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甜
江苏龙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江苏 213000
摘要:随着环境保护日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在环境保护方面起到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本文论述了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探究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优化二者关系的可行性措施,以供借鉴。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可行性措施;
“十三五”战略指导规划的深化落实,既为环境保护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引导,也为环境保护工作的执行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在全面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大环境背景下,全面分析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之间的关系,对于加强环保体系建设,推动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进步具有积极意义。
1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
1.1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
环境监测就是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所管辖区域的环境变化情况实行深入了解,通过全方位、动态化、精密化监测预判环境变化发展趋势。在环境管理工作中,环境监测是较为重要的工作。环境监测涉及环境学、社会学、物理学和生化学等多个学科,内容繁杂。为此,在环境监测的定性与定量分析中,要灵活运用这些学科知识,以此为后期的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
1.2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
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是对环境目标的各类影响因素进行客观分析,并对环境变化发展趋势加以精确预测。环境影响评价能够为后期环境治理工作和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参考意见。在目前的环境形势下,环境影响评价不仅需对环境目标实行跟踪评价,还要保证环境目标评价的多维度性与精准性。由此,充分发挥环境评价方案的利用价值,推动后期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的有序开展。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扩大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覆盖范围具有重要意义。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重点内容包括大气污染、固体垃圾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扬尘污染和噪音污染等等。
2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之间的关系
2.1环境监测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数据支持
在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时,要对建设场地的环境情况予以客观评价,判断建设项目以及建设场地规划的可行性。这就需要委托第三方环境监测单位对拟建设场地展开环境本底值监测,分析环境监测数据,由此,判断建设场地的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土壤环境等关键环境要素的可行性;判断建设场地规划、建设项目投产后是否会对原有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判断经改造后的建设场地的环境承载能力。
为使建设场地可以开展建设项目,必须通过环境监测的方式查看大气污染浓度是否超过国家及地方限定标准;水污染浓度是否超过国家及地方限定标准;噪音分贝是否超过国家及地方限定标准。
2.2环境影响评价对环境监测有指导作用
在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时,环评单位应建设规划评价等级、建设项目评价等级和建设场地周边环境状况,编制科学的环境监测方案。环境监测方案包括选定调查地点、布设监测点位、确定监测频率、明确监测周期等内容。监测单位要根据环评单位编制的环境监测方案,对建设规划或建设项目的关键环境要素实行采样、处理与分析,出具环境监测报告。监测单位所采集的样本必须具有代表性,能够如实反馈各项环境指标。
2.3环境监测贯穿整个环境影响评价流程
在环境影响评价时,先要预先设定环境监测的范围,之后对环境监测结果加以分析,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判定建设规划或建设项目的可行性。
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需分步骤进行,即建设规划或建设项目初期阶段的环境影响评价、项目运行阶段的环境影响评价和投产阶段的环境影响评价。
首先,针对初期阶段的环境影响评价,要对建设场地的环境状况实行动态监测,分析环境监测数据;其次,针对运行阶段的环境影响评价,判断建设场地的环境状况是否满足建设规划和建设项目基本要求;最后,投产阶段应判断建设规划或建设项目投产后的环境影响是否超出建设场地环境承载能力范围。
2.4环境监测能够监督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监督作用主要集中在建设规划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中,而且环境监测可以在建设项目规划前、建设项目投产中及建设项目运营后起到监督作用。若环境影响评价结果显示在建设项目实施后,整个区域的环境质量维持在可控状态内,表明可以开展后续工作。例如,在对建设项目进行规划设计和可行性论证中,利用环境监测的方式,充分展示可能出现的环境质量问题。在建设项目实施后,对可能引起的环境质量问题展开预测性分析,并参照分析结果开展后续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3优化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关系的可行性措施
3.1建立健全环境监测管理制度
在环境监测工作中,一旦出现违法违规行为,必须遵照环保法给予惩处,且完善环境监测管理制度。此外,构建完善的环境监测规范体系,加强环境监测标准体系建设,提升环境监测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在此基础上,对环境监测规范体系和标准体系予以客观评价,使环境监测数据满足环境监测工作需求。
3.2优化环境监测技术
工业化流程和环境变化具有动态化特征。如果项目建设所使用的材料出现较大程度的变化,必定会对建设场地周边环境造成影响,加剧环境污染。随着环保工作的持续深入,环境变化对环保部门的要求也随之提高。环保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环保工作硬件设施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为此,在环境管理过程中,环保部门要加大投资力度,确保所选用的环境监测工具与环境污染变化发展趋势相一致,全面掌控环境污染变化发展情况。且对环保工作人员实行集中化、专业化培训,精确分析和客观反馈环境污染变化情况。
3.3落实环境监测工作
在现代化工业发展进程中,未能全面且深入的分析水环境,也未能落实环境监测工作,导致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针对此,有必要树立良好的环境风险意识,根据环境资源现状,采取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优化资源配置,预防环境风险。
3.4构建完善的环境监测监督体系
在开展环境监测工作时,必须发挥监测数据的支撑作用。但是部分环境监测单位所采用的环境监测方法缺乏合理性,经常出现随意更改环境监测数据的情况,这极大的降低了环境评价的精确性。对此,环境监测单位应创建环境监测机制,邀请权威专家参与环境监测机制的监督和检查,提出整改处理措施。
3.5加大环境监测人才培养力度
相关人员要秉承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加大环境监测技术创新研发与环境监测人才的培养力度,以此为环境治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和人力基础。首先,积极培养环境监测科研人员,制定完善且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将环境监测工作落到实处。其次,高度培养环境监测技术人才,不断提高环境监测技术人员的实践操作能力,确保其能够高效完成数据处理和报表编制等工作。最后,强化环境监测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促使其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充分发挥个人优势价值。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环境监测和环境影响评价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通过促进二者的有机整合,健全环境监测管理制度,构建覆盖全面的环境监测体系,这能够不断提高环境监测工作水平,尽早实现环境保护工作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巢少明.浅谈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关系[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000(005)
[2]龚新桂,陈龙.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关系[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000(004)
[3]张志斌.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关系[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206(01)
[4]张丽丽,王慧.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关系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9,000(015)
[5]甘露.浅谈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关系[J].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2018,0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