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志平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 311122
摘要:在全新时期中,基于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和谐与稳定发展成为了社会公众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为实现此目标,各领域均需要加紧对相关工作的优化,而建筑事业发展中则需要进一步做好施工安全管理问题。文章主要在建筑工程施工期间安全管理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1、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概述重要意义
1.1为建筑施工人员的建设作业活动提供良好安全的环境
良好安全的建设工作环境能够大幅度的减少施工人员可能受到的安全事故的人身伤害,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既保障了建设工人的人身安全,降低恶劣安全事故的发生的概率,也能防止因施工安全事故而造成的工程进度拖延耽搁,减少可能产生危害性社会影响的安全事故的发生。施工单位若想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项目能够高效、高质量的在施工人员的努力建设下顺利开展和完成,应当注意通过施工安全管理为建筑施工人员的建设作业活动提供良好安全的环境,不仅从事故时、事故后以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进行处理,还要抓住问题发生前的根源和起因,从根本上预防问题的出现和恶化,在全方位解决措施的作用下,实现建设项目的安全管理。
1.2在建筑施工复杂化、巨大化的背景能够提升建筑企业的竞争力
在当前,我国建筑市场的发展比较迅速,各个待建设或已开工的建筑项目的规模也不断扩大,涉及的多方面也使得项目施工的复杂程度也不断提高;但是,我国对管理安全施工的法律法规制度的建设却显得落后,一方面,已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难以适应当前的建筑行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要求,另一方面,我国法律的现实执行力比较差,这就使得我国当前许多建筑工程安全问题尚未有明确有效地司法处理和解决的途径。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建筑企业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不仅能够提升建筑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也有助于提高政府相关建筑监管部门的社会形象,从多方面共同提高了建筑企业在新发展时期的核心竞争力。
2、当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整体形势
从近些年的建筑工程建设开展来讲,安全事故的发生并未消失,每年还是有一定数量的安全事故出现。根据住建部的统计数据显示,在2018年全国房屋市政工程项目共发生安全事故734起,共造成840人死亡。而2019年,安全事故发生的数量与死亡人数,与2018年维持在同一水平,没有明显的增长,但是也没有明显的下降。这说明,安全事故并未得到全面的控制,还是在不断发生。而且,其中的一些安全事故较为重大,导致的伤亡人数较多。比如2019年4月,河北衡水一在建工地升降机折断倒塌,造成12人死亡。再比如2020年3月,福建泉州发生一起酒店坍塌事故,造成29人死亡。总的来说,在建筑工程领域,安全事故依然时有发生,这是一个客观的事实。不过,由于各地各企业,对于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升,因此安全事故从整体上来讲,处在一个逐步、平稳下降的过程之中。从安全事故的发生类型来看,高空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这是三类最为常见的安全事故,除此之外,还有触电、火灾、坍塌等方面的安全事故。从事故的比例构成来讲,高空坠落往往占到了事故总量的一半,是发生概率相当高的安全事故。而物体打击和机械伤害,在整体事故中各自占比也都超过了10%。高空坠落频发,而事故比例适中没有得到明显的降低,这说明在安全管理中存在缺陷,造成一些安全问题没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因此,作为管理人员来讲,就需要反思目前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有效手段对安全管理工作予以优化改善。
3、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完善策略
3.1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现阶段有些施工人员在长期的施工工作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经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但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施工经验也需要进行实时更新。
所以,工程管理人员应加强对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的培养,或聘请一些国内外知名专家来对管理人员实施教育,使其能够养成良好的安全意识,避免单纯依靠自身经验,此外还提倡施工人员参与到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当中,便于有效提高施工安全管理水平。
3.2完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首先要完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制度。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共同建立具有监督机制的现场施工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各个层级各个专业的安全责任人,将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最基层的施工管理中。安全施工管理制度要在施工单位进行施工现场之前就要完成,并且交予建设单位进行审核,对各个层级的安全员的资质进行核实,在施工现场中,对于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措施进行监督管理。另外,除了项目施工的整体安全制度外,还要在一些比较复杂,或者调用人员众多、使用大型机械的施工项目中建立特有的安全管理和应急方案,以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保障。
3.3加强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复杂,施工人员众多,交叉作业情况较多。从易发的安全事故中可以看出,人的主观因素是造成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施工教育是最为有效的办法。首先,要保证施工现场能够与外界全面的隔离,禁止任何外来无关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其次,在施工人员进入现场之前,必须要进行全面HSE(健康、安全和环境)教育和测试,测试合格的员工可以凭借施工证件进入施工现场。另外,施工单位可以根据各个专业或者各个施工小组,在工作之前的例会上来强调施工安全和防护内容,施工单位也可以定期组织施工人员观看和学习施工安全的视频和学习资料,使施工人员能够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只有将安全教育工作完善落实,才能有效提高现场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将人为主观的安全事故降到最低。
3.4用“数据”识别环境风险
对于施工现场环境风险,可以从施工现场收集大量工作数据(空间信息、环境信息)和工人特性信息等,有效地识别现场风险源或风险环境,并在危险部位设置智能的预警装置,在工人接近现场风险源或风险环境时进行风险识别和预警,从而防止风险环境引起的安全事故发生。例如,通过收集施工现场的位置数据、图像和视频数据(例如人类和机械设备的属性、坐标位置信息等),进行人机空间冲突。施工现场的职员行动数据,与现场环境的交互数据等。通过对现场收集的数据的初步处理,提取职员和机械设备的属性信息、坐标位置信息、职员安全设备的佩戴状态等信息。同时,对历史收集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得出在危险地区不同位置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针对施工人员,分析不安全行为类型、工人施工任务、工人的工种岗位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实现工人行为的个性化矫正,最终提高了警报的准确性。然后,将历史资料分析结果与现场实时收集数据相结合,根据危险地区其他位置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做出相应的警报级别判断,并引入颜色警报规则。一般警告、较重警告、严重警告和危险警告分别显示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确定警报等级后,使用人机交互技术将警报信息输出给施工现场一线职员和安全管理员。一线员工可以携带接收反馈信号的接收芯片,随时接收反馈或报警信号。安全管理员可以通过信息管理平台接收反馈的警报信号,以确定施工进度和施工现场安全状态,并及时采取下一步措施。
结束语
现阶段,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建筑工程行业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建筑工程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建筑工程安全愈加收到人们的关注,所以要有效的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建筑企业需要加强建筑工程管理中安全管理手段,正确处理建筑工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同时加大安全管理力度,建设高质量的管理人才队伍,以便能够科学的保证建筑工程安全,最终保证建筑工程行业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桂林,陈昱伶.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BIM技术的应用研究[J].价值工程,2019,38(34):261-263.
[2]乐佳.试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模块化管理措施[J].中华建设,2019(12):42-43.
[3]张娟.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有效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34):164+166.
[4]王江涛.BIM技术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的研究与应用[D].河北工程大学,2019.
[5]龙公林,龙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分析[J].湖北农机化,2019(2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