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慧
胜利石油工程公司培训中心(党校)
摘要:井下作业是石油开采中极其重要的工程技术手段,也是井控风险较高的施工环节,如果对压力控制不当,就会发生井喷甚至井喷失控、着火等井控事故,可能造成设备损毁、油气井报废,严重的还会破坏油气资源,甚至造成重大社会、环境灾难。我们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油田井下作业的井控技术特点,针对不同的施工井、不同的作业工况,全面提高井下作业的井控管理水平,才能防止事故的发生,有效保障井下作业的安全生产。本文将以井下作业施工中的井控管理为研究对象,对井下作业井控事故原因和控制措施进行综合分析,建立一套完整的井控风险分析与控制体系,为井下作业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有效应用提供安全保障,推动油气勘探开发工作安全高效优质发展。
关键词:井下作业;井控风险;控制措施
井下作业作为油田开发的重要服务手段,面临的问题十分突出,应进一步细化服务对象、服务特点和井控风险隐患,围绕井下作业的施工难点、技术要求、井下环境、管理需求等,建立一套系统完整、针对性较强的井下作业井控风险分析与控制体系,有效改善井下作业现场管理理念和流程,实现全方位的风险预控。
1 建立井控风险预控管理网
按照专业化管理思路,将井控风险较高、施工难度较大、技术工艺复杂的井下作业业务分离出来,建立一套自上而下完整的井控风险管理网,由主管领导带队,下设技术保障、井控环保、生产协调、综合保障四个小组,分别负责技术攻关和现场指导、井控风险分析与控制、生产组织协调、人才培养和考核等四个方面工作。充分发挥专业化管理网的职能作用:一是把风险指标落实到个人,全面分析井下作业井控风险的原因和预防措施,针对不同岗位进行指标分解,建立包括风险评估、管理标准和应对措施在内的风险指标卡,一级监管一级,层层落实井控安全生产责任制;二是把管理职能分配到个人,开工前开展风险评估活动,完工后做好经验总结,加大事故案例分享力度,开展岗位互查、班组互促等活动,营造全员参与井控风险管理的氛围;三是把风险责任划分到个人,建立责任分工体系,不仅对自己岗位的具体要求一目了然,而且还要对现场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以及相关的预防措施做到心中有数,从根本上解决现场操作针对性不强和井控管理不严格,落实不下去的问题,形成“人人身上有责任,人人都要负责任”的局面。
2 建立井控风险预警机制
井控风险事前预防是关键。要建立完善的井控风险“数据库”,按照作业前、作业中和作业后三个阶段,对储层、地质、设计、施工、工艺、设备等六项内容进行风险分析和历史资料汇总,经过分析、删选、归类和组合,形成以“风险信息、历史信息和控制信息”为内容的“三大数据库”。风险信息库即汇总施工区块、临近区块已完井资料,或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专家综合分析,按照不同区块、不同地层、不同工艺形成固定的井控风险信息;历史信息库即通过对全国各大油田各个区块内发生的井控案例进行分析,筛选出具有区域代表性、风险信息识别全面、还原事件过程的案例,按照地理地质环境、区块、井型归类汇总;控制信息库即专门存储各类井下作业施工中发生的井控复杂处理方案,并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归类,形成覆盖面广、信息量大、指导性强的控制措施,新的井控复杂处理方案在单井结束后纳入数据库。“三大数据库”的建立可以帮助设计单位丰富基础数据、完善设计方案,帮助施工单位提前预判不同井位、不同地层、不同施工环节内的井控风险,把事故复杂“遭遇战”转变为“狙击战”,最大限度降低事故复杂。
3 建立“五位一体”考核机制
施工人员井控意识淡薄是井控风险的主要诱因,各大油田基本上是通过宣传、标语、操作规程和机械式考核来强化员工的井控意识,效果并不突出,这种说教式的管理甚至可能带来相反的结果。应针对员工的思想动态,切中需求要害,建立以“风险识别、案例分享、流程优化、专业提升、奖励激励”为核心的考核机制。各阶段施工前,要规范开展岗位风险识别和案例分析活动,优秀案例可以汇编入册;施工中,发现问题应及时补救,对流程、操作方法进行优化,并固化为操作规程,让员工参与到规程的编制中,增强主人公意识;施工后,及时对单井进行总结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识别的新风险及时补充到公司的数据库中;加强员工井控技术和实战技能的培训力度,严格井控技能考核,提高员工对井控技术的认识与实际操作能力。考核部门要定期对以上风险识别到位、案例分享有指导性、操作流程得到优化、成功识别并规避风险、专业考核优秀的人员进行奖励或岗位晋升,从而强化员工参与井控安全管理的主动性。
4建立差异化全过程施工模板
在实际生产中,井下作业施工标准和规程多为行业标准,难以细化到具体的区块和工艺,发挥的效果不佳。在完善顶层设计的同时,要加大提炼符合基层实际需求的操作性模板,支持一线职工就典型问题的解决方案、优快施工的成功经验、井控管理的心得体会、井控装置的创造改造等编写模板,完善特定区域、特定工艺、特定井型的施工细则与技巧,既提升员工理论素养和操作水平,也能让新队伍、新员工有据可依,最大限度消除井控安全风险。差异化施工模板建立后,要按照井下作业井控管理要求规范技术指令单,做到“三个清楚”:一是让职工清楚当班施工风险及预案。要求技术指令单全面分析当班风险点、井控隐患,并就可能发生的问题制定预防措施和应急措施,在班前会上交代清楚。二是让班组清楚施工难点及技术方案。施工有难点,技术不到位、不科学会造成井控险情。要求技术员科学分析施工难点,让职工做到心里有底,执行技术更有把握。三是让协作单位清楚配合重点。在交叉作业和配合作业期间,通过技术交底让协作方清楚井下情况和风险源,下达指令要做到准确、清晰、有依据、有应急。
5建立完整的井控风险应急演练机制
井控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从事故预防到灾后救援,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和社会影响,很多情况下应急预案不完善、应急措施不到位是导致事故损失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施工单位要在前期井控风险识别的基础上,根据设计方案和风险预警数据库的信息,开展具体井位的风险认定,并制定不同施工阶段、不同工况下的包括应急组织机构、应急岗位职责、应急程序和现场监督制度在内的应急预案。分班组开展井控培训和预案讲解,进入各工序前严格开展应急演练,通过录制视频、现场观摩、定点巡查的方式,有效落实监督机制,确保应急演练不走样[4-5]。应急预案实战演练是一项提高作业队伍实战能力的必要措施,在应急预案实战演练中,根据现场实际工况提前预判,可以有效提高施工人员对井控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置能。
4.总结
井下作业施工中井控风险分析与控制措施的研究与探讨,提出了一系列井控管理方法和措施,为提高井下作业的井控管理提供了解决方案,降低了井下作业的安全风险,提高了油田开发的经济效益。随着油气资源的日益紧缺和油气田开发进入中后期,油气田井下作业服务占比越来越大,服务对象也越来越复杂,井控工作任重而道远。在未来的油气田勘探开发中,应该持续加大对这个问题的重视,不断改进井控技术,优化井控装置,提高井控管理水平,完善井控管理体系,使井下作业井控风险分析与控制体系能够为石油开采提供更大的服务价值。
参考文献
[1] 谈改生. 井下作业井控安全管理与实践探讨[J]. 化工管理,2017(1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