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后晴
寿县农村能源办 安徽省淮南市 232200
摘要:据数据统计,我国每年产农林废弃物约14亿吨,其中玉米、水稻、小麦等大宗作物的秸秆高达7亿吨。所产生大量的秸秆不到1/3实现了还田,秸秆肥料化利用率不足20%,被焚烧或废弃的秸秆达20%以上。文章以秸秆的综合利用意义为入手点,简要阐述了秸秆的综合利用手段,以期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秸秆;综合利用;农业经济
前沿
秸秆燃烧会造成严重的雾霾,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危害人体健康,且极易引发火灾。在短期内产生的大量烟雾影响视线,造成交通事故。尤其是秸秆焚烧后破坏了土地生物系统的平衡和物理性状,加重了土壤板结。我国政府也充分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从立法层面加大了对焚烧秸秆的惩处,从政策层面加大对秸秆综合利用扶持,取得了显著成效,焚烧秸秆行为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如何充分有效科学的利用秸秆,是我们目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作为一个从事基层农业工作者的视角,认为秸秆综合利用存在以下困境:
一、对秸秆综合利用认识不足。一些地方和群众对秸秆的潜在价值以及就地焚烧的危害性认识不足,秸秆用之为宝、弃之为害的理念还没有深入人心,习惯于图方便省事,直接在田间焚烧秸秆。许多地方下大力抓秸秆禁烧,主要精力放在“堵”上,忽视了秸秆综合利用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环境这条“疏”的渠道。另一方面,运送秸秆费时费力,收购价又低,经济效益不太明显,企业对秸秆利用的积极性不高。
二、政策引导扶持力度不够。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秸秆综合利用的政策,但各级地方政府因为财力紧张,政策不能落实。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技术推广等,在具体工作中大都落实不到位,农民和企业直接受益的不多,造成企业和农民对秸秆综合利用积极性不高。
三、收储运体系尚不健全。目前秸秆收储运服务体系尚处于起步阶段,企业自己建立收储体系,难度大、成本高、进程慢。一是秸秆收集难度大。秸秆体积较大,需要高效压缩。现虽有较成熟的捡拾打捆机械,但因一次性投入大,收集成本过高,农民和企业均难以承受。二是秸秆收集时间紧。每年小麦秸秆收储时间仅有3天左右,秋玉米秸秆收储时间仅有12—15天,不收集起来农民就可能放火烧,时间短、工作量大,且每年秸秆收储时间都在农忙期间,这个时间用人难、成本高。三是秸秆储存运输较困难。秸秆自然堆放体积大、占地多,极易引发燃烧事故,消防责任较重。且秸秆收集运输半径很难超过50公里,运输成本过高。如镇平电厂经常缺少秸秆燃料,而社旗、宛城的有些秸秆收购企业已收购的秸秆因收购运输成本高而运行不下去。秸秆收集储运已成为制约秸秆产业化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
四、缺少龙头企业带动。目前秸秆利用产业链条相对较短,产品附加值低,可推广、可持续的秸秆利用商业模式较少,社会资本投资秸秆开发利用的积极性不高。秸秆利用的龙头型、骨干型企业不多,现有秸秆综合利用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投入不足、技术含量不高、整体运作水平偏低,尚未形成成熟的市场机制和完整的产业链条。另一方面畜牧养殖企业受养殖规模、思想意识的限制,饲料化应用消耗秸秆量较小,产业化程度低,难以推动秸秆大规模综合利用的发展。
如何做好秸秆综合利用的几点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指出:“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自然环境有助于区域经济发展,而秸秆综合利用产业正是这一思想的体现。
开发好秸秆资源,可一揽子解决秸秆利用、粮食安全、化肥农药减量、碳减排等诸多国计民生的问题,也可增加工作岗位、提高农民收入。???
?一、要充分认识推动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的重要意义。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意义重大。一是着力解决环境突出问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乡村的需要。党的十九大把污染防治作为今后一个时期三大攻坚战之一,焚烧秸秆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源头,是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之一。解决秸秆焚烧最大的途径就是发展秸秆综合利用,推动产业化。二是建立新型生态农业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展的需要。绿色农业产业体系是高效生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秸秆综合利用既是废弃物利用,也是农业产业的二次革命,是绿色经济体系的一部分。三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改革的需要。秸秆综合利用可以大幅度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同时,秸秆综合利用也倒逼农村工作思路的调整,包括农业装备革新改进、科技创新、工农融合、农村产业经营模式转变等,在推动农村改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围绕“五化”多元利用综合提升,推动秸秆利用产业化。一是要着力研究推广养殖业过腹还田。实施秸秆养畜、过腹还田,既节约了饲料粮食,又提高了土壤肥力,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要把秸秆饲养业作为一个重点来研究推广,加快秸秆饲料开发和秸秆养殖示范企业建设。二是大力扶持和推广以秸秆为主的生物质能源。要抓住国家发改委等十五部委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机遇,积极扶持车用乙醇、沼气、生物质能发电等生物质能源建设。三是着力推动能源化利用。能源化利用是最直接、利用量最大的途径。建议加大燃煤小锅炉淘汰改造力度,在医院、学校、大中型企业等热能消费大的领域推广生物质燃料工程,为秸秆利用提供出口。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以村为单元,推广实施以秸秆沼气集中供气、秸秆固化成型燃料及高效低排放生物质炉具等为主要内容的秸秆清洁能源入农户工程。支持实力雄厚、具备研发生产基础的企业,开展试点示范。四是推动秸秆原料化示范工程。 建立秸秆代木产业示范基地,引进创新秸秆人造板、纤维板原料加工技术,给予重点支持,不断拓展秸秆利用领域,提高利用效益。五是加大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秸秆综合利用,收储运体系是关键。各级政府应鼓励社会资本以市场运作的形式,参与秸秆的收储,增加收储中心建设,并在规划、用地、财政补贴、金融支持等方面创造条件,拓宽秸秆的收储半径、加工半径、利用半径。形成“离地出田、进站进园”、“划片收贮、集中转运、规模利用”的秸秆收贮利用体系。
三、加快科技创新,强化技术服务支撑。一是引进研发先进的装备集成技术。要在先进的集成技术上下功夫,在财政补贴上予以倾斜,鼓励科研部门、秸秆综合利用企业研发引进秸秆粉碎还田、净碎技术、碎腐还田等设备,推进秸秆综合利用装备的产业化发展和应用。二是加强技能培训和技术推广。农业、科技、农机等部门要制订规划,依靠龙头企业、合作社、大户带动、科研院所,加大对农户农民实用技能的培训。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机作业和秸秆收储运规范培训,推广秸秆综合利用实用成熟技术,提高农民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能力。
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要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带动作用,突出财政资金扶持重点,着重支持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固化成型、收储体系建设等关键环节,提高资金扶持的精准度。建议设立专项秸秆综合利用科技奖,对秸秆综合利用重要技术研发成果给予奖励,多渠道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资金问题。二是加大金融政策支持力度。落实各级金融部门对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的信贷支持,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结合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特点,创新生态金融产品和服务,积极为秸秆收储和加工利用企业提供长期低息贷款等金融信贷支持。加大农业发展基金与银行合作力度,对秸秆综合利用的企业予以支持。三是加大税收和价格政策支持力度。对于秸秆捡拾、打捆、切割、粉碎、压块等初加工用电纳入农业生产用电价格政策范围,认真落实秸秆综合利用企业的税收有关政策等。
结束语:建立发改、农业、财政、环保、科技、农机、土地、金融、税收等部门参与的秸秆综合利用统筹协调机制,加强协调联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整体合力,统筹研究解决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以秸秆综合利用市场化、产业化为导向,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共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姚学锦.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技术推广初探[J].南方农机,2018,49(21):45.?
[2]李积莲.湟源县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分析[J].青海农技推广,2018(4):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