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恋
宜兴陶瓷博物馆
摘要:十九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主要矛盾变更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意味着将文化发展提到了新的高度。宜兴作为享誉海内外的“中国陶都”,“紫砂文化”便成为了陶都宜兴的金名片。随着紫砂市场日渐繁荣,其对陶都经济发展的推动、引导和支持作用已越来越明显。如何一手运用好市场机制,促进文化繁荣;另一手采取政府调控,推动经济持续发展,是值得思考的方向。
关键词:宜兴 紫砂文化 市场产业 发展 传播
宜兴因陶而兴、因陶而名,7000多年的制陶历史,孕育和繁衍了厚重的陶瓷文化,成就了宜兴“中国陶都”之美誉。其中,在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以其精美的五色陶土、精湛的传统技艺、精深的文化内涵成为了无与伦比的陶中瑰宝,成为了世界感知宜兴的文化名片。
现如今,在宜兴迈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繁荣紫砂文化市场是我们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是凝聚强大合力的迫切需要,更是宜兴跨越赶超的重要引擎。其目标就是要把宜兴建设成为紫砂文化资源丰富、设施完善、人才荟萃、氛围浓厚、活动频繁、信息集中、产业发达的中心地,成为促进宜兴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因此,如何正确处理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关系,让两者既相互融合又相互作用,我想这也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重点。
一、以加快设施建设为基础,着力打造文化展示场所的新亮点。目前,宜兴的城市文化地标有很多,宜兴陶瓷博物馆作为陶瓷文化展示、弘扬首当其冲的重要场所,在宜兴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扩大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另外,周边也不乏文化中心、丁蜀文化站、中超利永紫砂博物馆、大师工作室等中心场馆,为宜兴公共文化服务的人气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三五”以来,各大场馆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重视下,以优异的成绩为全市打造“宜兴窑系”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此,下一步各大场馆在继续做好文化引领的同时,更要打造出特色和亮点,一是时刻牢记为民便民惠民的宗旨,以较强的业务素质,更好地做好群众的接待服务工作;二是实行一馆一策,从展陈布局、展览内容、服务形式、管理手段上不断创新,研发出一套适合自我未来发展的健全体系;三是整理、保护、传承好宜兴优秀传统陶瓷文化,为紫砂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动力。
二、以建立联动机制为举措,着力拓展文化弘扬传播的新渠道。紫砂是宜兴的,也是中国的、世界的。弘扬、传播紫砂文化可以让更多的中外嘉宾了解紫砂、喜爱紫砂,进而走进宜兴,感动宜兴。因此,弘扬、传播紫砂文化应是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应从“大文化、大旅游”的角度出发,在政府主导下,建立各部门联动机制,正确导向,形成合力。一是联合举办陶艺活动。
整合宜兴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旅游资源,一方面利用好已有的活动品牌,在政府举办的“陶艺节”、陶协举办的“陶都风”系列活动、陶博馆举办的陶艺活动、农业农村局举办的“茶博会”和“农博会”、文体广电旅游局举办的旅游推介会中,各部门应加强沟通、资源互补、平台共享,在弘扬、传播紫砂文化的同时,大力扶持紫砂文化旅游景点和推广阳羡茶品牌,带动旅游、茶叶等相关产业齐头并进。另一方面在政府部门举办的大型陶艺活动中,应尽可能地为从事紫砂行业的企业、艺人和藏家提供展示、宣传的机会,汇集一个声音、握紧一个拳头,使传播渠道更加通畅、传播范围更加宽广。二是联合开展德育工作。一方面各大文化场馆应充分发挥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社科普及基地的作用,针对性地为青少年开展系列专题活动,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校外课堂”;另一方面教育部门应大力普及陶艺文化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增加陶瓷文化教育课程,在职业学校中渗透陶艺知识和技能培训,扩大陶瓷工艺、工艺美术等专业的招生量,批量性地培养紫砂文化弘扬、传承、鉴赏专员。三是联合发挥媒体作用。应切实加强宜兴对外宣传综合网站《陶都网》的建设,丰富网站宣传宜兴尤其是宜兴紫砂的内容,实现让世界感知宜兴;应充分利用外地媒体传播宜兴紫砂文化,尤其应瞄准中央级强势媒体,迅速提升宜兴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四是联合营造文化氛围。通过新建大型标志性雕塑和设置陶瓷文化巨型公益广告牌等方式,体现宜兴城市文化品位,让外地游客一走进陶都,就能感受到陶瓷文化冲击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弘扬传播紫砂文化的同时,还应注重对紫砂文化的研究、挖掘和保护。应充分利用好宜兴陶瓷(紫砂)文化研究院这一平台,积极开展学术交流、研究工作,出版图书,发表论文;应积极开展宜兴陶瓷技艺“口述历史”项目,抢救性地挖掘和保护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多措并举,引导紫砂文化弘扬与传播步上快车道。
三、以激活社会力量为手段,着力提升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成效。我市文化产业从探索起步开始,正在进入加速成长阶段,基本形成了紫砂陶艺、书画收藏、文化旅游、图书报刊、影视演艺、广告传媒等具有宜兴特色的文化产业群体。下一步,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深入实施“产业、城市、生态、文化”四位一体战略,确立“高点定位、融合发展”的工作思路,全力推动我市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一是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完善政策体系,激活社会力量,打造“三园(陶瓷产业园、投影产业园、文博园)、一城(中国陶都陶瓷城)、一村(中国宜兴艺术家村)、一中心(文化中心)”的产业基地。二是积极推动紫砂、书画与荣宝斋、徐悲鸿艺委会开展战略合作,扶持培育自主经营、富有活力的文化市场主体。三是依托陶瓷产业园、陶瓷城、陶博馆,重点推进中超利永紫砂陶、方井紫砂文化城项目建设。四是加速文化与旅游、科技、金融、体育等产业的融合,放大文化“点石成金”的带动效应,打响“中国陶都、陶醉中国”的旅游品牌。五是坚持高品位建设、高水平管理、高效益产出,加快兴办一批高质量的民办博物馆,使宜兴“文化大观园”的“藏品”更加丰富。从而促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双轮驱动,打造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结语
无论是政策扶持还是市场调控,宜兴的陶都地位始终还是离不开优秀人才队伍的培育、打造。尽快建立出一套完备的文化人才培育、引进、鼓励机制,充分激发出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着力打造一支文化自强与文化素养兼备的陶瓷技术人才队伍是我们迫在眉睫的重要抓手。相应的,还应加大考核力度,把考核成绩作为评估绩效的重要参考,使人人肩上有压力,个个身上有动力,形成你追我赶、争相作为的浓厚气氛,为繁荣紫砂文化市场、促进陶都经济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参考文献:
[1]胡燕.《宜兴紫砂发展历史及活态传承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2]凌振荣.《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