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和青贮玉米间套种技术分析

发表时间:2020/10/14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第16期   作者:张友泓 黄世洋 曾俊
[导读] 套种技术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农业生产技术措施,甘蔗和玉米间套种是常见的套种生产模式。
        张友泓 黄世洋 曾俊
        广西大学 530004
        摘要:套种技术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农业生产技术措施,甘蔗和玉米间套种是常见的套种生产模式,其主要就是利用甘蔗与玉米的生长期和成熟期之间的时间和速度差异来进行农作物种植和生产,这样能够极大的提升光能利用率和土地利用率,提升农业综合产量,实现农业生产资源的效益最大化,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和健康发展。文章就以甘蔗与青贮玉米的套种栽培为例,分析和研究套种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甘蔗;青贮玉米;套种技术
        甘蔗是重要的经济作物,近年来伴随着蔗糖产业的不断发展,对甘蔗的品质以及产量要求越来越高。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玉米产量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积极的探索甘蔗和玉米间套种技术,通过建立生产示范基地,进行套种技术的推广,实现甘蔗种植与粮食生产的协同推进,真正的为农民创富增收,实现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升级。下面就广西的环境,主要针对甘蔗和青贮玉米间套种的优势以及套种技术要点加以简要分析,为该项套种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甘蔗与玉米间套种的优势
        甘蔗与玉米间套种主要就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按照一定的占地比例通过控制行株之间的距离来分别的种植甘蔗和玉米这两种作物。这一种植技术方法的优势主要就体现在能够合理的配置农作物品种以及种植层次,让农作物能够高低错落有致,行与行之间有足够的通风透光条件,从而提升光能利用率,达到增产提质的目的。但是我们知道甘蔗和玉米都为高杆农作物,在进行这两种植物套种时,无法实现高矮成层,那么甘蔗和玉米间套种的优势体现在哪里呢?甘蔗和玉米的生长期与成熟期存在较大的差异,甘蔗生长期长,玉米生长期短,在进行种植的过程中,甘蔗的行距以及株距都较宽,在甘蔗拔节之前有较长一段时间的内行裸露期,很容易使得土地水分蒸发,杂草丛生,因此就有必要通过套种玉米这种短期生长作物,来提高耕地的覆盖面积,减少杂草生长,控制水分蒸发,从而达到高产的目的。
二、甘蔗与玉米间套种的技术要点分析
 1、选地与种植时间
   根据甘蔗和玉米的共同生长习性及特点来看,二者都更加适合在土质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中生长,因此在选择套种的甘蔗地块时,要尽可能选择土壤结构疏松的砂质土,同时还要求土壤具有较强的保水能力和肥力,这样套种玉米的成功几率较大,能够同时实现甘蔗和玉米的高产。在完成选地之后,就要合理的安排甘蔗和玉米的种植时间,一般来说甘蔗应当选择冬春的新蔗。以广西为例,青贮玉米最佳的播种期是在3月份,因此甘蔗的种植时间则可以安排在1月底到2月底,6月底到7月中旬就可以收割青贮玉米,既不会妨碍甘蔗的生长,又避免了土地闲置。

如当季甘蔗长势较差,可于8月下旬再种一季青贮玉米,虽产量较春玉米低(亩产1.5吨左右),但增收效果也比较可观。
 2、科学选种
        在推广甘蔗套种玉米技术的过程中,科学选种至关重要。青贮玉米是指在适宜的收获期内收获包括玉米秸秆、玉米叶在内的所有地上部分,经收割后的玉米秸秆可以用作青贮饲料,也是进行畜牧业喂养的最佳青饲料之一。结合广西的区域情况,春季玉米可选择生长期稍长,产量较高的品种,秋季玉米则选择生长期短,耐热品种。
 3、合理设置种植规格
        一般来说甘蔗套种青贮玉米,主要采取隔行套种的方式,由于甘蔗种植的行距较宽,水田一般在90~100厘米左右,台地一般在80~90厘米左右,而青贮玉米比较适合进行密植,一般甘蔗隔二行套种玉米,玉米的株距可以保持在15~20厘米左右,这样每亩可以保证玉米苗数保持在1200~1500株,能够使甘蔗和玉米主次分明,避免出现竞争生长的情况,保证二者的产量,提升甘蔗地的整体效益。
 4、做好田间管理
应用甘蔗和青贮玉米间套种技术,除了培土、选种、科学种植之外,做好田间管理也是保证甘蔗和玉米高产的关键所在。首先是施肥管理,甘蔗在幼苗期可以施用农家肥,伴随甘蔗幼苗的破膜生长,则要增施氮磷钾等复合肥,中耕之后可以喷施生长调节剂,加快甘蔗拔节。而在甘蔗地中套种的玉米,在5叶期增施尿素,8叶期在尿素的基础上打洞深施复合肥,起到固根和固氮的作用。其次就是在甘蔗生长期,要注意及时的剥除甘蔗节间的叶片,保证甘蔗的通风和透光,并且要注意甘蔗和玉米都是喜湿但怕涝的农作物,生长期要增加水分供给,但在成熟期要确保土壤的适当干燥,以免根系发生腐烂,在雨季也要做好排水防涝工作。最后就是要进一步强化甘蔗套种玉米的病虫害防治,为有效防治甘蔗棉蚜虫病、甘蔗螟虫病以及玉米螟虫病和大小斑病,除了要保证田间通风透光之外,还要及时进行药物防治,确保甘蔗以及玉米的品质和产量。
三、讨论
        在看到甘蔗间套种青贮玉米可操作的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比如:5月份甘蔗需要追肥培土时,玉米尚不可收获,无法使用拖拉机,只能使用效率较低的微耕机或耕牛;因甘蔗行距限制,玉米从种植到收获无法机械化,增加了玉米生产的成本,在当前劳动力越来越昂贵的背景下,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套种的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大致分析和了解了甘蔗套种玉米的技术要点,在具体的农业生产实践的过程中,还要根据田地的朝阳、大小、气候条件等的情况来进行适当的调整,尽可能的缩短两种作物的共生期,实现甘蔗和玉米的增产增收。
参考文献:
[1]王艳,李荣佳.玉米播期对宿根甘蔗套种玉米产量和土地复合产值的影响[J].热带农业科学,2019,39(07):5-11.
[2]岩龙.甘蔗—玉米间套种技术[J].云南农业,2017(06):27-28.
[3]黄启怀.甘蔗间套种玉米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5,21(14):70+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