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博图书资料的管理与利用

发表时间:2020/10/14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6月16期   作者:石贻花
[导读]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留有丰富灿烂的文化内容

        石贻花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湖南省长沙市410000
        摘要: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留有丰富灿烂的文化内容,也有众多具有极高艺术价值、考古价值的历史文物资源。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相关理念的革新,文物保护与发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也因此出土了更多较为珍贵的文物。从目前的分析来看,文物以及历史遗产参与旅游业会衍生出一大批优秀的旅游项目,所以在旅游市场不断繁荣的今天,积极的强调文物资源的整理,做好对文物的保护性开发有突出的现实价值。文博图书资料是了解文物的重要途径,也是文物利用实践中需要参考的重要资料,因此强调文博图书资料的管理和利用有突出的价值。文章就文博图书资料的管理和利用做分析与讨论,旨在指导具体的工作开展。
        关键词:文博图书资料;文物;管理;利用

        在过去,有不少比较优秀的文博图书出版,但是其市场接受度比较低,一方面是人们了解文物的意识不强,另一方面是对文物感兴趣的人比较少。近年来,我国积极实施文化强国战略,打造国人的文化信仰和民族信仰,在此背景下,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加深,对民族文物的重视度有了显著的提升。此外,《国家宝藏》等节目热播和博物馆文博产品的热卖更是让老百姓对文物有了全新的认知。在观念转变的情况下,人们了解文物的意识有了明显的加强,所以迫切希望有更多可以了解文物的渠道。文博图书作为文物了解的重要方式,无论是在内容的全面性方面还是在专业性方面均有优势,所以文博图书资料成为了文物爱好者欣赏文物、了解文物的重要选择。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文博图书资料在社会中的热度有了显著的提升。基于这样的大背景,强调文博图书资料的管理和利用有突出的现实价值。
一、文博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总结分析现阶段的文博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发现,虽然在意识变化和方法创新的基础上,具体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是受到部分原因的而影响,文博图书资料管理依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以下是对具体问题的概括与分析。
(一)资金匮乏
    对文博图书资料管理进行具体的分析发现其存在的显著问题是资金的缺乏。从现实分析来看,资金是文博图书资料管理和利用的基础,资金缺乏会导致很多工作无法开展,所以资料管理的整体效果会明显的下降[1]。文博图书管理工作主要存在于文博机构,文博单位由于受单位规模及经费的制约,往往分配在图书馆舍空间建设、文献采购及管理的资金不多,这样极大限制了图书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管理模式陈旧
    在文博图书资料的具体管理和利用实践中,管理模式陈旧,服务手段落后也是主要的问题之一[2]。随着互联网的大力发展,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智能、自动化技术在当前管理实践中有着重要的利用,而且不少的企事业单位积极地利用这些技术改善自身的管理体系有效地实现了管理的高效和高质量。但是一些文博单位在图书资料的管理中仍显落后,还在采用传统的手工卡片记录,效率低下,也容易出现卡片遗失等问题,所以整体管理的效果不理想;同时图书借阅方式还保持传统模式,即读者需要到馆内才能检索需要的图书资料,再办理借阅手续。总之,管理模式和方法的落后影响了具体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资源利用率不高
        在文博图书资料的管理实践中,存在的第三个显著问题是文献资源的共享程度不高,资源存在着利用率比较低的情况[3]。这里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单位里面有些文献资源重复利用率较低,甚至部分书籍束之高阁,闲置在那;二是与外部的资源共享不足。近年来随着文博事业的发展,各大文博机构越来越注重“公众考古”、“让考古走入普通人的生活”,人们通过网络、电视媒体越来越了解这个神秘行业,也让越来越多的文物考古爱好者,包括大学生、初高中生甚至小学生等社会人群都对文博行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希望能接触到相关文博图书资料来答疑解惑。然而由于这些文献资源受文博单位自身管理的限制,无法实现资源共享,所以资源的利用率整体比较低。
(四)管理人员问题
    在文博图书资料的管理和利用实践中,有些管理人员本身的知识贮备及管理意识待加强。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存在着老化,创新意识不强,其服务内容和形式也比较的单一,而且服务的具体方式仅仅是限于传统的书刊借阅以及书目信息服务[4]。简单来讲,因为管理人员的问题,其无法实现对文献信息的深层次加工,所以文献资料的具体利用效果会受到影响。
二、文博图书资料的开发利用
        文博图书资料的管理,主要的目的有两个,其一是常规性地收藏整理保护、保证纸质文博图书资料不被损坏;其二是强调文博图书资料的开发与利用。基于两个基本目的,实现对文博图书资料的管理加强,并在管理基础上开发资料潜能,使其利用价值的进一步扩大,这对于文博图书资料的综合价值发挥有突出的作用。就现实分析来看,要加强文博图书资料的开发利用,需要做好如下工作。
(一)强调文献资料的馆藏建设力度
        就目前的分析来看,文博专业图书资料的具体采购受文博单位规模和经费的影响,即如果文博单位的规模小或者是经费不足,相关的资料采购会受到严重的限制,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满足科研的需要,相关资料的服务对象会明显的狭窄化,即主要服务于文博领域的科研人员[5]。当然,为了满足文博科研人员的具体研究需要,资料采购需要强调专业性、权威性以及导向性。为了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实现馆藏特色的突出,需要明确单位基本定位,并基于定位和服务主体进行馆藏搜集。同时,日益增多的数字化图书与专业期刊,为科研人员查询相关资料提供了便利,文博单位可以利用网络进行专业图书、核心期刊以及网络信息资料的整理和收集,以此形成二次文献。

如此一来,文博信息库会明显的充实。总之,基于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馆藏特色的确定,并在特色基础上做相应的资料收集与整理,这样可以形成独具特色的馆藏体系。
        我国历朝文化内涵丰富,各个时期的文物资料也各具特色。地区文博单位基于自身的特色进行文博图书资料的搜集与管理,并强调资料图书对文博单位本身的研究促进作用,这样,资料管理的有效性会更加突出,其在资料利用方面的价值会更加的显著。比如陕西省博物馆,其特色是周秦汉唐,即周、秦、汉、唐四朝的文物,在陕西省博物馆最丰富。基于这样的定位,陕西省博物馆可以和专业出版单位进行合作,基于具体的文物介绍等进行图录书籍的刊印,一方面可在市场中流通,另一方面可以充实自己的资料书库,如此一来,陕西省博物馆自己出版的文博书籍形成自己的特色,既成为大众了解陕西省博物馆藏文物的重要途径,也让各研究人员能在周秦汉唐文物研究过程中快速获取资料。
(二)基于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进行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
        对文博图书资料的管理做具体分析可知其根本目的是实现图书资料的开发利用。就文博图书资料的具体管理来看,管理人员是其中重要的因素,所以必须要基于管理人员水平的提升[6]。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管理人员的敬业精神与创新意识。由于文博图书的专业性特征决定在图书的整理分类上更具细化,所以管理人员要更为细心敬业、管理方法要创新。2)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和服务对象的沟通。文博图书管理的服务对象是本单位的科研人员,所以了解需求者的具体研究方向有针对性地推荐书目,能实现服务的有效性。3)强调管理员自身素质的提升。在实践中,管理人员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主要是强调图书管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文博知识比如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学等多方面资料的学习。在这些学习的同时,管理员还要加强信息化技术知识的学习,主要是重视新技术的方法利用,这样,在实践中管理员可以积极的利用新工具、新方法等进行管理提升。
(三)改进传统的服务模式,强调图书资料的深层次开发与利用
    对目前的图书资料管理进行分析可知其一个重点是逐渐的进行传统的管理模式改变,即将原来的保管型改变为开发利用型,从而实现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的转变。根据具体的工作开展,主要的工作强调5点:1)积极的引进先进的图书管理系统,利用该系统完成图书管理的相关工作,这样,管理的专业性、规范性等会有显著的提升。2)对最新的馆藏信息进行具体的发布,比如新到或者是上架了新书,利用馆内的局域网进行信息的及时发布,包括现代化的微信、QQ群都可以充分利用,这样可以使读者第一时间掌握相关的资料,并通过书籍资料及时的了解研究动态,这样,书籍的利用率会有显著的提升[7]。3)充分的进行自身信息资源优势的利用,打造智慧型检索系统,从而构建起更加全面且更具针对性的目标索引,这样,读者搜索书籍在馆情况更加快速或者管理人员进行书籍管理效率也会更加的突出。4)可以积极的尝试文博图书资料室的对外开放,使资料的受众群体有显著的扩展,同时可以和其他的图书馆等进行有计划的合作,这样,文博单位图书资料的利用率会有显著的提升,其服务群体也会有明显的扩展。5)充分利用网络文博数字资源与本馆资源相融合,为单位科研人员拓展资料查询与利用渠道,提高学术研究水平。
三、文博图书资料管理和利用的新发展
        以某文博单位为例,在进入21世纪后,该文博单位为了有效地提升单位馆藏图书资源的利用率,并扩大图书资源的服务对象,从而全面的提升单位整体的社会服务价值,该单位积极地进行了工作整改和创新。从具体的工作分析来看,该单位强调了两方面的工作。
        首先是积极地进行了现代化信息系统的利用。从该系统的具体使用主要分为两个方面:1)文博图书资料管理信息系统的利用[8]。引进了新的图书管理信息化系统,该系统的利用实现对图书资料管理的标准性和规范性,有效的解决了传统管理模式时效性差、繁琐、问题频发等,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2)利用信息系统进行了网络信息资源库的创建,主要是将图书管理资料利用数字化扫描技术形成了丰富的数字信息资源,并利用资源库进行数据存储与利用。同时单位数字化图书资源实现与本省高校相关考古专业的合作,这样一来,单位图书资源的利用率显著提升。和传统相比,资源利用率提升超过了近30%。
        其次是积极地进行了现代化管理队伍的建设。在上文中提到,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对管理工作和图书资源的开发利用影响显著,所以该文博单位在分析研究了图书资源管理的具体需求之后构建了人员培养机制进行人员培训,这样一来,人员专业性等有了显著的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博单位图书资料的管理以及开发利用对资源价值发挥有突出的现实意义,所以在总结图书资料管理问题的现状基础上对具体的管理问题解决以及管理发展做分析与讨论,这对于实践工作有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丁升.浅谈如何搞好革命文物藏品档案的管理与利用[J].神州,2019,000(008):275-275.
[2]林艳玲.浅析文博单位图书资料室的信息化建设[J].中文信息,2019,(8):45.
[3]王琳琳.北京市文物局图书资料中心藏乾隆石经拓本研究[J].北京文博文丛, 2018,000(001):P.77-86.
[4]刘冬梅."互联网+"环境下文博图书资料服务模式转变的思考——以山东文博图书资料室为例[J].人文天下,2019,(6):65-68. DOI:10.3969/j.issn.2095-3690.2019.06.013.
[5]崔冬梅.文博图书资料工作应加强数字化资源的管理[J].魅力中国2019,(14):346.
[6]柳向春.徐森玉先生与北平图书馆[J].文献,2019,(1):3-12.
[7]岳英霞.浅谈图书资料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优势[J].现代企业文化,2018,000(036):244-244.
[8]王春梅.浅议图书馆读者活动档案的管理与服务r——以延津县图书馆为例[J].魅力中国,2018,000(014):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