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黑龙江农业产业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发表时间:2020/10/14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第16期   作者:王富亮
[导读] 近些年,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食品添加剂过量、激素喂养畜禽等事件层出不穷,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不断发生,给我国食品安全敲响了警钟。
        王富亮
        穆棱市新农村建设指导中心  黑龙江省穆棱市  157500
        摘 要:近些年,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食品添加剂过量、激素喂养畜禽等事件层出不穷,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不断发生,给我国食品安全敲响了警钟。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人们已经开始把注意力转向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农产品产地环境不安全,直接影响着食品的质量,威胁着国人的健康。而有机农业作为一种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保护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生产体系,是实现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有机农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也有助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提高。
        关键词:黑龙江;农业产业化;现状;发展
        一、基本概念  
        1.1有机农业
        根据我国 2005 年颁的《有机产品》标准(GB/T19630)并在 2011 年修订后,对有机农业定义为:有机农业遵照特定的农业生产原则,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炒至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的农业技术以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1.2有机农业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又叫农业产业一体化,是农工商、产供销一体化经营的简称。是实现农业与相关产业系统化、社会化、一体化的发展过程。有机农业与产业化相结合,就是以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前提,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实行“基地、加工、贸易”一体化的经营方式,把有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较完善的产业群。围绕区域化支柱产业,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通过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和基地连农户形式,逐步形成生态农业产业链,使农业走上一条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和自我调节的生态动态平衡轨道,促进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的生态农业的持续发展。我国的有机农业发展产业化,就是要形成以有机农业为基础,依托现代科学技术,在一定的区域内,根据地区差异化特性,规划和组织具有本地区特色的有机农业生产,并利用市场机制,形成产业链的绿色环保农业。其总的指导思想应当是要突破以往低水平的传统农业,要以市场为导向,面向各个产业,引进资金、技术,建立真正的有机农业产业化体系,形成由生产、加工、仓储物流、销售管理和消费各个环节全生态产业链,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黑龙江农业产业化的现状分析
        目前黑龙江省绿色食品总产值占全国的 1/6,认证面积占全国的 1/4,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占全国的 1/2。黑龙江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绿色食品生产和供给基地。
        农业生产条件。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5813.8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2%;农用拖拉机160.5万台,增长1.7%。农田有效灌溉面积603.1万公顷,节水灌溉面积208.6万公顷,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4.3万公顷。农村用电量79.8亿度,增长3.0%;化肥施用量251.2万吨,下降0.6%。?
        种植业。我省在稳定发展水稻、大豆、玉米等大宗粮食作物基地的同时,重点发展绿色、有机杂粮杂豆基地、蔬菜基地、食用菌基基地,扩大总量规模。并有望到 2020 年底,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计划突破 8000 万亩。
        养殖业。截至2019年末,黑龙江省生猪存栏和出栏量分别为1353.2万头和1964.4万头。

牛和羊出栏量分别为270.2万头和743.9万只。猪肉、牛肉、羊肉和禽肉产量分别为149.9万吨、42.6万吨、12.5万吨和41.3万吨。打造出大众肉联、秋林里道斯、正阳楼等中华老字号品牌,拥有大庄园、秋林、哈肉联、希波、雪山来客、宾西等中国驰名商标。
        乳制品。我省共有规模以上乳制品加工企业 53 户,日处理鲜奶能力 2.1 万吨,居全国第 1 位。2019年,生产液体乳、乳粉等乳制品 455.9 万吨。我省是国内最大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产业基地,产量约占全国的 42%。
        三、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化发展趋势
        3.1实施品牌营销,完善销售渠道
        品牌是衡量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尺,大力培育能体现我省独特品质和文化的优质有机产品品牌,不断提高我省有机产品市场竞争力。引导企业进行集团化融合,通过资产融合、兼并、划转形成新的更大的群体,集中发展优势品牌,形成具有黑龙江地域特色有机品牌。加大我省区域优势品牌和有机产品品牌宣传力度,在省内外主流媒体全方位、立体式开展品牌宣传推介活动,利用各类大型展会推介,打造黑龙江有机品牌,在国内外叫响我省绿色有机食品品牌,实现绿色有机食品从规模化、产业化向品牌化、国际化发展。进一步提高企业打造、培育和维护品牌的意识,严厉打击各种侵权、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吸取发达国家营销经验,扩大销售渠道,完善市场流通体系。除了传统的营销渠道,企业还可以针对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实施多元化多形式销售渠道并存,差异化营销的策略。(1)根据有机产品的市场定位,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优先创建一批窗口市场,并以点带面,逐步形成具有辐射全国内乃至国外的有机食品销售网络。在经济发达城市开办有机产品旗舰店或体验店,有机产品连锁店,进驻主流超市有机食品专柜等,让消费者真正体验到有机食品带给他们的健康及快乐。(2)对于经济次发达地区,可以采用直销和网络销售相结合的方式,减少流通环节,节约成本,降低有机产品零售价格。(3)还可以借助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将线下的商机与互联网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平台,通过网上下订单,在家就可以收到新鲜的有机食品。(4)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在参加国内外举办的有机食品博览会。加强品牌推广,提升品牌认知度,强化品牌效应,发挥区域优势,通过博览会与当地有机生产企业联合,丰富有机产品种类,形成有机互补效应。(5)进驻京东、苏宁易购、天猫等网上商城,借助网上商城的发达的物流基础,以直销的形式而向全国乃至全球销售黑龙江省有机农产品。
        3.2加强科技创新,扩大技术推广
        有机产品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并不只是不使用化肥和农药进行的农业生产。事实上从常规农业向有机农业转换的过程中,需要解决一系列问题,如:品种选育、病虫草害防治、土壤培肥、生产效益、产品质量及生态治理等诸多难题。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保障,有机农业只能停留在中国传统农业层面,而无法形成真正的有机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的升级换代是有机生产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必然保障与支撑。充分利用黑龙江省农业科技人员,科技资源,通过技术指导,农业技术推广等措施从总体上提高生产者、经营者的素质,使更多农民掌握有机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提高有机生产水平,保证我省有机产品不断升级。同时政府应积极推近企业与省内高校研究所进行合作,吸引和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其中。
         结 语:
        实施品牌战略,完善销售渠道,加强科技创新,扩大技术推广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与完善,才能达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的保护和农民增收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萍,防伪溯源助力龙江绿色农产品品牌发展[J]《通信管理与技术》2018(4) 2 39-42
        [2] 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黑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关于公布黑龙江省第二批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名单的通知》. 2017/12/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