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兴卫
北京建谊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100077
摘要:
随着建筑工程规模不断扩大,建筑电气工程的安装逐渐成为了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一大重点。建筑电气工程中的电线管,所涉及的管道数目有成千上万根,在电线管敷设上,施工企业对管道安装质量不够重视。本文对建筑电气电线管施工中的不符合要求现象进行分析,并通过实例对建筑电气工程电线管施工技术进行探讨。
关键词:建筑电气工程;电线管;施工技术
在建筑工程的建设中,电气工程是一项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当前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忽视电气安装中的线管施工环节,存在施工现场未配备专职电气质检员,施工人员缺少专业技术训练,无证上岗及对规范标准不熟悉就盲目施工等问题,以上这些问题很容易引发电气故障。而电气故障一旦出现就难以解决,对用户日后的生产、生活用电造成极大不便。所以在线管预埋和敷设过程中要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严格按照规范行事。
1 电线管施工存在的问题
电气工程电线管施工中存在着众多的不合规现象,这些都会直接导致电气工程的施工质量。主要体现在:PVC 管代替金属管,黑铁管代替镀锌管,薄壁管代替厚壁管;穿线管弯曲半径太小,并出现弯瘪、弯皱、凹痕、死弯;管子转弯过多且未设过渡盒,线管进箱进盒不顺直,管与管间间隙过小,进箱盒管口长度一致、不平整,管口未设保护胶圈,管口未紧锁固定;管子通过结构伸缩缝及沉降缝不设过路箱等等,金属管口毛刺不处理,直接对口焊接,镀锌管和薄壁钢管用焊接连接、钢管不接地或接地不牢;线管埋地、埋墙深度不足,线管 2 根或 2 根以上并排紧贴,电缆管多层重叠;暗管敷设不到位,通过凿切建筑结构表层来暗敷,破坏建筑本体结构。暗线敷设不配管,或采取穿纤维软管保护。强弱电线路同管敷设,接线不当,施工中不按分色法施工。上述的不当施工方法,均给日后系统运行用户使用留下不安全的隐患。
2 实例分析
2.1 工程概况
该工程是某市重点项目工程,为高层公共建筑,有一层地下室,塔楼层数为 25 层,建筑高度为 75m。裙房层数为 6 层,建筑高度为 20m,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2.2 电线导管敷设工程施工准备
材料准备:所用主材、辅材已运至施工现场,规格、型号符合施工设计图纸要求,数量满足现场需要。主要机具:专用弯管器、专用螺丝刀、钢锯、钢锉、手锤、电锤、水平尺、钢尺、线坠、手电钻、台钻、开孔器及电工常用工具。
2.3 电线导管敷设工程施工
2.3.1 施工流程
暗管敷设:管路预制加工→测定盒箱位置→安装箱盒→管路连接→接头保护。
明管敷设:吊顶内管路敷设:预制加工支架、吊架→测定盒箱位置→支架、吊架安装固定→管路连接。
2.3.2 电气管线(预埋)敷设
管线布置整齐,严禁两根以上管道在同一处重叠敷设,且严禁敷设在钢筋保护层内,局部管线多的地方,应请土建人员采取有效的加固措施;电线管与接线盒连接处应设锁口,电线管转弯半径要大,半径太小影响穿线施工,应避免造成后续楼板开槽,影响楼板结构安全;电线管、开关、插座和灯头盒等材料应使用合同约定的品牌,管壁厚度,管材柔韧度符合规范要求;电线管口要及时封堵,线管绑扎固定可靠,做好成品保护。不得随意用手工开槽,尽量避免横向开槽,管槽不宜开太深,深度应符合规范要求,否则影响墙面结构安全;电线管必须在墙面粉刷前疏通到位,如有管道堵塞,需及时修补,严禁墙面粉刷后开槽;电线管在墙面敷设排列整齐,间距均匀并符合规范要求,管线敷设集中的墙面,特别是配电箱进出口段,必须在墙面粉刷时用纤维网加固或采取其他防开裂措施。
表 1 固定点间的最大距离
2.3.3 顶板内电线管(吊卡)敷设安装
吊顶内各种管线应有一个总体规划,水、电、风管道应统一考虑,综合布局。吊顶内的管线安装应按明装要求施工;支架制作,要求做到结构正确、机械加工、焊接良好、防腐到位;安装要做到布置合理、位置正确、安装牢固、标高一致;电气管路防腐,非镀锌钢管敷设前应先进行防腐处理,内外刷底漆两道,面漆两道,作到漆层均匀;埋入混凝土内的钢管外壁可不做防腐处理;直接埋地的钢管外壁应刷沥青漆;金属导管管口切断处应平整光滑、无毛刺,端面应和管轴向垂直,管口设护套圈;明配管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外径 4 倍,一个弯可为 6 倍。弯头应呈圆弧曲线,不得有起褶、开裂等现象,弯瘪程度不大于管直径的 10%;镀锌钢管、非镀锌钢管和薄壁电线管应采用丝扣或卡套连接,壁厚>2mm 的非镀锌钢管也可采用套管焊接;采用丝扣连接时拧进丝扣长度宜接近 1/2 管接头的长度,不应少于 5 扣,外露扣应为 2~3 扣;非镀锌钢管套管焊接,套管长度为管径的 1.5~3 倍,须满焊,可不再跨接地线;金属导管严禁对口焊连接,镀锌钢管和壁厚 2mm 或以下的钢导管不得采用套管熔焊连接。
2.3.4 明敷电气管路安装
明配管宜采用支架或沿墙面敷设卡子固定;管路应布置合理、排列整齐、横平竖直、间距均匀、安装牢固,水平和垂直允许偏差 1.5%;管路固定间距,直径 15~20mm 的厚壁钢管支架间距不应大于 1.5m,薄壁钢管支架间距不应大于 1m,管路距接线盒、配电箱、弯头、设备等的边缘 150~500mm 处应固定;同一走向的多根管子应成排排列,宜采用共用支架,过路箱也宜采用共用盒,明敷管不应采用暗装的箱、盒。镀锌管必须采用卡子做接地跨接,导线截面不能小于 4mm2 的铜芯软线,接头须搪锡,接触应良好,也可用接线鼻子卡接;非镀锌钢管丝扣连接时另做接地跨接;管子两端必须接地;KBG 管、PVC 管敷设必须符合规范要求,KBG 管进出非镀锌的金属桥架、箱、盒需做接地跨接,接头处压点要规范。
2.3.5 机房、配电房、电气井道内管线安装
电气管线尽量采用桥架敷设;配电箱、配电柜配管必须垂直进入,选用合适的敲落孔,不允许人工、气割开孔,当无合适的敲落孔时,可用开孔器机械开孔,管孔要与配管管径相匹配,管口要及时封堵;明敷管线应布置合理、安装牢固、整齐美观,符合规范要求;进入设备的管线配置到位,锁母齐全,跨接良好、尽量采用硬连接;支架位置合理、安装牢固、油漆完好,接地可靠。
2.4 工程验收
电气工程电线管敷设工程验收时,应对下列项目进行检查:管材及其金属附件型号、规格;各种规定距离;各种支撑件及固定点;允许偏差值;管路中连接点位置和连接状况;施工时造成的孔、洞、沟、槽损坏的修补情况。
2.5 成品保护
在管路敷设过程中,及时将管口、盒(箱)口进行封堵处理,防止泥浆或杂物进入。施工完毕后,应将施工中造成的孔洞、沟槽修补完整,现场清理干净。注意其它专业施工后的成品、半成品保护。
结束语
电线管施工是建筑电气工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关人员必须按照标准的安装规范,应用正确的安装技术来进行操作,从而确保电线管施工的科学性,保证电气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玉梅.建筑电气设计与安装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7).
[2]于洪亮.建筑电气安装工程中常见问题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9(25).
[3]王建国.建筑电气安装工程应控制的几个环节[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