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婷婷 丁春伟
甘肃省临洮县气象局 730500
摘要:从2020年4月1日起,中国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正式步入自动化行列,但是自动化开展时间还不长,在自动化发展中仍旧面临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因此,本文主要根据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实际,对自动化时代地面气象观测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应对处理对策,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自动化时代;地面气象观测;问题;应对处理
引言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各个领域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气象领域也不例外,逐渐迈入自动化发展行列。现代信息技术目前已经发展成各级气象台站运行的重要技术方式。借助于科学技术,可以大幅提升气象要素采集、传输、分析、处理、传输的时效性和精准性。现代气象测报软件的使用不仅降低了基层观测人员观测劳动强度,满足气象观测业务发展的需要,而且也适应了自动化时代发展的需要。从2020年4月1日开始,中国的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改革从国家试运行转变为正式运行,这表明中国已正式进入全自动地面气象观测时代,并将立足于更高层次的气象现代化成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更为有效的气象服务。自动化地面观测时代的到来大幅提升了气象观测业务能力,为现代气象观测业务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但由于自动化地面天气观测业务实施时间还不长,各基层气象部门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因此,本文重点围绕自动化时代地面气象观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处理进行探究。
1自动化时代地面气象观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气象观测科技水平还有待提升
相对于一些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对于自动观测技术的研发方面起步比较晚,地面气象仪器观测设备还很落后。现阶段,大多数气象传感器无法将采集到的电信号直接转变成气象要素,该需由专门的采集器去转换,模块化水平较低,可替换性差,测量验证困难。此外,我国使用的关键传感器元件有一部分需要从国外进口,例如用于湿度测量的湿度敏感电容主要依靠进口,我国的传感器在准确性已经稳定性方面还有待提升[1]。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全面实施自动化操作是基于高精度、高质量的观测仪器设备来开展的,这些设备就需要气象部门投入大量资金。但是,大多数气象部门目前对于自动化观测业务的资金投入还比较有限,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地面自动观测的高效高质量发展。
1.2地面气象观测业务保障措施还不够完善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若想高质量开展,首先必须确保探测环境的可靠性和完整性。当前,对普通百姓的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宣传方面还不够广泛,导致社会公众还缺乏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意识。气象部门对于气象观测中开展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法律宣传活动开展也比较少,对环境破坏的处罚力度不够,没有能够很好地开展环境保护工作。此外,自动化地面气象观测高度依赖现代气象仪器设备,一旦仪器设备发生故障,势必会导致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无法正常开展,这就需要气象部门加强气象观测仪器的日常维护管理[2]。而随着自动化观测业务的深入开展,所使用的自动化仪器设备越来越多,这给气象观测设备技术保障人员带来极大压力。基层气象台站气象装备保障力量不足,无法满足自动化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发展需求。
1.3缺乏高素质的复合型气象人才
随着气象业务现代化的稳步推进,对于高素质的复合型气象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现代化气象观测业务的发展不仅需要大气学科方面的人才,而且还需要具备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人才。
虽说我国气象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也比较重视,但是对于基层气象台站而言,仍旧十分缺乏高素质复合型气象人才。究其原因主要如下:一是基层气象部门现代业务培训体系不够完善;二是基层气象部门工作环境相对于城市而言比较恶劣,一些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大都留在基层工作。这些均导致基层气象人才缺乏,无法跟上自动化时代地面气象观测发展步伐。
2应对处理对策
2.1提高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水平
现阶段,虽然我国各级气象部门已经实现了全自动化观测。但因为实施时间较短,观测仪器设备的稳定性以及先进性还不够。所以各级气象部门之间应加强联系、密切配合,尽量完成地面气象观测新技术新方法的业务研发与应用,加强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技术支撑。要建立与观测自动化保持一致的投入机制,配备齐全能够满足观测业务自动化发展的设备。此外,还需要不断强化气象观测领域技术更新换代,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大幅提升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水平,确保自动化时代地面气象观测业务的有序进行[3]。
2.2加强自动化时代地面气象观测保障工作
首先,要加强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可以精心挑选一些经典案例制作宣传材料,向人们传播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有效提高公众对气象探测和环境保护工作的认知水平。此外,气象部门还需要在各种气象探测环境附近设置警示标志或告示牌,提醒公众不要破坏气象探测环境。再者,为了缓解与日俱增的自动气象站维护保障任务同基层保障力量不足的矛盾,除了要加强自动气象站观测设备技术保障队伍的培训之外,还应借力互联网技术,实施自动气象站社会化保障机制。通过自主保障和社会化保障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提升自动化时代地面气象观测仪器设备保障效率和水平。
2.3加强高素质复合型气象观测人才队伍的建设
随着气象科技的快速发展进步,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已经进入自动化、智能化发展阶段,地面气象观测知识、操作技术也与时俱进,所以需要各级气象部门加强高素质复合型气象观测人才队伍的建设,要结合自动化时代要求,对气象观测人员业务知识不断更新,确保气象观测业务人才可以满足自动化气象观测时代发展要求[4]。首先,应注重与相关高校的合作,积极吸纳贤才,不但要招纳大气学科方面的专业人才,而且还应招收一些知晓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化技术的人才,从而为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发展注入新生力量。此外,对于以往气象观测人员应定期安排专业系统的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培训,尤其自动化气象观测业务故障制度、业务流程、操作技术、故障分析与排除等相关业务要作为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培训重中之重,要尽可能的提升观测队伍的业务能力,为自动化时代地面气象观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3结语
总之,自动化时代地面气象观测业务的开展,促使气象台站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并且还大大增强气象观测业务能力。但与此同时,由于自动化观测业务实施时间还较多,基层气象部门也面临着观测技术、业务保障、人才等方面问题。所以在自动化观测时代,为了推进地面气象观测的高效开展,各级气象部门还应结合实际,及时处理好自动化观测业务中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提升自动化时代地面气象观测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赵泽皓自动化现代气象地面观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J].河南科技,2019(11):152-154.
[2]刘静颖,周小平,张靓.地面气象观测现状及发展策略[J].自然科学,2017(2):326.
[3]梁琬璐,刘翔.地面自动气象观测技术的发展与展望[J].吉林农业,2018(10):103.
[4]陈淼.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存在的弊端及其对策[J].农村实用技术,2019(07):118.
作者简介:刘婷婷(1987-)女,汉族,甘肃临洮人,本科学历,工程师,从事研究综合气象观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