就环境因素来说,对于动物的健康成长有着一定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动物的生长环境很容易滋生一些细菌和病毒,如果侵袭到动物体内的话,那么势必会威胁到动物的身体健康。除此之外,动物所居住的环境卫生较差、通风效果不良等,也都不利于动物的健康生长。
        2.2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主要是指日常管理。若养殖户、工人或者兽医等相关工作人员在实际饲养过程中,对自身的责任不够重视,工作不到位,使管理工作达不到卫生和质量标准,很容易引起各种疾病的滋生和蔓延。若部分动物因某种疾病而死亡后不及时处理尸体并分析原因,还有可能会造成更大的疫情蔓延。一些兽医因自身水平不足,在疾病防治的过程中药物选择不当、药量控制不当,都会影响动物的正常生长。药物残留还会影响肉质品质,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三、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病因的防控策略
        3.1完善养殖管理制度
        在动物的养殖过程中,必须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养殖管理制度,加强养殖过程中的制度管理。首先,建立健全约束和激励机制,加大对其养殖管理的激励力度。其次,建立健全监督管理体系和责任归咎制度,加强养殖人员工作的规范性,例如,在养殖场的消毒工作中,我们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来明确消毒剂的正确使用方法,保证动物的生命安全。要进一步强化相关工作人员的职责,切实做好粪便等的清理工作,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强化对于环境的管理,最大限度地防控动物疾病的发生。


        3.2提高养殖人员的素质
        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病因的防控对养殖人员素质有着很高的要求,因此必须要注重养殖人员的素质问题,提高养殖人员自身的防控水平。首先,一些大型的养殖场可以选择合格专业的养殖人员,聘用具备更高动物疾病防控方面知识水平的养殖人员,选择高水准的专业人员,以此来保证动物疾病防控的质量。其次,政府可以加强对基层养殖人员的指导和相关技能培训,帮助养殖人员能够掌握正确的动物疾病防控措施,并且熟悉各种不同的动物疾病类型。除此之外,还要增强养殖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最大限度地保证其养殖工作的规范性。
        3.3做好养殖场的选址工作
        养殖场的位置对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的防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养殖场的选址和环境建设关乎着动物健康成长问题。因此养殖人员必须要做好养殖场的选址工作,尽量的选择通风条件良好、水源充足并且干净、粪污便于处理和消纳的地方,除此之外选址还应在远离居民的适养区,以免对居民区的生活造成污染和影响。
        3.4做好动物的疾病检疫工作
        在畜牧养殖过程中,我们需要做好动物疾病检疫工作,通过建立各种动物疾病的检疫制度来完善检疫工作,对于新进的动物,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并且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隔离观察,检疫确认无病之后,才能进入到养殖区域内。除此之外,还要对动物进行定期的疫苗注射,以此来提高动物自身免疫力。特别是在疾病多发的季节,更要注重对动物的检疫工作,加强对养殖区环境的消毒,对于那些已经发病的动物,要及时的隔离,并对圈舍进行彻底的消毒。
        3.5加强对动物饲料的管理
        众所周知,饲料是动物养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只有在保证饲料质量的基础上,才能从根源上防控动物疾病病源。因此这就要求相应养殖人员要基于饲料质量的要求下,按照科学合理的标准来配比饲料,还要注重对饲料喂养设备选型的合理性,以规避质量隐患问题的发生。同时,要针对购进饲料的厂商进行充分了解,并做好饲料的验收工作,不能有一丝马虎,还要向承办商索要动物饲料的合格证书,以此来确保饲料质量,增强动物的体质,强化对动物疾病病源的防控。
        3.6动物疫情发生后的控防措施
        养殖户在动物饲养过程当中如果发现动物患有某疾病,并且还呈现出扩散蔓延的发展状态,则要在第一时间制定科学合理的疾病治理对策。第一,养殖户要站在长远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将畜牧养殖业的总战略发展目标为基本出发点,不断加强养殖动物的疾病防控工作,认真落实养殖场内的消毒工作,针对那些已经感染某疾病的动物要及时的做好隔离,这样才能够将动物疾病的传播可能性、传播范围降到最低的程度。在日常的畜牧养殖过程当中,对养殖的动物进行免疫注射实则是做好动物疾病防控的一种有效措施,可促使动物的自身免疫能力得到显著性的提高。除此之外,养殖管理者要把动物疾病的相关治理流程认真地进行记载,以便于为今后相同疾病发生后相关治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可参考性的工作经验。严格遵循现有的规章制度做好养殖动物的日常给药,在确保达到最大药效的前提下,维护养殖户的经济利益。
结语:
        我们在养殖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是对疾病防疫的重中之重。稍有不慎就会酿成大祸,只有花时间、金钱和精力,时时刻刻保持警惕性,留意观察养殖过程,对动物疾病发生前的种种异常表现做好记录,预防和接种疫苗的双管齐下,才能在疾病大面积发生前,让其得到有效的控制,这样才能将养殖业经济损失降到最低,才能稳步发展农业经济。
参考文献
        [1]王彦杰.肉牛钱癣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及其防治[J].现代畜牧科技,2018(10):105-105.
        [2]颜安.肉牛疾病防疫及疾病治疗过程中易忽视技术要点探析[J].兽医导刊,2019(22):69-69.
        [3]李同兵.肉牛疾病防疫及治疗中易忽视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8(4):226-226.
        [4]佟志峰.大型养殖场动物疾病病因及防控措施分析[J].农家参谋,2019(13):1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