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平平
合阳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陕西渭南 715300
摘要:随着畜牧业经济的不断发展,由其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愈加突出。为了促进我国畜牧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本文将从探讨引发畜牧养殖业环境污染的原因入手,分析环境污染的现状,并针对现有问题,提出几点改善畜牧养殖业养殖环境的措施,以促进我国畜牧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畜牧养殖环境污染;现状;治理对策
随着畜牧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其集约化程度逐渐提高,极大促进畜牧业的发展。但是,在畜牧业发展的同时,其环境污染问题愈加突出,如粪便的任意堆积以及不当的化肥使用等导致畜牧业养殖业环境急剧恶化。为改变此现状,采用更加科学的预防和治理方法,为畜牧业污染源治理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1畜牧业环境污染形成原因分析
畜牧业环境污染的形成是多种原因共同影响的结果,大致有以下四点:一是,畜牧业经营方式发生改变。随着畜牧业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饲养方式也实现了自然放牧向牧饲养方式转变,而这与其经营方式的改变有着很大的关系,集约经营模式下,饲养规模较大,随着而来的动物粪尿排泄物数量也随之增多,一旦遇到不能及时处理的情况,这些排泄物便可能对畜牧环境造成影响。二是,畜牧场地的转移。集约经营模式下,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原有养殖产地难以满足现有的养殖规模,出现畜牧场地向乡村转移的情况,但是城市较农村而言市场更大,且交通便利,利于实现畜产品形成产、供、销配套生产线、经营和服务,但是现在无法在短时间内实现与农牧结合发展,而出现家畜粪肥污染农田等问题。三是,工业化肥不当使用。随着化学工业的快速发展,其优势逐渐凸显出来,化肥生产量大、价格低、便于贮存、运输和使用,而这些目前有机肥料则无法实现,使得有机肥在畜牧养殖业中使用的越来越少,而大量的工业花费的使用,虽然畜牧产量大增,但粪便量也随着增加,加剧了污染养殖环境问题。四是,添加剂等不当添加。由于畜牧业实现了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为满足动物生长的营养需要以及防病治病需要,在肥料中往往会添加一定的抗生素、激素、维生素,但是由于这方面的相关技术研究手段有待进一步改进,存在一些肥料生产厂家在利益的驱动下,滥用上述药物以增加肥料的所谓的“效果”,而造成畜产品的药物残留环境污染[1]。
2畜牧环境污染源现状简析
2.1粪尿排泄物污染
规模大的养殖场是引发畜牧粪便污染环境的主要“罪魁祸首”。畜牧业通过养殖实现提高经济效益,但是,由于牲畜本身的特殊性会产生大量的粪便,而如果不能对粪便进行及时处理,就很有可能对养殖场周围的环境造成影响。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近三年,我国粪便排放量高达20亿吨,也许我们对于这个数字的概念不是很清楚,这高达20亿吨是我国工业固体废弃物的3倍,而如果不能对这些粪便进行妥善处理,则极易对土壤、空气以及水资源造成污染。今人难以置信的是:粪便中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远超过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排放量的总和,对此应加强对这方面的检测。
2.2水质污染
目前,我国成规模的畜牧养殖户较农村散养户较少,而散养的模式粪便处理不当的较多,会出现随意堆放粪便、无害化处理不彻底等问题,而这样的粪便会随雨水排入水体,进而引起水体污染。为何畜牧粪便含有大量污染物质,原因是肥料中的大量蛋白质未得到充分利用,使得饲料中60%左右的氮成分以粪尿氮形式排出,而粪便中氨气会散发到空气中,增加大气氮含量,如得不到有效则会引发酸雨。此外,作为养殖肥料的必要养料之一磷含量,而牲畜对该养分的吸收量仅有50%,而另外的部分会随排泄物排出体外,这一部分会吸附在土壤表面,加剧土壤出现板结现象,影响其他农作物的生长。水中氮元素发生反应,引发水体营养富化,使得大量的水生物无氧死亡,进而影响水体流动性,使得大量有毒、有害物质渗入水质,造成水体污染。
2.3 微生物污染
随着畜牧养殖规模的扩大,畜牧滋生大量的病原微生物,而这些微生物会引发大量的致病菌和寄生虫卵。加之处理不当,会形成传染源,轻则引发畜禽疫病,重则影响食用了这些带有传染病的肉蛋奶危及身体健康。
2.4 抗生素等药物残留污染
目前,畜牧产品因药物残留而造成环境污染问题日渐凸显,而该问题的原因是使用大量含有抗生素的兽药、消毒药、农药等。这些化学物质无法实现随粪便全部排除动物体内,如瘦肉精便是由此引发的问题。此外,随着生物研究水平的提高,牲畜饲料中添加剂含量越来越多,而不当的使用,使得粪便中抗生素和重金属的残留含量较高,极大影响肉、蛋、奶等牲畜产品的质量安全,甚至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2]。
3治理对策分析
3.1合理调整畜牧业结构
蛋白质饲料不完全利用是引发牲畜粪便产生害气体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此,要严格控制牲畜饲养稳定性。在草食性动物胃中存在大量的细菌、噬菌体等,由它们构成微生物区系,在该体系下实现综合利用牧草、秸秆等饲料资源。而不断对畜牧养殖业进行结构调整,以此,适应适应畜牧业未来发展趋势。
3.2加强畜牧境监测,实现科学畜牧养殖
为有效治理因畜牧养殖业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应吸取畜牧业发展先污染后治理的经验教训,加强畜牧境监测,实现科学畜牧养殖,将其纳入到环境管理工作中,不断提高环境保护以及提高畜产品安全的意识,按照有关规定组织生产,加强畜牧产品质量认证和管理。定期组织畜牧养殖业污染调查,便于第一时间掌握环境污染情况,进而及时做好为生态保护工作。
3.3大力发展沼气生产,科学处理粪尿排泄物
畜牧养殖业引发的环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不当粪便排放管理和处理造成。通过大力发展沼气生产,科学处理粪尿排泄物,对此需要指定科学合理的指导方针,采取完善的措施,实现对粪便综合处理。处理人员需根据粪便性质采取处理措施,提高处理的合理化,而沉淀池或沼气池的处理方式具有成本低、处理效果好、可大范围实施等优点,并且在建沉淀池的过程中,采用的厌氧及沉淀工艺也可以实现高效处理粪便以及污水的效果[3]。
3.4控制药物残留,提高饲养饲料的安全性
提高饲料的安全性有利于缓解因畜牧养殖业引发的环境污染。地方政府需进一步完善确保饲料安全相关法规,实现饲料管理标准符合国际标准。同时做好媒体宣传工作,在社会各界大范围宣传,提高全社会对饲料安全性的认识,实现从源头上监管饲料安全,并监督落实技术措施,严格把添加剂的条件和使用。与此同时,加大新型添加剂研究工作,研究和开发无毒、无污染和无残留,新型添加剂,确保牲畜喂养环节的无污染。并严格执行饲料、兽药投喂管理规定,严禁使用国家禁止的药物,限制抗生素的滥用。
3.5降低牲畜饲养的密度,保持良好饲养环境
为畜禽的健康,需要降低牲畜饲养的密度,保持良好饲养环境。牲畜饲养密度会很大程度上影响牲畜饲养质量,如果密度小,则不利于控制和解决环境问题。具体措施如下:一是,搞好禽场环境卫生,做好通风工作,保持空气洁净;二是,保持适宜温湿度,并控制养殖场进入工作,并做好日常卫生清洁工作,定期对物品、设备进行消毒,减少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4结语:目前,我国畜牧业养殖业的环境问题愈加突出,通过上文的阐述,不断优化环境治理对策,促进畜牧业的又快又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瑞生,梁茂文,王呈,薛艳蓉,李建国.畜牧养殖环境污染的原因及有效对策[J].畜禽业,2020,31(05):40+42.
[2] 李文佼,谢婕,王宏栋,孙季平,石莹,李宏波,高凤菊,张书良.畜牧行业环境污染现状及解决措施[J].当代畜禽养殖业,2020(03):47-48.
[3]洑莹珠.畜牧养殖对环境污染的风险及治理对策[J].畜牧业环境,2020(11):1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